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血之孙吴

第308章 练兵之法

血之孙吴 布鲁斯老爷 2217 2022-07-15 07:27:52

  练兵之法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训练单兵作战能力,就是之前孙贲的训练要领。

  第二种是训练大兵团作战能力,就是之前周泰接纳的要领。

  另有第三种要领,差异于以上两种都是直接提高军队战斗力的训练要领,而是只训练军队的令行禁止,整肃军纪,提高士气等等。

  但不管哪种要领,都需要将领拥有极高的军事素养,好比第一种,适合猛将;第二种,适合良将;第三种,适合名将。

  之前贾华接纳的训练要领即是第二种,但贾华明显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因此训练得一塌糊涂。

  幸亏黄忠已经归降于我,而且在第二天就进入了军营,开始了对新兵的训练。

  而我也很给面子,直接委任黄忠做了中郎将,五千新兵也调拨到了黄忠麾下。

  这时候的贾华也终于松了口气。

  但面对五千新兵蛋子,说实话,黄忠也没有什么好措施能够立即将他们练成一支精兵。

  所谓新兵,所谓精兵,看似一字之差,实则有着天壤之别。

  除了最基础的训练,好比盾兵架盾;长枪兵刺枪、挺枪;投矛手投射长矛;弓箭手弯弓搭箭等等以外,还需要能够听从指令,再凭据指令进行阵型的变化,以及完成一系列诸如追敌、退却、行军、扎营等等的指令。

  总之一句话,精兵都需要长年累月的训练,方可成型。

  但通过严格的训练,精兵依旧只是纸面上的精兵,距离真正的百战精锐依旧差了十万八千里。

  而这里面差的就是所谓的见血!

  只有见过血,杀过敌,新兵蛋子们才气完成脱胎换骨,完成重新兵到老兵的转变。

  因为新兵原本都是普通老黎民,不管种田照旧干嘛,都是老实巴交的黎民。一旦上了战场,见了血,杀了敌,心里往往会蒙受不住。

  这时候就会发生三种结果:

  一是面对敌人,因为胆怯而被杀死。

  二是侥幸杀了一名敌人,然后因为心里蒙受不住而瓦解,变得疯颠。

  三是就此成为一名经验富厚的军人。

  虽然另有第四种可能,那就是成为匪寇,每天干着刀头舔血的买卖。

  总之,要想练出精兵并不容易,要有一支能征善战的百战精锐更不容易。

  为什么丹阳出精兵?就是因为人家从小到大就见惯了厮杀,也习惯了厮杀。所以不管怎么样,丹阳的兵员在心理上就已经强了几分,更不用说他们压根不需要再做特别的基础训练了。

  因此,丹阳兵名满天下。

  现在距离兴兵的日子已经越来越近了,留给黄忠、贾华练兵的日子也越来越少。

  可以说,从时间上来讲已经来不及了。

  但幸亏山越人下了山,正在攻城略地,虽然人数众多,但并非不行战胜。

  更况且山越人毫无军纪可言,甚至装备较差,因此一对一并不是江东军的对手。

  但问题就是,山越人都习惯了厮杀,其他的先不讲,单单从他们都见了血这一角度而言,又远远凌驾了我方的新兵,因此接下来的战事依旧不容乐观。

  唯一让我感应欣慰的就是,只要打赢了这一仗,我就能拥有一支精锐军团!

  现实是残酷的,我已经可以预见到,接下来的这场战争,伤亡将会是何等地惨重。

  两年前,江东军顶多只有十万。

  两年后,也就是现在,已经拥有了二十万之数。

  淮南之战,两次江夏之战,章陵、樊城一战,我方的累计战死伤残者多达十五万之数。

  伤亡不行谓不惨重,但也因此,江东军无论是在数量上,照旧在战斗力方面都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而新兵除了心理上面对敌人会胆怯之外,最可怕的是他们可能会一触即溃,也就是说在蒙受不住心理压力的时候,他们唯一能想到的就是逃跑!

  在战场上,这往往会引发连锁反映,也就是整支军队的瓦解。

  这一结果是很可怕的。

  但幸亏,因为我之前提出的一系列军功奖励制度和抚恤制度,新兵们在战场上士气都很高,面对敌人,往往荣耀感会战胜他们内心的恐惧和胆怯,而让他们变得无所畏惧。

  再加上各队伍的军官都是有经验的老兵,所以往往都能约束到部下的新兵们。

  而这一系列的制度,已经从基础上保证了一支军队的战斗力,最起码在不见血的情况下,面对强敌,我方的军队也不致于一触即溃。

  甚至在有些时候,还能做到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这是很是难能可贵的。

  在心理素质、军纪、单兵作战能力、大兵团作战能力之上,另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后勤的保障,以及将领的素质。

  从孙策开始,一直到我穿越来两年的时间,江东军中已经拥有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将领。

  这些人有的甚至已经突破了自我,能力已经凌驾了历史上的体现,而且对我忠心耿耿。

  后勤方面,我方更是远超其他诸侯,军队平时驻扎、训练的时候,不光有一日三餐,甚至每周另有特别的酒肉。

  装备方面,从武器到甲胄,更是清一色的制式装备,损坏了可以更换、修缮。

  从方方面面,都已经保障了军队的基础战斗能力。

  但说实话,仅从练兵角度而言,我军还远远不够,距离百战曹军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不外打仗并非只靠精兵,从某种角度来说,将领的能力才是要害。

  历史上有无数名将,带的兵都是精兵,靠的是后方强大的国力在做支撑。

  但也有一些名将,甚至不需要精兵,随便拉起一批人就能上战场,就能打胜仗!

  我说的这小我私家就是韩信!

  而现在面对山越,我需要的,也是最渴望的就是这样的名将!

  注:韩信,淮阴人。西汉开国元勋、军事家,“汉初三杰”,“兵权谋”的代表人物。

  秦末大乱之际投奔项梁、项羽,未得重用,转投刘邦,经萧何保为上将,制定“汉中对策”,申明军法,设还定三秦之计。

  刘邦兵败于彭城后,韩信先破楚军于京、索之间,后平定魏国,请命北伐拿下代国。

  刘邦收其精兵后,韩信背水一战,击败赵国,派人降服燕国。后支援刘邦以及清除项羽派往赵国的奇兵的同时平定剩下的赵国城邑。

  刘邦成皋兵败夺其精兵后,衔命攻打齐国,拿下齐国后全歼过来支援的龙且二十万楚军。

  韩信攻打楚国,项羽恐慌,与刘邦签订鸿沟协议。刘邦听从张良、陈平战略,撕毁鸿沟协议,追击项羽失败。

  汉五年,带兵会师垓下,围歼楚军。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