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重生顺治十四年

第二章 清初

重生顺治十四年 养蚕人 2635 2009-06-23 21:13:30

    林志斌,差池,现在该称他做陈旭日了。

  在一个夜深人静时分,陈旭日第一次,在这个陌生时空睁开了眼睛。

  桐月见小主子情况不错,伺候他吃罢饭,两人略略说了几句话,遂各自休息。

  桐月很快睡下,反而是陈旭日睁着眼睛直到天亮。

  他睡不着。

  怎么可能睡得着呢?他神经再粗,这时候也惊得无以复加,无话可说,心乱如麻。

  若不是亲身经历,凭谁跟他说人会穿越,能凭空穿越到几百年前,他也决计不会信啊。

  约莫是高中时,物理老师讲到光速时,曾经这样说:现在已知的速度里,光的速度最快,理论上来说,倘若有人发现了逾越光速的交通工具,乘坐其中的人,就能亲眼看到秦始皇。

  陈旭日听的一头雾水。

  再厥后有人解释:当你以光速运行时,光速已经追不上你,所以你所看到的光是静止的,时间是静止的。当你以超光速运行,你会遇上以前发出的光,所以你就能看到已往了。

  好吧,他照旧有些迷糊。

  现在发生这种离奇事,他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因为某种不为人知的神秘力量作用,他的意识逾越了光速而回溯到这个已经成为历史的时空?或许因为这具身体的波长啊磁场啊等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使得他本该成为过客的意识,“咻”的一下被吸了过来,嗯,想像一下磁石吸引铁钉的画面。

  或许,两个差异的人,因为溺水发生了某种契机?至于其中泛起的时间嘛,就是超光速航行,也需要一个时间差才气飞到现在的时空?

  越想越杂乱!

  凡事喜欢找出原因的陈旭日捧着发胀发疼的脑袋投降了:毫无头绪,算了,不去想了。

  这个身体只有九岁,理论上来说,已经二十九岁的他,即是凭空拣了二十年来活。

  他的“怙恃”,哎,想要称谓他们做怙恃实在是太难为他了。

  做父亲的陈浩,恰是而立之年,仅仅比从前的他年长一岁。该称做母亲的袁珍珠,比他还小着一岁。

  陈旭日现在能记着的只有自己的亲身经历,至于这具身体的影象,却是一丝也无。就好比电脑重装系统后,先前系统的种种信息被完全笼罩,差不多就是这个原理。

  幸亏他现在只是一个九岁的孩子,父亲陈浩是位在太医院供职的御医,主动为他的失忆找了一个合理解释:落水后惊吓和高烧的后遗症,以后慢慢自己就恢复了。

  陈浩私下跟妻子道:“儿子这种烧了数日的风寒挺危险的,我从前行医,亲眼见过一个孩子高烧三天,醒来后脑子烧坏了,好好的孩子酿成一个傻子。咱们该庆幸了。”

  陈旭日厥后旁敲侧击,从桐月嘴里听说,“他”四岁启蒙,母亲管教甚严,平日里不是念书习字,就是随着父亲学习医书,那一日他提前完成了母亲划定的作业,便乘着母亲午后休息,偷偷跑到府外玩。不意过河时,恰逢一位八旗子弟纵马驰骋,路人纷纷躲避,推搡间失足跌落河里……

  此时正是清初,顺治十四年,满清入主中原,仅仅十年出头。

  以“反清复明”为已任、或者打着这种旗号的残存的反抗力量,漫衍于民间各地。

  一是残存于云南贵州地域和缅甸地域的南明永历政权和张献忠的大西军余部,一是残存于长江三峡地域的李自成的大顺军余部——夔东十三家,另有盘据福建的金门和厦门地域、正在准备将在台湾的荷兰殖民者赶走的郑乐成。征战讨伐的干戈时起。

  此外,另有以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部门汉族田主,仍然纪念祖国,拒绝与清政府相助。

  而天子脚下的北京城,及其周边,老黎民们各安其业,已经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秩序。

  打山河兴干戈,首当其冲,受苦的是老黎民。就大数人来说,谁坐山河都是没差的,那把椅子上坐的是谁,关他们辛苦讨生活的市井黎民何事?

  明朝的朱姓天下也没给他们带来啥利益,种种苛捐杂税重压下,不外是苟延残喘过日子而已。待到厥后李闯进京,口号打的倒好“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屁,磨难时同心共济,富贵时却是离心离德,于京城的黎民,不外是又一遭的磨难。

  “剃发易服”令,惹来各人众口一词的不满,在满人“留发不留头”的高压下,不平之声逐渐平息。

  人首先得在世,活下来的信念根植于各人内心深处成为生存本能。

  不管哪一种坚持,都得让位于人的生存需要。

  所谓的头掉了碗大的疤,十八年后又是一条英雄好汉——甭看各人伙私下里嚷的欢,真正事惠临到,能不龟缩妥协的有几人?想当初崇祯坐前几多大臣义愤填膺誓死不做亡国奴,最后又怎样呢?越是嚷嚷的高声,投降时越是爽性利落。

  文人尚且掉臂风骨媚颜事敌,在底层讨生活的老黎民,何谈气节,何谈血性?

  终究是随遇而安的占了大多数。

  多尔衮于数年前过世,死后遭到顺治的清算,对他实行了削除封号爵位、罢撤庙享谥号、籍没家财等身后惩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一些个与他走的近的亲贵大臣或多或少受到牵连。

  倒下了一部门人,一定又站起来一部门人。亲政的少年天子很想有番作为,他破除了诸王贝勒治理各部事务的旧例,又接纳了停止圈地,放宽逃人法等一系列缓和民族矛盾的措施……

  朝廷里屡传不谐之音。

  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陈浩所在的太医院亦如此。

  太医院是独立的医疗机构,为帝后及宫内人员看病、制药,也担负其他医药事务。太医院中的仕宦和医务人员均称为太医,而且都是汉人。

  尽管汉人职位尴尬,却也不延长相互算计。

  陈家是中医世家,前朝时就担任宫里御医。

  明亡后,陈浩的父亲流亡南方,隐居于乡下。

  数年前,门生故旧辗转托来消息:今上对前朝医术高明的御医很是看重。

  老人家年纪大了,离乡不易,也不想再回到伤心地——陈浩身上有一个兄长,继续了父亲衣钵并被父亲寄予厚望的陈家年老,曾经被认为是学医天才,亡于明末战乱之中,一家数口,连呀呀学语的小孙儿都没站下。

  陈浩顶了父亲的差事,几经考核,进了太医院。

  初时,陈浩在太医院相当于给人打下手、甚至是打杂的小角色。

  就是那种沾光打赏轮不到,出了罪过经常被推出来做顶罪羊的那种。

  这就是小人物的悲痛了。

  这种情况直到去年才慢慢好转,陈浩可以直接给宫里朱紫看病,遇到朱紫们欢喜,随手赏下来的工具也时有所得。

  至此,家里情况慢慢好转。

  母亲再不用亲自计划家中杂务,请了一位专管做饭的妇人。春天时袁珍珠怀了二胎,家里就又买了一个十一岁的小丫头,模样清秀性子活泛手脚伶俐,取名叫新月。

  桐月是陈浩伉俪进京途中买下的孤女,彼时陈旭日还在娘胎里,一晃九年已往了,桐月也到了该嫁人的年纪。伉俪俩为她说了一门亲事,只等来年春天行礼。到时候两小我私家一起在陈家做活。

  另有一人名唤陈伯,却是陈浩父亲从前的老管家,眼瞅着就上五十知天命的岁数,一生中倒有四十多年在陈家服务。

  陈伯妻子早逝,独子立室后跟在陈浩的年老身边伺候,一就亡于战乱。他打小看着陈浩长大,是以虽名为下人,陈浩一向拿他当父执辈尊敬。

  时序进入冬月,第一场冬雪洋洋洒洒飘落,陈旭日弄清楚了所处的时代配景和家里的或许状况。

  心里却是隐约添了些不安的感受。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