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我才是宋太宗

第九十回 如朕亲临

我才是宋太宗 包子手雷 2034 2022-05-20 18:36:15

  两日后正午时分,大宋汴京皇宫垂拱殿,赵匡胤端坐首位静静看着下方众臣,赵普赵光义范质等垂手站立,这些人中另有沈义伦王承衍二人。

  “诸卿,秦王前些日递来奏呈,今日茶饭朕管喽,京兆八水一定要疏通,诸卿今日知无不言吧。”

  赵德昭的奏报在三日前就已经送到,其中另有铁罱泥车等治河图纸,这几日都是在议论此事,一直也没个结论。

  主要照旧陈承昭的言论太过厉害,举国之力可不是闹着玩的,万一有任何差错,隋帝也不外三百年的事。

  “范卿,尔贵为宰相,有何提议啊?”

  赵匡胤见下方众人照旧没有说话,手中摆弄着一份奏章,他今天可不想跟这帮人扯皮。

  “禀官家,臣以为还需慎重,如今农忙时节邻近,此时若是鼎力大举疏通京兆八水,定然会延长农耕。

  陛下,都水监曾言,治理京兆水系乃需举国之力,陛下圣主不行不察。”

  范质悄悄叫苦,他这个宰相权利已经被划分的所剩无几,之所以还立在这里,无非就是充当个祥瑞物。

  “慎重慎重,卿等应该去京兆看看,若是八水不实时疏通,黄河定然会再次决堤。

  如此以往,受灾的还不是华州黎民,难道朝廷需要年年救助他们吗?”

  赵匡胤语气带着冷意,就这些人讲的原理他哪能不知道,难道有困难就不做了。

  “官家明鉴,臣不敢苟同范相之言,启奏陛下,农忙时节虽到,然殿下呈奏之铁罱泥车,臣衔命与水部仕宦商讨,众言当省不少人力,臣以为此事可行。”

  窦仪从中出班拱手,这两日他和工部仕宦商讨过,赵德昭递来的这些物件简直是很好,还不是一般的好。

  “诸卿可都听见了,既然如此,那就尽快实施为好,着工部侍郎领工匠百五十人立刻前往京兆,鼎力大举制作铁罱泥车混江龙等物,协助京兆尹治理京兆水系。”

  赵匡胤听见窦仪的话语,没有丝毫的犹豫,这件事再难也得办,年年要是发生水患,岂不是每年都要下罪己诏,这件事他可接受不了。

  “陛下,如此民夫杂役该如何抽调?”

  赵普行了一礼,天子既然决定了他们也没有什么好说的,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部署民夫。

  “嗯…卿等有何建议啊?”

  赵匡胤呻吟一番,范质说的照旧很有原理的,农忙一定也不能延误。

  这些个臣下别看动不动就阻挡,但说的理由是足够能站住脚的。

  “陛下,启奏陛下,民夫杂役一事,若是此时从各地抽调,定会延误农耕,故臣以为照旧就近抽调为好,然抽调民众也不宜过多,陛下明察。”

  赵光义这时也出了班,其实凭据他的想法,就是明年治理也不迟,但自家兄长现在已经起了心思,那就只能另说了。

  “诸卿以为呢?”

  赵匡胤手指敲着桌案,赵光义的法子他听得明白,就是让京兆自己抽调人手,先保证其他地方的农耕不受到影响。

  “陛下,臣附议。”

  “臣等附议。”

  随着赵普赞同赵光义的建议,众人也拱手应答,这个措施是比力中肯,但这样一来京兆的压力就比力大,不外也没有措施,各地农耕不能延长。

  “可,传诏,加领陈承昭为都水使者,授京兆尹秦王德昭自制行事之权,赐金符门戟,凡王所至,如朕亲临,命其酌情抽调三秦各州民夫杂役。”

  嘶!

  众人面色有些发懵,谁也没有想到天子会整这一出,以前的时候赵德昭虽然是代父巡视京兆,可这个只会让人有所尊敬。

  但天子现在这种话,那真是大的没边,尤其如朕亲临,这就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陛下圣明。”

  原本平静的大殿被赵普一声打破,众人也连忙躬身行礼,口诵“圣明”之语。

  惊讶归惊讶,这件事他们可没有拒绝的权利,相反他们反而觉得合乎情理。

  想到这里众人又不得不想起赵光义,天子这是铁了心要违背其母亲的意思了。

  这些人心中还好说,此时的赵光义心中却是五味杂全,他自然能看清这兄长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在敲打他。

  说句实话,能当上天子虽然是好,当不上也没有什么大不了,这件事他赵光义其实不怎么在意,要否则之前他就不会劝告这兄长早立太子。

  早些年他这兄长离家之际,赵德昭就是他从小看到大的,除了夭折的留哥,这是他们老赵家的首嗣。

  不用多说,自然而然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可以说他对赵德昭的喜爱凌驾了他兄长,可偏偏为什么要预防他呢?

  无情最是帝王家,难道这就是天子通病。

  “行了,都退下吧!”

  赵匡胤微微一笑,赵光义等人拱手行礼告退,可就在这时,突然从殿外的王继恩走了进来,神色急遽。

  “启奏官家,秦王殿下,凤翔节度使王景派人上奏,回鹘可汗遣使求援。”

  王继恩的话语,让众人为之一愣,走下去的脚步也放慢了几步,泛起了这种事肯定还要商议的。

  “卿等留步,说,回鹘出了何事?”

  果真,赵匡胤听见这话叫住众人,王继恩将奏章呈上,赵匡胤接过一看,面露深思之色。

  “诸卿都看看,吐蕃六谷青唐攻打回鹘,此事该如何行事?”

  赵匡胤让王继恩将奏章递了下去,这其中不光单纪录了回鹘的事,里面还写了他儿子和王景两人的利弊建议,那就是派出使者让三方罢兵言和。

  赵光义率先接过展开,神情同样一副深思,等众人一一寓目之后,整座大殿又回到刚刚落针可闻的情景。

  “王继恩,传诏王审琦、张令铎、高怀德等诸将进宫议事?”

  赵匡胤转头付托王继恩,现在帐中除了他弟弟和赵普外,都是六部主官文臣,对于这些战事照旧要听听将领的意见。

  “诺。”

  王继恩拱手应答一声,转身便下去传令。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