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血之孙吴

第1095章 文官上将(上)

血之孙吴 布鲁斯老爷 2169 2023-11-08 08:00:00

  对于陶侃来说,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战,在此之前他从没有统过兵。

  早年间,陶侃是庐江郡丞,之后受到重用才得以历任庐江太守、荆州刺史。

  然而在荆州刺史的任上才干了一年多,结果孙权、庞统等人就开始作妖了,这使得陶侃的荆州刺史也自此没得做。

  其时的陶侃心想,没得做官就没得做官吧,横竖也无所谓。

  于是,陶侃便前往了巴郡,面见昔日的挚友—严颜。

  二人年纪差不多,如今都已经奔五了,相比老黄忠来说也小不了几岁。

  因此,二人可谓是相交多年,关系不行谓欠好。

  其时,南方即将大乱已经逐渐显出苗头,这才有了陶侃的巴郡之行。

  陶侃预感在如此内忧外患之下,正在汉中的刘裕一定会兴兵巴蜀,陶侃便让严颜早做准备!

  其时,“上将军身死,江东军全军淹没”的消息已经传开,可陶侃并不相信上将军就这样轻易地死了。

  陶侃让严颜早做准备,以便在接下来的乱局中做好自保,同时也让他自己先想想应该效忠于谁!

  刘璋不外是庸碌无能之辈,并非是明主,更不是严颜这样的人物应当效忠的工具。

  刘裕、孙权皆是野心之辈,他们的存在只会危害一方,只会让黎民饱受战乱之苦。

  唯有上将军才是救苦救难,救民于水火之中的人,陶侃劝严颜时刻作好为上将军支付的准备!

  陶侃还在巴郡见到了廖立,当初周瑜派他出使益州,如今也在江州城中。

  正好都是自己人,廖立本作为前任荆州刺史—周瑜的属官,如今同样也可以听从陶侃的命令。

  于是乎,廖立被部署留了下来,做了严颜的副手,以此配合严颜一起实施陶侃的计划。

  在那个时候,陶侃就已经开始结构了,因为他预感应南方即将大乱。

  果不其然,之后没过多久,广汉李氏联合南蛮一起放肆入侵蜀中。

  交州军也北上攻打郴县,徐州军进犯淮南,庞、蒯又举南郡反叛!

  厥后,我带着水师与韦睿大战了一场,惨胜一场后在武昌见到了陶侃。

  陶侃向我献策,并定下了消灭刘、陈主力,从而一统南方的战略目标!

  我接纳了陶侃的战略,陶侃也因为此次的献策劳绩被我提拔为后军师,位列四雄师师之一!

  前军师周瑜!

  左军师王猛!

  右军师鲁肃!

  后军师陶侃!

  同时,陶侃在回到西陵之后,依旧还被任命为荆州刺史!

  而且在不久之后,陶侃被我给予了一万雄师,衔命和黄忠所部一起进驻武昌镇守!

  陶侃自此从文官摇身一变,成为了雄师统帅,真可谓是文官上将!

  要害是陶侃本就知兵,乃是文武双全之人,只是以前没人知道而已。

  然而我却是知道,究竟我作为穿越者,乃是挂逼般的存在!

  在我眼里是不是人才只看名字、籍贯就可知,但通常历史名人的,又有哪个不是大才?

  也因此,我的麾下人才众多,且个个都是青史留名的人物。

  但凡在其他人麾下不受重用的,或者一直以来都遇不到明主的,在我麾下却都能受到重用。

  东吴四多数督、江东十二虎臣,另有一众魏晋南北朝的名臣名将,如今都在我麾下受到了重用。

  其中,尤其是陶侃,他获得的重用可谓是最多的!

  历史上的陶侃堪称东晋王朝的救火队长,可以说正是因为陶侃的存在,东晋王朝才气在五胡乱华之后得以在南方延续下去。

  一开始,晋室衣冠南渡,司马睿在王导、王敦的资助下只是占据江东而已。

  厥后是因为陶侃的活跃体现,他资助东晋打下了荆州和交州,平定了各地的盘据、叛乱。

  可以说没有陶侃,就不会有历史上的东晋王朝,至少东晋王朝是肯定不能保住南方半壁山河的。

  如今陶侃亲自上阵,手下也有三军一万五千雄师,可谓是如鱼得水。

  似乎是天生的一样,从未带过兵的陶侃却可以凭借着自身的身份、威望和能力,将雄师指挥得如臂使指。

  一军五千人,陶侃分配五名军司马,各自率兵守卫在每一处。

  南面城墙长达数里,分五个防区,每一部各守在一个防区。

  刀盾兵在前抵御箭矢的攻击,投矛手卖力击杀来犯之敌,长枪兵卖力击杀漏网之鱼。

  一军五千人,五部各一千人,每部皆分三个兵种!

  他们相互之间却能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此乃陶侃的部署。

  同时,陶侃还在城下部署了两军作为预备队,哪里顶不住就上哪里。

  究竟在城外,陶侃要面对的楚军人数多达十万之众,乃是其他两个偏向来犯之敌的两倍!

  面对的敌军更多,更强,陶侃自然也要全力应对。

  可在守军的配合下,在陶侃的指挥下,楚军却是寸步难行。

  要知道楚军可是携带着大批攻城器械一起来的,其中不乏有冲车、井阑车等大型攻城器械,但面对陶侃所在的南城墙却是显得毫无作用!

  冲车上有楚军部署的弓箭手,但他们射出的箭矢却总是被吴军的刀盾兵所挡,造成的伤害险些为零。

  井阑车是用以攻城的最佳器械,上面的挡板一旦被放下,楚军便能源源不停地从里面冲出。

  然而吴军的主力却是投矛手,他们每人配备五支投矛,一军之中总共两千投矛手就即是有一万支投矛。

  虽然投矛不至于百发百中,但一旦被命中,那么肯定是非死即伤!

  因此,每当楚军从井阑车中冲出,未到城头便已经被投矛杀死了泰半。

  要害投矛手身旁另有长枪兵,两米五的长枪往前一捅,楚军基础没人可以幸免。

  这就使得楚军的攻城成了勇闯地狱,一旦登城就险些无人幸免,和送死没什么区别。

  就算被投矛命中后侥幸没死,但在高处由于惯性也很容易跌落,三丈高的距离掉下去必死无疑。

  就算侥幸躲过了投矛,或者没被命中也没用,因为基础躲不外两米五的长枪。

  在如此攻击下,南城的楚军伤亡远超其他两处,险些每一天都要支付两三千人的伤亡!

  十天的攻城战下来,南城的楚军主力居然累计伤亡了近三万人,加上其他两处的伤亡累计到达了五万人!

  偏偏观城头吴军,相互之间配合紧密,十天下来居然只伤亡不到百人!

  陶侃用兵恐怖如斯,偏偏直到此时,陈霸先和孙权二人才开始重视起这个对手。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