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言情

太子殿下他对我图谋不轨

第一百零一章 如你们所愿

  这是太子这么多年第一回叫他舅舅。

  多讥笑?

  他记得小时候的太子虽然也是一本正经,但对他照旧很敬重的。

  自他十岁事后,就只淡漠疏离的叫他“王尚书”。

  这个外甥自幼性情离奇,凡事不瘟不火,才智也很是平庸。

  王尚书一开始的失望遗憾事后,又很欣慰。

  这样一个太子不正适合他们王家吗?

  可太子十几岁的时候,就一心想着怎么削弱世家权力。

  王尚书闭了闭眼,“这是朝堂,商议朝政的地方,太子将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带来做甚?!”

  秦骜挥了挥手,示意萧泽把人带下去。

  他笑着道:“自然是不忍舅舅和表弟疏散,想让你们多团聚几日而已。”

  王尚书一字一句冷静道:“臣的家事不劳殿下费心,殿下也不必拿家人威胁于臣,照旧那句话,凡事要讲证据的!”

  “臣虽比不外家父三朝元老,也自问对我大靖鞠躬尽瘁,在任二十余载兢兢业业,不敢懈怠,太子想要参臣,没有拿得脱手的证据可不行!”

  “是啊,证据呢?”

  “诬告反坐,就是太子殿下也要守我大靖律法!”

  一时之间,王氏一系的官员纷纷跳了出来。

  嚷嚷着让太子拿出证据来。

  否则还要治他反坐之罪!

  秦骜拍了拍手,“既如此,孤便如了舅舅和诸位大人的意。”

  几个御林军抬上来两口箱子。

  王尚书眼神不屑的看戏。

  他倒要看看,他这个外甥能拿出来什么证据!

  “江南盐场设于隆裕十年,迄今已有四十年,盐场每年产盐不低于万石,市面上的盐价最低也是百文一斗,可这四十年来,我大靖国库收到江南盐税不足十万两……”

  王尚书轻蔑的神情消失了。

  他听着太子一点一点的细数大靖如今盐市的行情。

  又将两口大箱子里的账本一一分发给在场被太子吐露出的数字震慑住的所有人。

  “这是近十年来江南盐场的账本,巧的是和每年递交户部的账本数目完全对不上。”

  “好比今岁第一季度,江南盐场产盐二百石,这是户部留档的纪录,在原账本上却是写着“产盐二千五百石”!”

  王尚书冷笑,“简直谬妄!”

  “不知从哪里找来的账本,就敢说是江南盐场的原账本!每年盐场收支都有盐运使亲自查探才会记入户部的账,偌大的朝廷,有些事情太子照旧多学学再说。”

  他就差指着太子的鼻子说他乳臭未干,不知所谓,无知且愚蠢了。

  盐运使是户部户部辖下一个比力特殊的机构。

  它卖力的就是监察大靖的两处盐场,每一季度都市派盐运官亲自前往两处盐场监视盐场的账目。

  最后再入户部的账。

  这样一来,盐场的账目就不会出什么问题。

  起码明面上是这样。

  而实际上,大靖的官盐名存实亡。

  外面街上官盐的铺子,价钱奇高,杂质也多。

  而有些私盐铺子,价钱自制几文不说,还晶莹剔透,品质更好。

  这样一来,那些官盐铺子越发无人问津。

  朝廷自然也不能靠着这些官盐赚到几多钱了。

  真正赚钱的是被盐场隐去的那些私盐!

  这么多年,各人明知道里面有猫腻,却因为没什么实质性的证据,所以不得其法。

  青州盐场之所以能够被朝廷彻底收回,就是因为卖力青州账目的盐运官出了岔子。

  叫朝廷抓住了把柄,所以才给了他们可趁之机。

  借用青州驻军收回了青州盐场。

  秦骜也不以为意,“哦?可是孤拿来这些账本,正是出自历代盐运使啊……”

  他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是再叫王尚书神色幻化。

  王尚书嘴角嚅动,想再说一句“谬妄”,对上太子整暇以待的目光,却怎么也张不开口。

  不行能!

  盐场是有阴阳账不假,盐运使手中也有一本私账。

  可历代盐运使的私账?

  太子能拿到?

  这太荒唐了。

  不说有的人早已化作一抔黄土,在世的人难道会自寻死路?

  “可这与臣又有何关系?我王氏远在太原,和江南八竿子打不着!”

  王尚书继续为王氏反驳。

  秦骜正好翻到一本账簿,“可是舅舅,这里怎么写着:今年七月,太原王氏白银十万两,颍川徐氏白银八万两……”

  “哦,这应该是一季一结算的,每年从江南流入不下五十万两白银到太原,啧啧啧……这就是舅舅说的八竿子打不着吗?”

  王尚书头脑充血,不等他说什么,殿内的大臣已经掩不住激动了。

  “什么?一个季度十万两?天哪……一个季度就抵得上国库四十年是盐税!”

  “是啊!这也太暴利了!吃相照旧太难看了……”

  “几百年的世家,还贪这点黄白之物,真是……还不如咱们这些寒门!”

  呵呵。

  不得不说各人都天真了。

  以为世家都是阳春白雪,餐风饮露,仙气飘飘的吗?

  不是!

  越是所谓的老牌世家,内里越是腐朽。

  树大根深?

  确实没错!

  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枝繁叶茂”。

  主支嫡脉,旁系,世仆,部曲……

  一个老牌世家的人,并不比大靖周边那些只有寥寥万人的小国家人少。

  而要养活这些人,有的世家会派出专门的旁系经商,供养嫡系。

  手段更恶心的,会无所不用其极的捞钱。

  若为利益故,万事皆可抛。

  盐的成本不高,但盐税很高。

  加之几经周转,盐价也会更高。

  可盐却是黎民的刚需,就像是粮食一样。

  朝廷自然是早就把盐铁这样重要的物资收归官营,但架不住朝廷软弱。

  收了跟没收一样。

  这些年,朝廷自己的军队起来了,才慢慢把铁矿和铁器真正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下一步自然是盐了。

  如此重要且赢利甚大的工具,朝廷怎么可能一直任由它独霸在那些人手中?

  不仅是为了国库的收益。

  更重要的照旧为了平邑盐价,让更多的黎民都能吃得起盐。

  市面上米才七八文一斗,而盐却十倍不止。

  黎民买不起盐,却又不得不吃盐。

  于是只能在此外地方克扣。

  长此以往,肥的谁的腰包?

  害的谁的利益?

  毁的,另有国之基本。

  ——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