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言情

赵四娘家

第二十二章 开张大吉

赵四娘家 璇源 3192 2014-07-04 11:51:54

    第二天天刚亮,除了姜华和姜梨花外,包罗姜小虎在内所有人都起身了。各人把昨晚剩下的饭菜当做早饭草草吃完,就开始干活儿了。

  姜老爷子、姜小虎和赵永忠父子三人,卖力把桌椅板凳和锅碗瓢盆这些家伙事儿划分搬上两辆手推车,运到铺子里去部署。

  原本姜家只有一辆运鱼的小手推车,这车运些锅碗瓢盆这种小物件还成,运桌椅板凳这些各人伙就不行了。虽然姜老爷子和赵永忠都说实在不行,哪怕自个儿辛苦些扛已往也成,就不用买新车了。可赵四娘考虑再三,照旧坚持让姜老爷子在订购桌椅板凳的时候,把大手推车也给买了回来。开吃食铺子本就辛苦,可不能为了省几个钱就把人给累坏了不是?

  姜氏、姜月娥和赵三娘仨人则带着前一天泡好的黄豆去公用石磨那儿磨豆乳。

  赵四娘就开始和杨氏一起和面。她计划把面和洽后带去铺子,客人要是点面,就可以直接开始拉面或是擀面。

  她俩刚把面和洽,姜氏就提着一桶豆乳进来了。于是她们便开始做豆腐脑和豆腐。

  新店开张,为了吸引客人上门,她们家铺子不惜亏本赚吆喝,在第一天推出了半价豆腐。预计届时会有不少人上门来买,所以决定今天多做一些。因此赵四娘把在锅里炖了一晚上的肚肺汤盛进木桶里,把两个灶台全都空出来做豆腐。

  可纵然是两个灶台火力全开,由于做豆腐比力费时光,等到全都做好了,赵永忠和赵三郎已经从铺子里回来,站在一旁期待多时了。

  接着各人就把足足装了两桶的肚肺汤和一桶豆腐脑,以及三板豆腐一起搬上手推车,让赵永忠父子拉去了铺子里。赵四娘和姜月娥也随车同去。

  到了面铺的时候,赵四娘看到官道上已经有不少人在走动,发现这儿新搭了一个草棚,时不时有人停下来往里张望。

  和姜家一样,面铺里也安着两个灶台。于是赵四娘立即让赵永忠把肚肺汤倒进一个锅里继续炖,让赵三郎把另一个锅也烧热,将昨晚就已经卤好的肥肠倒进锅里干煸。

  一时间面铺四周飘满了让人垂涎欲滴的干香,引来不少路人驻足张望。

  一会儿时光,肥肠就炒好了。赵四娘将它盛起后,把锅刷洁净,再往里倒上泰半锅清水,让赵三郎接着烧。

  这时肚肺汤已经重新烧开,赵四娘掀开锅盖,一股浓郁的香气马上从锅里飘了出去,伴着适才的干香,更是诱人,已经有不少人围在面铺门口,询问他们家在做什么吃食这么香。

  “咱们家开的是面铺,刚刚各人闻到的是咱家的面汤和现炒的干煸肥肠。大伙儿要不要进来尝一尝?”姜老爷子笑着招呼道。

  虽然味道很香,可各人只是围观却没有人真正掏钱买,姜老爷子心里有些着急了。

  “列位叔叔伯伯,虽说咱家的白面面条四文钱一碗,三和面面条三文钱一碗,可咱家的面汤能单卖的,和这干煸肥肠一样,都只卖一文钱一份儿,包您吃了一会还想吃第二回!”只见赵四娘一边笑吟吟说着,一边用托盘托起一碗肚肺汤和一碟干煸肥肠展示给众人看。

  众人见碗里的汤色泽纯白,衬着翠绿的青蒜花,甚是诱人;碟子里的肥肠泛着油光,肉香扑鼻,更是令人食指大动。

  “这些真的只要一文钱一份儿?”一个背着竹篓的中年男人问道。

  赵四娘见他手上还牵着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那孩子像扭糖似的缠在那男人身上,正嚷着要吃肉。

  “虽然了!叔叔,您带着孩子走了这么长的路也累了吧?赶忙进咱家铺子歇歇脚,喝口咱家的面汤解解乏!”赵四娘笑着招呼道。

  “成!那就来一碗面汤和一碟子这个啥肥肠!”那男人往赵四娘的托盘里放了两文钱,领着孩子进了铺子。

  赵四娘直接就将托盘里的汤和菜,送到那男人坐着的桌子上。

  其他人见两文钱真的能吃到这样的好汤和佳肴,也纷纷掏钱出来。他们中间,有两样都要的,也有只要一样的。

  这时喝着面汤的人突然惊喜地发现,汤里居然有肉,尝着不像猪肉,嚼着却比猪肉还要香,大叫好吃。

  有了这样的活招牌,铺子里的生意自然更好了,纷歧会儿,面铺的座位就满了泰半。

  “咦?阿华他爹,你家生意这么好呀?那豆腐另有吗?”一个手上端着只碗的的老妇人问道。

  正忙着收钱的姜老爷子转头一看,原来是同村张大贵的娘亲刘氏。她的儿子张大贵就是昨天帮着搭草棚的人之中的一个。

  “有!有!”姜老爷子忙笑道,转过身计划喊赵四娘去给刘氏切豆腐,这才发现赵四娘正在给客人擀三和面面条。

  再看赵永忠正忙着给客人打汤打菜,赵三郎和赵四郎兄弟俩一个卖力跑堂,一个卖力收拾桌子,也忙得不亦乐乎。就连最小的姜小虎也坐在灶台后面看着两个灶。

  没法子,卖力收钱的姜老爷子只得亲自出马。他从刘氏手中接过碗,飞快地跑到放豆腐的案边,这时他才惊喜地发现,未雨绸缪的赵四娘已经把一板豆腐切成了十六块,于是他拿起一块,装好之后又把碗递给了刘氏。

  “大贵他娘,好吃下次再来!”赵老爷子笑道。

  刘氏叹道:“平时可吃不起哟!听说今儿卖一文钱一块,才跑来买的。”说罢,递给姜老爷子一文钱,径自去了。

  “啥?老人家,您家豆腐就只卖一文钱一块?”坐在姜老爷子旁边喝汤的一个客人,虽然看得明白,那老妇人确实是只给了一文钱就端走了一块豆腐,可照旧不敢相信,太自制了呀!

  “平时虽然没有这么自制,今儿是咱家铺子开张的日子,所以豆腐半价,只要一文钱一斤!小兄弟,你要不要也来一块?下次来就是两文钱一斤啦!”姜老爷子劝道。

  “哎呀!未曾想今儿有这等好事。我是去镇上修农具的,一没带碗,二没带篮子,买了没地方放呀!”那客人叹息道。

  那客人没带碗或篮子,可其他客人有带篮子的,甚至有原本就计划去镇上卖豆腐随身带着碗的,听说今儿半价,忙掏出钱来买豆腐。

  路过的人听说了,也纷纷进来买上那么一两块。他们中有不少人,原本只是想进来买豆腐的,可见坐着的客人一个个吃得津津有味,也就叫上一碗面汤或是干煸肥肠解解馋。

  纷歧会儿,三板豆腐四十八块就一售而空。

  “婶子,豆腐虽然没有了,可咱家另有豆腐脑,大碗两文钱,小碗一文钱,可比豆腐好吃多了!豆腐脑很嫩的,小孩子也能吃!”终于给客人下好面条的赵四娘得了空,见一个年轻妇人怀里抱着个三四岁大的小男孩,当她听说一文钱一斤的豆腐已经卖完了时跌足长叹,赵四娘忙向她推销起豆腐脑。

  其实赵四娘最开始是计划将豆腐脑统一订价为两文钱一碗,并没有大碗和小碗之分。只是厥后考虑到豆腐脑算是一种新鲜事物,虽然两文钱一碗分量很足,可这个价钱客人未必能够接受,于是又推出了小碗,可以让客人花一文钱实验一下。

  “豆腐脑?那是啥玩意儿?”那妇人的娘家就在姜家滩四周的村子里,今儿她是带着丈夫和儿子从江对岸的村子那儿过来回娘家的。他们刚从码头上下来,听说这家铺子里有自制豆腐卖,她就进来了,谁知没遇上。不外进都进来了,赶了半天路也乏了,索性坐下来歇歇好了。虽不知豆腐脑是什么,横竖小碗就一文钱,不妨买上一碗。于是就招呼站在铺子外,提着大包小包的丈夫进来,让他掏钱买了一小碗。

  那妇人的丈夫刚把拎着的工具放下坐稳,豆腐脑就端了上来。

  只见半碗奶白的汤汁上,飘着好几片雪白的豆花,豆花上配着翠绿的葱花、碧绿的韭菜丁、浅红的虾皮和金黄的黄豆,煞是悦目。

  那妇人拿起汤匙舀了一口尝了尝,只觉汤汁咸鲜味美,豆腐香嫩滑爽,忙给怀里的孩子也喂了一匙。那孩子吃了直呼好吃,催着他娘亲再给他喂,纷歧会儿一碗豆腐脑就见了底。

  她丈夫见孩子吃得香甜,而媳妇儿只吃上了一口,忙又掏钱买了一大碗给他媳妇儿。那妇人见丈夫体贴,心中快慰,又舍不得一小我私家吃一大碗,于是伉俪俩分食一碗。

  旁边的人见他们一家人吃得其乐融融,都好奇这豆腐脑是啥滋味。于是有好几小我私家也叫上一小碗尝鲜,结果吃过的人都说好吃。一时间豆腐脑也大卖起来。

  纷歧会儿,面铺里就坐满了人,来晚了的客人中,有耐心的站在桌子边上等人走,没耐心的直接端着碗站着就吃了。到了厥后连站着吃都不行了,因为碗不够了。

  蹲在后面洗碗的姜月娥无比忏悔,她没有想到生意会这么好,坚持自个儿一小我私家拿下洗碗的活计,硬是让姜氏和赵三娘留在家中晒甘薯粉,搞得自己现在累得满头大汗,照旧跟不上脏碗撤下来的速度。

  不外半个时辰后姜月娥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因为干煸肥肠、肚肺汤和豆腐脑都相继售空,终于没有人催着她要碗了。

  前面铺子里的姜老爷子他们也是一脸兴奋,在送走最后一位客人后,开始麻利地收拾起来。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