首页 短篇

陪你一起忆乡愁

56,村里的老水井

陪你一起忆乡愁 沙枣树林 2900 2022-08-01 08:02:10

  56,村里的老水井

  住在城里,打开水龙头,水哗哗流出,方便快捷,但总是能看到水中渗透着白色的消毒物,淡淡的氯气,口感欠好。我常想起家乡小村的古井,吊水、洗衣、饮牲畜,人丁兴旺的局面。

  张庄村里有一口古井,在村子的中心,位于宋家的前院,王家的后院,井口是用青石砌的,井栏有深深的凹痕,是吊水井绳上下磨出来的岁月印记,刻着村里人的酸甜苦辣,印着喝水人的喜怒哀乐,见证着一方水土的变迁。井壁石缝里长着墨绿的苔,井台由于年久被磨得平滑。井向南连着一个木制水槽通向引向渠,供洗衣和牲口饮水,井北有沙枣树、杨树、柳树、榆树。开春,因接井水地气,井边柳树先发芽,发动全村泛绿。五月份,沙枣花金灿灿,全村香气浓浓,榆叶青绿,白花成串,随手可摘,香气弥漫在井台四周,熏染得水质更甜。井成了一方水土,养育着村里几百户人家,也聚集着人气。

  老井开挖的年月,村里没有几小我私家说得上来,这个乡村已往没有几个有文化的人,也没有南方有记族谱和家谱的传承,因此,这个乡村的人过上五代基本上就记不住先人的名字了,也说不清村里的老事。村里就这一口井,凭着井壁长满绿苔的石头,预计。有些年代了。古井虽不知先人何时淘出,却代代相传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一条巨龙,头在南边黄河里吸水,尾巴在北边照壁山吸金(现在勘探发现,确有小金矿),龙翻个身会地震山摇,因此,在龙头上方修了个莫家楼,天上的神搬了一垛麦压在尾巴上,酿成了着名的麦垛山,镇住了龙,张庄的井恰好打在龙的肚脐眼上。自打我七、八岁记事起,村里有个百岁老太太,人称王老太岁,经常坐在井边的石碾子上晒太阳打瞌睡,经常说一些阴阳两界混淆的话,有时用干巴无肉的手抚摸着同样苍老的井台,自言自语:“我都一百年了,喝了一辈子你的水,养了一百多子孙,活成精了,你咋还不老呀?你带我走吧。”

  这个井每年都要淘一次,淘#是村里的大事,生产队委派四五个青壮年淘井,给最高的工分,还要买两瓶烧酒让他们喝了以驱井底阴沉的冷气。淘井是清除井底淤积,一是保证出水量,二是保证清洁。这个井不深,只有六七米,首先要把里面的水舀洁净,那时候没有水泵。,四五个年轻的男人拿着水桶,快速的吊水倒水,三四个小时后井水就被提光了,火气旺盛的小伙子们啁上两口白酒轮流下井,把里面的淤泥挖出来,提上井倒掉。直到井下压的一个石盘清洗的干洁净净。淘洗后的井水量也大了,水质也清澈了,喝起来也更甘甜了。

  水是村的灵魂,井是水的眼睛,看着村人日出而作,日暮而息,涌起一股田园诗意。清晨随着鸡鸣之声,晨曦微露,薄雾之中,村民推开吱吱滋仄响的木门,第一件事是挑着木桶,三三两两到井口吊水,晤面相互问候着“吃了吗?今天地里干些啥活计?”的乡语。吊水时,吊桶撞击井壁石沿,空灵的撞击声沉闷回响,拉开了乡村活泛的序幕。

  接着能听见近处人家锅碗瓢盆洗漱,摘菜、做饭的响动,井水在渗透,吸收,随着吊水消涨,靠井水养育的一方人也开始忙碌,进进出出,喂鸡吆狗,牵牛赶驴,荷着锄头,扛着农具,田间地头,务弄庄稼。

  老人在井北的宋家院墙边,或蹲或坐,晒着太阳,吸着旱烟,谝着干传,小孩们玩着过家家,躲猫猫,捉迷藏,滚铁环,踢毽子,井边开始活泛起来,老人们说这口井是宝井,可神气哩,你看,一年到头,几百户人家挑水洗衣,啥时候见过底,水一直那么多,没见少过。这井也洁净,有的水会滋生蚊蚁小虫,招来癞蛤蟆,这井里从来没见过活物,怪不怪,有井神护着哩,井平静,无不波涛,似老黄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它连草都不吃,舀上来的水是那么清,那么甜,那么甘,默默奉献,掬之不尽,养育一村人。只是可惜了住在井近处的人,你看这四周,除了娃养的多,哪个周正,哪个成了气候,都是务农的。倒是离井远的,东边有匠人有营生,日子过得红火,南边走出去的人多,多数当了干部,风物的很(我家住最南边,另有王家弟兄五个在外当干部),西边是落日头的境况,北边的僧人、居士、神婆多,各人仔细掰着指头算,这些话有原理,有人不解,问为啥,王爷爷捋着长长的白髯毛,摇头晃脑地卖着关子,让别人敬上两根纸烟,才慢悠悠地说,这井吸走了四周的精气,刮光了地气。这话传出去后,住在四周的年轻人开始往外盖屋子,井四周开始颓败,但搬出去的也没见发达。

  古井是人间烟火之地,入夏,天气炎热,人们从田间地头回来,一身燥热一身汗,大多会不约而同地聚在井北边的树荫底下纳凉,打一桶水,趁着凉气擦把汗,凉嗖嗖的十分惬意,有的愣头青小伙子,爽性一桶水重新上浇下来,既凉爽又败火。这井冬暖夏凉,冬天外边冷气逼人,井里却氤氲着一层薄薄的白气,不结冰,水打上来可直接洗脸喝水。夏天一股冷气,直往上冒,与周边的树形成一个纳凉场所,生产队分得瓜果时,用篮子吊在井水里,冰镇一会儿,吃起来又冰又甜又好吃,特别解渴。

  古井是妇女洗衣服浣纱,谈天说地,流传消息的生活舞台,冬天的暖阳时刻,夏天的早晨和黄昏,女人们拿几件衣服,抱个木盆,手牵着小孩,聚在井边洗衣,淘米,摘菜,手不停动着,嘴也不闲着,张家长,李家短,谁家媳妇的肚子几个月了,三长两短,探询和宣布着小道消息,大人们在井台边忙碌着说笑着,井里水也在咕嘟冒着泡儿,与人应和着。井台平滑,为了宁静,大人不让小孩上井台。我有时偷偷好奇地爬在井台边,向里张望,黑洞洞的,深而不露,沉静无波。儿时听过不少古井的事儿,却看不见,摸不着,龙的肚脐眼长什么样,他会不会从井里窜出来,井水为什么永远不干,我对这井充满了神奇和敬畏。

  在农村,看一个的孩子是否懂事,是看他能否计划家务,计划家务除了扫地,扫除卫生,洗锅抹碗,打草喂猪,牵羊放牧,到园地里的劳动外,更重要的一项是去井里吊水挑水。我5岁扫除卫生,7岁打草牵羊,九岁放牧加入生产队劳动。十岁开始挑水,那是营养不良,身子瘦弱,身子比水桶高不了几多,扁担上的绳子要缩短一半,水桶才气离地,水井离家600多米的距离,一开始整桶水挑不动,挑三分之一桶,才气龇牙咧嘴踉踉跄跄地把水挑回家,12岁挑半桶,13岁挑满桶。刚开始挑水的时候,望着黑咕隆咚阴森森的井口,心里打怵,畏惧掉到水井里,尤其是冬天井口上结满了冰特别滑,十分畏惧,要等四周的大人过来了才开始行动,把水桶放到井里,在水面上来回摆动,水桶倾斜,水灌了进去,瞅准时机一松手,水桶便扑的一声注满了水,接着抓着绳子,一把一把地往上拉。

  古井是原生态,是田园,是一方水土,系着人们的根,连着人们的心,当你离家久了,你才气体会什么叫“背井离乡”,我偶尔拾起影象中那些失落的碎片,先是鹤发娘亲,接着是那口古井,接着以古井为中心,像一点墨汁洇印在宣纸上,向四周漫开,才是乡村,记着它的清冽甘甜,忆着许多人物的音容笑貌,浓浓的生活气息,人间烟火,组成一幅遥远影象的画。一盆衣服,一个俊俏的媳妇,静静地在井台边汲水,是一幅生动的肖像。一排老人,在墙根下议着村里的历史,是一种牵挂的影象。

  记不清哪一年了,家家户户都打了机井,老井没人淘了,水混浊了,没有人去井里挑水了,老井成了部署,废弃了。

  不外,我照旧经常想起村边的那些老井。一眼老井,叮看成响的吊水声,摇着岁月风雨,剪辑着一幅幅乡村浪漫的故事。想起它们,心头就漾起一丝清纯和甘冽,也多了些许失落和忧愁。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