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丰臣遗梦

第八十五章 百年党争

丰臣遗梦 凹凸熊 4967 2013-01-28 14:25:12

    直到秀吉这么一说,秀保才想起来发生在文禄三年(公元一五九四年)的那件亲者痛仇者快的大事。

  看过《大长今》或者《商道》的朋友都应该对剧中朝鲜王庭的党争深有体会,李舜臣自然也和这件事脱不开关系。

  正德元年(公元一五〇六年),朝鲜第十一代国王中宗(就是《大长今》里的那位),在大臣朴元宗等人的拥立下,推翻了哥哥燕山君即位。

  由于是被元勋们推举的傀儡,在行政方面,中宗不得不依赖于朴元宗等人。相应的,以朴元宗为首的横竖元勋们,在朝廷里组织起了一个勋旧派,取代国王进行政治运作。

  为了铲除勋旧派,当朴元宗等横竖元勋病逝后,赵光祖等新进士林儒生走上了历史舞台,他们被称为士林派。

  随着士林派仰仗着中宗的支持一天天坐大,勋旧派与士林派也到了水火不容的田地。因此,元勋派新党首洪景舟等人在正德十四年(公元一五一九年)发动了的“己卯士祸”,捕杀了赵光祖等士林派首脑人物,严重攻击了士林派的势力。

  中宗在这一重大政治事件当中毫无作为,既没能资助赵光祖等人挺身而出,又不能压制元勋派的气焰。他的体现宣告了朝鲜国王的失权时代开始了。

  今后,一股拥立世子的新兴政治势力抬头。他们在国舅尹任和王室亲家金安老的领导下,与勋旧派在朝廷中展开了拉锯战。虽然世子派一度遭到元勋派的攻击,但随着元勋派的焦点人物朴敬嫔被赐死后,世子派铲除掉了元勋派的势力。

  然而世子派内部却发生了破裂,先是国舅尹任联合中宗的王妃文定王后尹氏,把金安老给赶下台,接着就是以两大国舅尹任和尹元衡(叔侄关系)为首的大尹派和小尹派的十年鏖战。

  中宗薨逝后,大尹派拥立的世子继续了王位,也就是仁宗。但仁宗只当了一年的君主,在他薨逝后,尹元衡的姐姐文定王后所生之子庆原大君继续王位,也就是明宗。小尹派因此得势。

  嘉靖二十四年(公元一五四五年),小尹派发动了“乙巳士祸”,铲除了大尹派的势力,文定王后垂帘听政,与尹元衡及其妻子郑兰贞的专权时代开始了,这也是《女人天下》的原型。

  令人咂舌的是,就在这一年,许多台甫鼎鼎的人物降生了,其中包罗六角义治、增田长盛、山内一丰以及山中幸盛,但是最重量级的人物却是李舜臣,这不能不说是天意。

  文定王后通过十几年的专权,弱化了君主的权威和影响力。明宗为了夺回权力扶植沈义谦等外戚牵制尹元衡,日后东人党和西人党的雏形也慢慢形成了。

  文定王后薨逝后,沈义谦联合尹元衡的门客金孝元等人,发动政变将尹元衡赶下台,更以鸩杀正室夫人的罪名通缉尹元衡之妻郑兰贞。今后朝廷落到了以沈义谦和金孝元为首的士林派的手中。

  明宗薨逝后,他的侄子被立为国王,是为宣祖,也就是李昖。明宗的王后仁顺王后开始了垂帘听政,为其弟沈义谦培养势力。这引起了金孝元等另一股士林派强烈的不满,他们千方百计地阻止沈义谦一派进入朝廷中枢。

  前辈与子弟两股士林派坚持的局面逐渐形成了,而真正促使这两局势力转变为东人党和西人党的政治事件,就是“乙亥党论”。由于金孝元住在汉城东部、沈义谦住在汉城西部,因此各自以他们两人为中心,形成了东人党(岭南学派)和西人党(畿湖学派)。

  今后东人党奉许晔为领袖,而西人党奉朴淳为领袖,他们两个与金孝元和沈义谦一样,都是当年打垮尹元衡的士林派的主干成员,也保持着相冲突的政见。

  许晔依靠出使明朝的时机获取了宗主国的鼎力大举支持,在朝廷里担任司法机构的最高官职大司宪;而朴淳也历任了左议政、右议政和领议政等朝廷最高官位。由于他们的加入,东人党和西人党的势力获得了空前的提高,进一步生长到了左右朝政的田地。

  宣祖基础无力去制止两大党派争斗,朝政也因党派斗争而疏弃,但是朝鲜两百多年的朋党政治时代却刚刚开始。

  东人党与西人党的党争到了一五九〇年前后到达了颠峰。东人党的李山海继西人党元老朴淳之后,坐上了领议政的位置,而西人党的魁首郑澈和尹斗寿划分官居左议政和礼曹判书,比李山海低了一级。可以说,在决战前夕,东人党占据了有利位置。

  其时,宣祖最痛爱的两位嫔妃,是恭嫔金氏和仁嫔金氏。恭嫔生下的两位王子划分是临海君和光海君,仁嫔生下的王子是信城君。这样,王储之位的争夺围绕着这三位王子展开了。

  不外,对于临海君和光海君倒霉的是,他们的母亲恭嫔金氏在二十四岁时就已经过逝了,失去母亲掩护的他们很难和信城君反抗。然而,朝廷的政争很快就扩大到了**。王储问题上的工具抗争开始了。

  东人党认为,临海君和光海君划分是宣祖的宗子和次子,且光海君品性规则,因此支持光海君;西人党则早已被仁嫔金氏拉拢,因此支持信城君。

  今后,西人党领袖级郑澈登场,点燃了王储之争的引火线,也同时点燃了工具两党决战的引火线。

  在民间黎民和士林儒生心目当中,郑澈有很是高尚的形象,在朝廷方面,他先后出任过右议政和左议政的官位,为西人党积累了不错的势力。

  为此,东人党的李山海在拉拢郑澈不成后,就费尽心血要将这个眼中钉除掉,以稳固他领议政的位置。

  正巧,储君之争给了李山海一个很是好的时机。西人党方面,一向是支持仁嫔的儿子信城君为世子的,纵然是郑澈本人不支持,但碍于党派关系,郑澈必须去支持仁嫔和信城君。李山海等人抓住了这个时机,向郑澈和西人党提倡了攻击。

  李山海趁着郑澈、尹斗寿等人提出信城君之前,先行提出立光海君为世子。偏向痛爱光海君的宣祖基本同意了李山海的建议。接着,李山海的儿子李庆全收买了仁嫔金氏的兄长金公谅,要他诬告郑澈故意拥立信城君以到达扰乱**和陷害王子的目的。

  在东人党不停地施压下,仁嫔金氏为了掩护儿子信城君,只能弃车保帅,叛逆了郑澈和西人党。

  这样一来,光海君被乐成封爵为世子,而西人党在朝廷中的势力顷刻间被扫除了。

  但是此时东人党内部的矛盾也激化到了无可挽回的田地,以李山海为首的北人党和以柳成龙为首的南人党正式登场,东人党就此分化为这两大党派。

  李山海担任过朝廷险些全部品级的官位,对于朝廷的政事、人事了如指掌,是东人党后期的第一巨头以及北人党最强的领袖。

  柳成龙也是担任过朝廷绝大多数官职,是东人党第二号人物与南人党的第一巨头。

  其时,李山海担任的是领议政的职务,柳成龙担任的是左议政的职务,从名义上看柳成龙要听李山海的,但如果朝廷的国策没有右议政的支持,是很难落实的。李山海领导他的北人党坚持走强硬路线,柳成龙领导他的南人党坚持走稳健路线。朝廷的政治花样再次一分为二。

  天正十九年(公元一五九一年),通信使黄允吉和金诚一回国了,他们带来了日本即将侵略朝鲜的消息。然而朝廷里依然是政治斗争不停,再加上北方女真部落正在不停统一强大,对朝鲜的威胁也越来越多。

  次年,秀吉正式宣布命令出征朝鲜,四日之内,朝鲜海防重镇釜山、东莱、梁山等地相继陷落。其余沿海守军闻风而逃,朝鲜的海防线迅速瓦解。登陆仅十七日,日军便兵不血刃地进入汉城。朝鲜朝廷逃到了开城。

  此时,在柳成龙的弹劾下,北人党首领李山海背上了误国的罪名,从领议政的位置上被赶下来,而柳成龙,如愿以偿地坐上了领议政的位置。

  柳成龙先以死保荐了李舜臣、权慄等曾经反抗过女真部落的名将,让他们率领水陆雄师阻挡日本的进击;其后,又保举了礼曹参判兼大提学李德馨,让他到前线去与日军和谈。

  可惜,李德馨没有延缓日军侵略的法式。日军稍事整顿,继续北进攻陷开城,朝鲜朝廷逃往平壤。

  宣祖把责任全部推到了柳成龙的身上,在残余北人党和西人党分子的弹压之下,柳成龙引咎告退,调任平安道视察使,受命与金诚一组织义军反抗日本。

  此时,西人党的首领尹斗寿被暂时请出来当了一段时间的领议政。不久,平壤也失陷,临海君被俘。

  就这样,仅两个月零两天,朝鲜三都尽失,宣祖在西人党成员郑琢的资助下领导朝廷众臣逃到了北方领土义州,派遣李德馨向明朝求救。

  南人党的柳成龙通过战争掌握了兵权,他虽然被下放到外职,但以招募义军的能力取得了一定的兵权。

  其次,朝鲜水军名将李舜臣率领的舰队多次袭击了日本舰队的补给线,立下了战功,那么推荐李舜臣的柳成龙自然又取得了法宝。

  其三,派往明朝去求援的李德馨也是南人党的成员,随后到来的明朝援军也自然会站到柳成龙一边。

  就在李山海、柳成龙被迫下台后,西人党趁着尹斗寿当上领议政的时机企图卷土重来,把原是东人党的南人和北人一举消灭。

  明廷主战气氛高涨。明神宗命宋应昌为经略,总领抗倭事宜;急调陕西总兵李如松入辽,为东征提督,总体卖力军事。明朝从全国规模调集了四万精锐。这四万军队在宋应昌和李如松的率领下,声势赫赫地跨过了鸭绿江,开进了朝鲜。

  李德馨作为明朝军队的接见官,很快就与李如松告竣了政治上相助的默契。心理上先入为主的明朝军官们,很自然地开始在朝廷里支持起了南人党的势力。

  今后,明军依靠着火力上的优势打败了日军,欺压行长率军逃往了汉城。

  明军的胜利大大助长了南人党在朝廷当中的气势。李德馨等亲明派的势力一下子就压倒了北人党和西人党。

  在李如松等明朝将领的支持下,宣祖恢复了柳成龙的部门官职。

  平壤之战结束十天后,李如松就乘胜进军,继而收复开城。朝鲜三都八道,已收复平壤、开城二都及黄海、平安、京畿、江原、咸境等五道。

  李如松和柳成龙的联军继续向南开进,直迫汉城。虽然在之后的碧蹄馆之战中明军遭到了失败,但是随后的龙山大战,明军奇袭日军的粮仓,令日军惨败。

  无奈之下,运动在朝鲜各地的日军主力重新集结,死守汉城。至此,中朝联军与日军进入了相持阶段,而朝鲜半岛上的军事花样也趋于稳定。

  还击得手的李如松把他的势力重新伸回到了朝鲜的朝廷上。这时,李舜臣在海战中率领他的龟甲船舰队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柳成龙率领的军队也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李如松、李德馨等人的力保之下,宣祖再次任命柳成龙为领议政。南人党的许多成员也大批获得提拔,南人党的威势再次迈向巅峰。

  然而,南人党的权势并没有一直连续下去。

  明朝方面,由于朝中主和派的兵部尚书石星再次上台,加上李如松没有获得后续援军,因此无法进一步攻击日军;朝鲜方面,由于南人党主干成员金诚一的殉国以及北人党和西人党的势力重新集结,主张稳健政策的柳成龙等官员也不希望战事扩大。既然双方都不想打,那么就有了和谈的可能。

  之后日军全部撤离汉城,除全罗和庆尚二道部门沿海地域外,其余各地全部被收复。

  此时新一轮的党争又开始了,首先是西人党卷土重来,通过他们的多番活跃,令宣祖有了重新起用西人党要员的想法,好比郑澈就出乎意料地回到了朝廷。

  宣祖决定派郑澈作为谢恩使出使明朝,而西人党正要抓住这个时机拉拢一下明朝。可是,面对西人党的态势,南人党是不会坐视不理的。当郑澈回国后,柳成龙等人就先后弹劾郑澈。迫于压力,郑澈只好告退,寓居江华岛的松亭村,不久就去世了。

  随着文禄之役的结束,朝鲜进入了短暂的宁静时期。而朝廷的政局在被南人党掌控之后,也逐渐平稳。

  认为大局已定的宣祖为了犒赏众臣,提拔了大批的官员。在北人党的多方努力下,北人党首领李山海重返朝廷,出任领敦宁府事兼大提学。

  为了能把南人党给打垮,北人党试图抓住南人党的基本予以极重攻击。在明军主力撤出朝鲜后,支撑南人党的主要军事力量就是屡立战功的李舜臣领导的朝鲜水军了。因此,要除掉柳成龙,首先就要先把李舜臣给除掉。

  不外,李舜臣究竟是有过极高战功的元勋。其时朝鲜陆军大溃退,只有李舜臣的水军始终没让日军占到丝毫自制,并多次阻击了日军的后方运输线。

  为了能够乐成打垮李舜臣,北人党拉拢了名将元均。元均与李舜臣之间,曾为了战功发生过巨大的分歧,北人党利用了这两人的私人矛盾来削弱南人党的力量。在北人党的支持下,元均上疏诬陷李舜臣在战时与日军有过勾通。

  恰巧在这时,行长也闻听朝鲜内部对舜臣有所非议,于是在秀吉的授意下,派亲信窜到庆尚道右兵使金应瑞大营,称议和迟迟未定皆因清正从中作梗,并诈称清正即将出海,请水军在海上偷袭清正。

  应瑞不敢延误,将情况上报,行长与清正反面,朝鲜人都知道,因此李昖便敦促舜臣兴兵,而舜臣却怀疑敌人使诈,彷徨数日,迟迟不愿出海。

  这时,行长又派人送信,称清正已登陆,朝鲜却不出水军拦截,将罪责全都算到舜臣头上。

  虽说李昖不相信李舜臣通敌,但由于李山海控制了言路,使得形势对李舜臣很是倒霉。

  而就在这个时候,柳成龙考虑到大局初定,不想与北人党发生大规模冲突,因此弃车保帅,没有积极阻止北人党弹劾李舜臣。李舜臣也就被灌上了“莫须有”的罪名,遭到义禁府捉拿,而元均则成为了新的三道水军节制使。

  就这样,延续百年的朝鲜党争终于将一代名将打造成了“韩版岳飞”,至于李舜臣会不会重演碧波亭的悲剧,后文自会见分晓。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