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永徽长歌

第十九章、成神需斩将以封

永徽长歌 祈水 3074 2007-05-15 13:07:00

    第二日正是六月十五,望日,为中朝。这是李治第一次正式的与文武百官晤面,心里难免有些紧张和兴奋。

  中朝因为是比力大型的聚会了,所以在太极宫的主殿太极殿举行,唐朝时候的朝会照旧比力随便的,不似李治以前看的大清朝的朝会时百官都默不作声,死气沉沉。

  “众卿平身。”

  百官拜毕,李治厚着嗓子说了一声。

  都说做惯乞丐难做官,可李治一穿上这身龙袍,就感受自己恰似长高了许多般,看人只需俯视就可。

  扫了一眼下方,见文臣武将分班列座。许多几何人李治也是第一次见。

  “皇上。”文臣中突然横走出一人,手拿笏板,示意皇上有话说。

  李治不认得旁人,却认得此人,因此人正是开国二十四元勋中的唐俭。

  唐俭现任民部尚书,因为李治登位时定不避太宗讳,所以就没有了历史上原本应该把民部尚书改为户部尚书这段。况且李治认为,民比户要恰当。

  见皇上颔首,唐俭道:“皇上,微臣身为民部尚书,职责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贡赋之差。皇上新登位,臣自然要把此等概况向天子禀明。”

  唐俭偷眼看了看笏板上自己提的纲要,继续道:“自贞观二十三年,我朝共有三百八十五万两千八百户,三千六百四十二万余人。有十道,凡三百六十州府,一千五百五十七县。另设有四多数护府。我朝税收,取“赏赏给用、旨有节制、征鼓赋役、务在宽简、均平肩负”之策,承太宗天子遗风,天下得以大治。”

  唐俭此时已然是垂暮之年,说话时虽尽力提高声音,但终究抵不得时间的规则,已经很苍老了。

  “先皇仁政,天下得以大治。老臣奏请皇上仍沿用先皇所定之法。”长孙无忌出班道。

  “皇上,我朝税收种类名目繁多,有租庸调、地税、户税、两税法、青苗钱、间架税、盐茶酒矿税与专卖税等等,是不是应该削减名目以示宽与黎民?”

  说这话的人正是张行成,他在李治照旧太宗的时候就是太*的副总管,倾向于庶族一党,所以在李治心中他的职位也较高。

  “张大人此言差矣,税收之于黎民不在种类名目的几多,而是肩负的几多。我朝虽种类繁多,但实际上总体税收与前隋开皇之时相差无几。”

  李治突然想起以前在论坛上看到的一篇关于古代税收的帖子,就顺嘴说了出来。

  “皇上所言即是。”一种大臣齐声颂道。

  接着就是各部轮流的向李治汇报朝廷的现状,刑部尚书高季辅的话尤其为李治所重视,这是因为高季辅是元老中可以和长孙无忌抗衡的不二人选,李治登位时就以其为中书令,与长孙无忌共策中书省,这样就防止了长孙无忌的独断专权,原来太宗的意思是无忌与禇遂良两人为中书令,但李治怎么会让整个决策机关都落在长孙团体的手中呢。

  虽说六部在唐朝的职位在三省之下,但李治却极为重视。六部是真真正正的关于国计民生的大事。吏部就是公安机关、刑部是检查机关、民部是财政机关、礼部是教育机关、工部是则更为重要,国家的建设全靠工部,兵部就是军队了。所以在李治看来,三省是如议会一般的存在,而自己这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平头老黎民,虽然和六部更亲。

  唯一让李治不满意的反倒是最先讲话的唐俭的陈诉。唐俭主民部,竟然只给了几个数字,却不总体归纳综合一下这贞观二十三年来的生长状态,在不济来点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也行啊。

  这绝对是一篇糜烂的陈诉,要是现代就可以用作反面教材的典型了。

  李治最后在心中如是评价道。

  “唐俭,你掌民部,你来告诉朕,我朝共有几国来朝,各道贡赋几何啊?”

  听完了六部的陈诉,李治绝不犹豫的就拿唐俭开刀。

  唐俭本已归班,他年事已高,再说生活荒唐不察,哪里有心思专政,对李治的问话基础就未曾预料,其时就知觉头皮发麻,口中诺诺不能言语。

  “回皇上,贞观二十二年,我朝京城六百五十万贯,十道共计三千一百万贯。共有九国来朝,贡赋多为物器,无法盘算价值。”张行偏见唐俭半天无语,也顾不得规则了,时间越久皇上的火气就憋得越足,只好抢道。

  李治颔首道:“张大人辛苦了,唐大人,你年事已高,想是记性欠好了。这么多年劳累你了,先皇临行前还记挂着你,让你不要太劳累了。”

  李治说话的口气淡淡中带着点眷注,但话里的意思谁都听的出来。

  “皇上,唐大人是一时糊涂,他是开国元老,一心忠于大唐,请皇上念及劳绩,开恩赦其失职之罪。”

  长孙无忌一见天子有拿唐俭开刀的意思,怎么会愿意,唐俭可以他手中的重要筹码,虽然他并没有什么实权,但究竟是开国老臣,自有其分量所在,于是连忙跪下道。

  “请皇上开恩。”险些所有的臣子都跪下替唐俭求情。

  李治脸上丝毫都不恼怒,心中却早已气的五内俱焚。好啊,你们都和这伙的来抗衡我这天子,好,你们就都跟在长孙一族的身后喊吧,早晚有一天要拿你们开刀。

  这情形,就恰似乾隆时期和珅一开口,众大臣就全都赞同般,李治如何不来气。

  “众卿请起,朕什么时候责怪过唐大人了,唐大人劳绩盖世,为凌烟阁二十四元勋之一。朕怎么会介意呢,只是不想唐大人劳累而已。唐俭听封。”

  李治话一出口,大臣们都起身闪开,只剩唐俭一脸愕然的跪在中间。

  唐俭确实是年老了,已经有要致仕(告退)之意,是以一直未替自己说项,没想到天子反而要加封自己,这从何说起啊。

  “唐俭为我朝开国元勋,为大唐鞠躬尽瘁,擢升为门下侍郎,加封圥国公。唐大人,这是先皇的意思,希望你能注意身体,不要太过劳累。”

  “谢主隆恩!”唐俭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在李治的朝堂上被加封为国公,心中激动万分。

  虽然门下侍郎也是正三品,但从六部调到门下省,确实是不折不扣的升官。

  长孙无忌一众都眉开眼笑,高季辅等人却都皱起了眉头。李治眼光一扫,基本上就把朝堂上的人分成了三派。长孙士族一派、高季辅庶族一派、以及寒士一派。

  “众大臣在朕登位之时为朕拱卫京师,均劳苦功高。擢加封禇遂良兼中书侍郎、以高季辅兼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以于志宁兼尚书右仆射兼尚书右丞、以萧钧为御史医生、以张行成为尚书左丞、以李勣为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三品、以李道宗为景国公,兼兵部尚书……”

  李治长长的说了一串,通常话中提到的人皆官升一到三级或者加封兼职。

  “谢主隆恩。”大臣们拜谢了以后,长孙无忌和禇遂良偷偷的对望了一眼,高深莫测的一笑。

  至此,长孙无忌就完全放心了,皇上放肆封赏以后,长孙一脉的势力基本上就稳固了,以现在的状况,门下、中书二省已是长孙无忌一派的天下了,虽然中书省有高季辅在中间夹着,但长孙无忌并未将其放在眼里,不要说他只是与无忌平品,纵然他能掌权,手下无一人肯信奉他,他也绝对干不了多久。而和自己反面的人全部被皇上调到了尚书省,那里只有执行我们命令的份儿。

  长孙无忌哪里知道,李治这么做,不是在向他示好,李治把尚书省一块抓在手里,就是要把尚书省制下的六部抓在手里。这样任他长孙无忌有多放肆,只要李治抓了人心,何愁天下不定。

  “长孙无忌、禇遂良、于志宁、高季辅、张行成留下,其余人等就散了吧。”

  看时间差不多了,李治站起来,挺了挺险些坐僵了的身子,说道。

  “臣等告退。”大臣们施告退礼后鱼贯而出,只李治点名的几人未动。

  PS:今天心情很是欠好,所以课不上了,给各人码字,我突然发现,世界上只有你们才是我的朋友!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