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重生之我是曹操

【解禁】第二十二章 未来

重生之我是曹操 冰风天子 3879 2007-05-03 14:44:00

    (请各人把给曹操的推荐票投给新书《伐谋》,因为那里冰风真地很需要各人的支持,请各人把票投给伐谋吧!冰风拜谢!)

  早春,在北庭的领土上,随处是迁徙的人家,这些北庭的原居汉人,在十几年前起就开始了在边关的半游牧生活,在北庭军人的影响下,他们的习性极为剽悍骁勇,对于曹操更是有着一种近乎执念的崇敬,在这十几年的岁月里,他们也是明白了不少关于国家的原理,比起曹操麾下其他的黎民,他们更明白民族这两个字的寄义,所以当曹操征集去乌桓之地的命令传来后,他们想都不想,就收拾了一下家当,赶着自己的牛羊马匹,向着北面去了。

  除了近一半的边民向着乌桓旧地而去,那些生活在北庭的原十三蛮部也响应了曹操的招呼,向北去了,这样,一下子就有接近四十万的人口将去充实曹操新拓疆土的领土地带,曹操很清楚,想要彻底征服草原,只有同化一途,而赶尽杀绝不外是个笑话而已,就算他现在杀光这草原上的全部胡人又如何,从欧亚大草原的另一端,随时会有蛮族部落迁徙而来,后世强悍的辽金蒙古,现在也许不外是在这辽阔草原上的数百人小部落而已。

  对于同化,曹操明白,那只有建设在强大的武力和先进的文明基础之上才气顺利的进行,现在强大的武力他已经拥有,那些迁移过来的四十万黎民,他可以轻松的拉起一支二十万的武装力量,在这个草原上,已经没没有可以消灭他们的力量存在,南匈奴,丁零,扶余这些势力连衰落后的鲜卑都吃不下,更不用提这么庞大的一股力量了,对于这三家势力,曹操已经放弃了征服的念头,他们实在太偏远了,目前攻占乌桓的领地就已经是他的极限了,至于那三处地方,就留给后人去解决吧,而且他们的存在在相当水平上,可以让汉人保持着忧患意识,不至于遗忘了战斗。

  而在文明一项上,曹操鼎力大举推广着汉话汉字,对那些没有文字的蛮族来讲,语言霸权的入侵,他们基础无法阻挡,而且对于汉人积累了千年的文明,没有自身文明的他们也没有太大的反抗力,而汉人带去的先进技术和生活方式也很轻易地就被蛮族所接受了,曹操并不担忧那些蛮族日后会怎样,只要三十年,这草原上的人就都是汉人了,他们的文化语言将和中原大地的汉人没有区别,没有自身族群文明的他们就算是称为汉人又有何不行,现在曹操已不太看重血缘之于民族的重要性,文明才是真正凝聚一个民族的象征和灵魂,他不应当舍本求末,只要保持强大的武力威慑,用华夏辉煌光耀的文明去进行同化,那么这个草原将永远是汉人的草原。

  近九十万的乌桓奴隶被朋分了,那些孩子和女人,曹操将他们分做了两部门,一部门并入迁徙的汉人中,继续扩大人口的增长,另一部门人则被遍入了鲜卑中去,国无信不立,他当初的允许绝不食言,更况且现在的鲜卑与汉人区别并不大,他们也已经彻底接受了华文化,并不算是异族。

  剩下的四十万乌桓男子被充做了奴隶,曹操需要他们去进行大型的工程建设,虽然说是奴隶,但是曹操并不计划苛待这些奴隶,他的奴者令说得很清楚,他会保证他们的温饱,同时也不会让他们被无故的欺凌,他们只是服役的奴隶,只要他们放心劳作,十年之后,他将给予他们自由,曹操的命令让这些乌桓人都看到了希望,所以在干活的时候,他们不需要监工,自己就干得很卖力。

  曹操让那些乌桓奴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筑城,他要把柳城制作成整个草原的中枢都市,游牧民族向来居无定所,所以他先要制作一个大城,让部门的人能够居住下来,然后开府定制,为草原设立一个管制之所,而柳城无疑是一个不错的位置,它的四周,水草都很丰美,至少五十年之内,不虞柳城所需。曹操很清楚,比起先进技术带来的利益,舒适清闲的生活越发难以让人舍弃,都市所能带来的居住条件无疑比鲜卑人原来的要舒服安乐得多了,他们会很快接受这种居住方式,那些小部落可以依附在城池周围地域放牧,若是遇上风雪灾害什么的,便能够入城躲避,而且一旦柳城彻底建成,曹操还可以加速生长草原和北庭幽冀等地的贸易。

  约莫十万人加入了对柳城的制作中去,而余下的其他三十万奴隶则被曹操派去修建一条横贯草原的通路,想要让草原彻底纳入汉人的体系,除了同化以外,还必须在地理上增强和汉人之间的联系,这条通道可以让草原和北庭等地的交通越发方面,也可以让大宗的商队来往其中,贸易也可以越发地活跃,牛羊肉,毛皮,矿石铁块这些产自草原的工具是汉人所需要的原料,而汉人的手工制品也是草原所需要的,这二者之间有着很大的互补性,而这商业上的利益也会让汉人越发地重视草原,只要有利益,那么以后汉人就绝不会放弃这块地方,这就是曹操为后世所做的思量,现在修建这条路更多的意义是为了统治上的考虑。既然攻占了,就绝不能让它再易手。

  为了这筑城和修路一事,曹操在草原上一待就待了半年,而这段时间里面,袁绍终于不甘寥寂,在渡过了缺良的冬天,他终于建设起了一支三十万的雄师,但是他仍旧不想先动手,因为曹操覆灭乌桓的战绩让他很忌惮,在这三十万雄师训练精良以前,他是不会贸然轻动的,而且现在的事实盘据让汉室的威信声望越发低微,也许只要在几年,他就不需要打着刘姓旗号去剿灭曹操,而是可以灼烁正大的以袁家之名讨伐逆贼,为了这一点,袁绍隐忍了下来,对于他而言,只要击败曹操,如西凉董卓和江东孙坚者,不外是弹指间便可平定的角色,现在先去动他们而让曹操做大,实在不划算,所以袁绍只是让军队布防在与曹操势力相接壤的地方,保持着坚持状态。

  在冀州,所有的人都很安宁的种地,对于没有钱粮肩负的农人而讲,这样的生活正是他们所追求的,但是和那些豪勇的军人常在一起,他们也不自觉地对立功立业有着一丝期待,所以他们对于在春天以后,那些军人将他们的孩子征集起来遍成军旅,统一训练的做法并不阻挡,因为那些军爷说得很清楚,将这些孩子集中起来训练是孟德大人的意思,只是想让他们的孩子身体越发强壮,能念更多的书而已,并不会强行让他们的孩子参军,而且这少年军的加入是自愿的,若是不愿意,他们也不强求。

  于是在早春之后,约莫有二十万接受了此前蒙学教育的孩子加入到了少年军中接受训练,他们除了每天要接受他们身体蒙受规模之内的军事训练之外,兵,墨,法,儒四家的学说也成了他们的必修课程,只不外那些教他们的军士自己对于这四家学说也不甚了解,所以到最后所谓的教授成了相互之间的探讨。曹操将未来都押在了这些孩子身上,儒学的改良他会进行,生产力的提升他也会去做,世家豪族的洗面革心他也不会放弃,但是这所有的一切都不是他一小我私家能够独立完成的,有些事情是需要时间的,而且更需要推动它们前进的力量,在他的领地上,现在念书人已经分做了两派,一派自然是涉猎百家,赞成百学合流,不分门户之见的儒生,而现在冀州的下层官员即是由他们囊括,去年科举所得的千名儒生在经过军队的淘汰之后,有八百人顺利地成为了地方上的官员,而他们也做得很不错,但是这还不是曹操所希望的全部,他要亲手建设一个士人阶层,这个阶层对于百家学说将没有丝毫的偏见,他们必须从小就接受学习各学派的学说,不受旁人的影响去学习,他们中将会自然地发生出各个学说的信仰者,只要统一在一个主体的国家民族的思想下,同时给一个可以公正交流的平台,那么未来国家的权要阶层将不会只受一种学说的左右,他们能够以一种更宽广的视野去思考如何治理国家。一个帝国的中坚是现在的成人,而未来却掌握在那些孩子手上,曹操从不认为自己能够在有生之年完成他想要的一切厘革,他所能做的就是形成一个良好的气氛,一块能够促成厘革的土壤,他接纳强硬的手段去摧毁现有的儒家体系,并利用军人和黎民对自己的崇敬去推广知识,为的就是给这些孩子造成一个良好的情况,人力有穷,他所能做的就是为未来留下尽量完善的体制和继续推动厘革的力量,而现在的这些孩子,就是未来的中坚,是他的希望所在,十年以后,这些孩子中有快要一半就能够体现出他们的价值,而现在,他们还只是在努力地学习着一切。

  在青州,由于郑玄的学说,没有受到曹操攻击的儒家势力很自然地破裂成了两派,相互吵着嘴仗,而一些阻挡郑玄的儒生和士族对郑玄所说的那些能够证明他所说的先秦古简提出了非议,最后在程昱的提议下,在临淄举行了一场辩战以及鉴简大会,加入的豪族世家名士极其之广,甚至连徐州的麋家和陈家等世家大族也来了人,对于这场论战,袁绍也是睁只眼,闭只眼,虽然郑玄说得有许多不合他的胃口,但是眼下让郑玄宣扬他那学说,无疑对他日后也有所助力,所以他反倒是让洛阳不少的名士大儒也去了。

  此次盛会可谓空前,在辩战之前,郑玄将曹操那披伪造的古简拿了出来,请各方人士鉴别甄定,蔡邕这个大儒第一个上去品鉴,结果他就和郑玄初见这些古简时候的模样一样,竟是抱着那些古简不愿放了,一副痴呆模样,厥后有几个阻挡郑玄的儒生上去询问,竟是被这个大儒一顿好生教训,至此,再也无人怀疑那些古简的真伪,而在之后的论战中,由于蔡邕的退出,让阻挡郑玄的一方彻底陷入了绝境,半个时辰都不到,他们就被郑玄这个当世经学大师辩得哑口无言,最后败下阵来。可以说一时间,百学源于一脉的说法成了热门之说,不少的儒生开始研究起百家学说,不外他们仍以儒生自居,就如同先秦之时一般,而相对地郑玄著述中关于民本,君权之说因为涉及的话题太过敏感,倒是没人争论,不外私底下,关注这些学说的人也不少,再加上袁绍黑暗的鼓舞,民间对于君无道,有德者代之的说法也是泛起半认可的默许态度,而汉室离覆亡又近了一步。

  (请各人把给曹操的推荐票投给新书《伐谋》,因为那里冰风真地很需要各人的支持,请各人把票投给伐谋吧!冰风拜谢!)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