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言情

调香

香道与养生

调香 雨久花 6376 2012-01-12 11:12:51

    香是自然造化之美,人类之好香为天性使然。从早期的简朴用香,到厥后的富有文化气息的品香、咏香,体现了人类热爱自然的积极情趣,讲明了人类清闲从容的生活态度。香道生长到今天,已经不光纯是品香、斗香的看法,而是一种以天然芬芳原料作为载体,融汇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为一体的,感受和美化自然生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缔造人的外在美与心灵美的和谐统一的香的文化。

  香道的寄义远远逾越了香制品自己,而是通过香这个载体到达修养身心,培养高尚情操,追求人性完美的文化。香,在馨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而又净化心灵;于有形无形之间调息、通鼻、开窍、和谐身心;香,既能悠然于书斋琴房,开发心智;又可缥缈于庙宇神坛,安神定志;既能在静室闭观默照,又能于席间怡情助兴。正是香的种种无穷妙用,使其完全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从香料的熏点、涂抹、喷酒所发生的香气、烟形,令人愉快、舒适、宁静、兴奋、感伤……等等的气氛之中,配合富于艺术性的香道具、香道生活情况的部署、香道知识的充实,再加上典雅清丽的点香、闻香手法,经由以上种种引发回忆或联想,缔造出相关的文学、哲学、艺术的作品,使人们的生活更富厚、更有情趣。

  差异的历史时期,差异的文化配景,甚至差异的精神状态,人们用香、品香的方式有所差异,效果亦大相径庭。香虽细微,却能集宗教、艺术、医疗、休闲、生活日用诸功效于一体。依据香品的来源、用途、用法、以及差异人群、差异场所的需求等,演绎出了五彩缤纷的香文化—香道。现简朴归类如下:

  一、门类繁多的养生香品

  1.凭据所用香料的性质划分香品:天然香料(及中药材)类、合成香料类

  天然香料类香品:以天然香料(动植物香料或其萃取物)或中药材制作的香品。此类香品原汁原味,淡淡乎似有似无,幽幽乎回味悠长。除气味芬芳之外,更有安神、养生、祛病等功效。古代的香,所用都是天然香料。事实上,品香用香在很洪流平上是一种“奢侈品”,随着社会的生长,人们生活方式与价值看法上嬗变,香品逐渐更趋于实用性,本已融入了书斋琴房和日常起居生活的香文化也倍受青睐,逾越了安神养生、美化生活、陶冶性灵的内涵。

  现在的天然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使用单一香料的“单品香”(或是基本保持香料的原态,如块状、条状或粉末状;或是制成线香、盘香等形状)。其质量虽优于化学香,但直接使用单一香料,共味道与养生之功效都得不到最好的发挥,而且许多香料,如檀香,其实工不适于单独使用,昔人已十分清楚的讲到“檀香单焚,裸烧易气浮上造,久之使神不能安。”这种单一香品只是汉代之前原始的用香要领。第二类是和谐多种香料制成的合香,形状上多为线香、盘香等。而传统合香的制造,不仅要有天然香料作原料,更要有合理的配方,严格的炮制要领和制作工艺。现在市场上能见到的天然香料的合香已为数不多,多数是仅以天然香料为原料而已,只追求实用性,华而不实,而真正依古法制作的正宗合香,种类少少。

  合成香料类香品:以化学合成香料制作的香品,着重于香味的优美,香型的富厚,和成本的相对降低。在19世纪后半期,欧洲就已泛起了人工合成香料(即化学香精)。这些化学香精不仅能大致地模拟出绝大多数香料的味道,而且原料(如石油、煤焦油等)易得,成本价钱极其低廉,并能轻易的发生很是浓郁的香味。所以它很快就取代了天然香料,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中的主要添香剂,在制香行业中同样如此。

  化学香精与天然香料相比,虽然香味相似,甚至香气更浓,但就香味品质及安神养生、启迪性灵的功效而言,两者却不行同日而语。许多天然香料被列为上品药材,而作为化学产物的合成香料虽初闻也芬芳四溢,但多用却有害于康健。而且,纵然单就气味而言,化学香精也只是接近而远远不能与天然香料相媲美。

  化学香精类香品之所以能畅行开来,也是由于大多数香客只是把烧香作为祭祀的仪式。既然不闻香,不品香,只是烧香、看香,也就自然忽视香的用料、配方与品质,而只关注香品外形的美观或香味的浓艳了。化学香精和化学加工技术的广泛使用也在实质上改变了现代的制香工艺。虽有一些传统的要领和技术仍然获得了接纳,但那只是一些外围的,形式上的保留,而香料的选择、炮制、配伍、火候等最焦点的内容被部门抛弃。其结果之一就是制香工艺的中断与香谱配方的散失,以至现在的真正精通传统制香技术的人少之又少,对香道生长造成一定障碍。

  2.凭据所用的配方划分香品

  有些香品是凭据特定的想方,彩多种香料制成,所以多有自己奇特的名称。而且单从其名称上,多数看不出所用原料升香味的特征。差异香方制成的香品,其特点、功效也不相同。所以,香方也是牙分香品的一个重要凭据。一些通用的牢固的配方都有相应的名称,据此制作的香品往往沿用之;若凭据历史上流传下来的配方,通常用其历史上的名称。

  3.凭据香品外形特征划分香品:原态香村、线香、盘香、塔香、香丸、香粉、香篆、香膏、涂香、香汤、香囊、香枕等。原态香材:香料经过清洗耳恭听、干燥、支解等简朴的加工制作而成,能保留香料的部门原始外观特征,如檀香木片、沉香木块等。线香:常见的直线形的熏香,还可细分为竖直燃烧的“立香”,横倒燃烧的“卧香”,带竹木芯的“竹签香”等等,盘香:又称“环香”,螺旋形盘绕的熏香,可挂起,或用支架托起熏燃,有些小型的盘香也可以直接平放在香炉里使用。塔香:又称“香塔”,圆锥形的香,可放在香炉中直接熏烧。

  香丸:豆粒巨细的丸状的香。香粉:又称“末香”,粉末状的香。香篆:又称“香篆”、“印香”、“百刻香”,用模具将香粉压制成特定的(“连笔”的)图案或文字,点燃之后可顺序燃尽。膏香:又称“香膏”,研磨成膏状的香。涂香:又称“涂敷香”,涂在身上或衣服上的香粉、香膏等。香汤:又称“香水”,以香料浸泡或煎煮的水。香囊:又称“香包”,装填香料的丝袋,有丝线可挂于颈下的称为“佩香”。香枕:装填香料的枕头,可安神养生。

  4.凭据香味特征(或所用的主体香料)划分香品:檀香、麝香、玫瑰香、桂花香等,“凭据香味特征”与“凭据所用的主体香料”的划分总体上相似,但也有差异:使用天然香料的香品,其香味的名称与所用原料一致,“麝香”既是其香味,也是所用原料;而接纳人工香料制作的香品,强调的主要是“香味特征”,如“麝香”,强调的是“麝香的香味”,百并非以天然麝香为原料。

  5.凭据使用要领划分香品:自然散发香气、熏烧散发香气、浸煮散发香气、浴用等。自然散发香气的香品:只须涂抹或佩戴,香料的香味就可以直接散发出来。如香精油、涂香(又名涂敷香,涂敷在身上或衣服上的香粉、香膏等)、香囊、佩香(挂在颈下的香包)、衣香(放入衣服、衣袋)、香枕、帷香等等。薰烧芨发香气的香品:直接点烯使用的香,古称“烧香”、“焚香”;或不直接点燃,而是借助炭火熏烤散发香气的香(古称“熏香”)。浸煮散发香气的香品:放入水中加热浸煮以散发香气(昔人以兰膏熏衣即是用此要领)。

  6.凭据烟气特征划分香品:聚烟香:香的烟气可以汇聚不散;微烟气:烟气很淡;无烟香:看不到烟气。

  7.凭据所用香料的数量:单品香:使用单一香料制成(最典型的是原态香材,如檀木片、沉香粉等)。合香:使用两种以上香料和谐搭配制成。

  二、灵动怡人的香品用途

  1.美化情况

  英国名家吉卜林曾说:“人的嗅觉比视觉、听觉更能挑感人们细腻的心。”香虽是一种嗅觉文化,但它的深度及美学是一种逾越国界、心灵共通的语言,也是我们身边最容易理解的文化。司马迁所撰的《史记?礼书》中有“稻梁五味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芷所养鼻也。”说明汉代人们已考究“鼻子的享受”。《汉武内传》描述朝廷“七月七日设座殿上,以紫罗荐地,燔百和之香”,其华美奢华,可见一斑。其时薰香用具名目繁多,有香炉、薰炉、香匙、香盘、薰笼、斗香等。汉代另有一种奇妙的赏香形式:把沉水香、檀香等浸泡在灯油里,点灯时就会有阵阵芬芳飘散出来,奇妙无比,称为“香灯”。清亲明快,若有若无的香味,无论在家居、书房、办公室、影剧院,照旧茶座、酒吧、宴会厅、旅途中,无形中愉悦了人们的身心,净化了人们的心灵,淡忘了人们的烦恼,消除了人们的疲劳……。

  2.礼佛祭祀

  熏香的习惯来源于宗教信仰:古代人们对种种自然现象解释不了,感应神明莫测,希望借助祖先或神明的力量驱邪避疫、人给家足,于是找寻与神对话的工具。由于人们觉得神仙与灵魂都是飘忽不定的、虚无飘渺的(云雾缭绕之处也被人们以为是神仙居住之所),而香点燃后会发出烟雾,于是昔人就似乎找到了与神、祖先联络的措施—把种种要求向神祈祷:“借香烟之功,请神明下界”,寄托一种精神希望。历代的王朝贵族,都有焚香祭祀拜天祭神的习惯,盼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华教信仰每天都有点香拜神敬佛的习惯。自古道:人争一口气,佛受一柱香。燃香是为了通报信息,我国各大寺庙每天都迎来无数的香客,每人都市带上大量的香品,祈求神明保佑。中国的四大释教名山,有时更是人山人海,人们盼望神佛会给他们带来好运。大旱之年,焚香祭天求雨;丰收之年,答谢神明;出门前焚香求平安、好运;开业时焚香求发达;出海前,焚香保平安;大夏奠基时,焚香求祥瑞。可见焚香已成为人们渴望实现某种愿望的精神寄托,也是讲明心迹的一种方式。

  自古以来,人们生儿育女、延续香火的相法,已成为一咱信念,人死后,后人会燃上三柱香悼念,表达忖量之情,代代相传。清明扫墓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光出远门的人们都要回家祭祀,有的侨胞、港澳台胞更是不远千里返乡祭祖,给祖先点上三柱香,以讲明自己不忘祖德祖训的心声。

  3.养生祛病

  中医传统中一直运用植物熏蒸法治疗种种疾病。民间更有在端午节挂香袋、戴艾蒿、斗百草的习俗,到了唐代更有品香、闻香、斗香之说。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对中药植物的芬芳气味的医用功效的研究开发更是中华医学几千年形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名贵财富。

  焚香也是昔人抑制霉菌、驱除秽气的一种要领。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焚香当属外治法中的“气味疗法”。制香所用的原料,绝大部门是木本或草本类的芬芳药物。利用燃烧发出的气味,可以免疫避邪、杀菌消毒、醒神益智、养生保健。由于所用原料药物四气五味的差异,制出的香便有品性各异的功效,或解鸩杀虫,或润肺止咳、或防腐除霉、或健脾镇痛。特别是被称为“国老”的中药甘草的掺入,则使制出的香气味不烈不燥,变得香甜柔润。

  芬芳疗法是指利用从种种芬芳植物的根、茎、叶、种子或花朵中萃取出来的精化—精油,依照差异的使用方式(如推拿、薰蒸、泡浴、吸入、蒸气吸入、喷雾、皮肤调养、护发等)严格凭据使用剂量、使用部位、与差异的手法来调治身体,美容护肤、平衡精神、情绪以到达美容养生保健的功效。

  芬芳疗法自古就已存在。凭据纪录,早在远古时代,先民就发现了香药草植物能够影响人体身心康健的秘密,这在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都有堵过详细的纪录。我国早在5000年前就已应用香料植物驱疫避秽;古巴比伦和亚述人在3500年前便明白用薰香治疗疾病;3350年前的埃及人在沐浴时已使用香油或香膏,并认为有益肌肤;古希腊和罗马人也早就知道使用一些新鲜或干燥的芬芳植物可以令人镇静、止痛或者精神兴奋。

  以纪念屈原为始的我国端午节运动更把芬芳疗法推广成为“全**动”。节日期间人们焚烧或薰燃艾、蒿、菖蒲等香料植物来驱疫避秽,杀来越冬后的种种害虫以养活夏季的疾病,饮服种种香草熬煮的“草药汤”和“药酒”以“发散”体内积贮的“毒素”。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详细纪录了种种香料在“芬芳治疗”和“芒香养生”方面的应用,如[吹鼻]——皂荚末、细辛末、半夏末、梁上尘,葱茎插;[线香]——简陋多用血芷、芎穷、独活、甘松、三柰、丁香、藿香、藁香、高良姜、角茴香、连乔、大黄、黄芩、柏木、兜娄香木之类为末,以榆皮面作糊和剂,以唧角笮成线香,成条如线也,亦或盘成物象字形,纸卷作捻,点灯置桶中,以鼻吸烟,1日3次,3日止,治杨毒疮;[兰草]——时人煮水以浴,疗风,故又名香水兰……《离骚》言其绿叶紫茎素枝,可纫可佩可藉、可膏可浴……《西京杂记》汉时池苑种兰以降神,或杂粉藏衣书中辟蠹;……此草浸油涂发,去风垢,令香润,《史记》所谓罗需禁解,微闻香泽者是也;值得注意是的,《本草纲目》中谈到古代人们用薰香法止瘟疫同中世纪欧洲人的做法是一样的,说明古代工具方在“芬芳疗法”和“芬芳养生”方面是有联系、相互学习、配合提高的,例如宗教焚香、香料枕头、烹调用香、食物生存、香料治病、尸体防腐、香料驱虫、沐浴推拿等等都有相似的地方,古代中国对外联系的四条通道——北线绸这路、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通过西藏的“麝香之路”——后三条路现在都被学者称为“香料之路”,“芬芳疗法”与“芬芳养生”也随着这些“香料之路”相互交流、相辅相成地生长起来。

  18世纪末,天然香料及由天然香料制取的种种精油仍然被医界广泛使用着,进入19世纪后,由于化学的生长,动植物及微生物提取物和合成化学品的药效又强又快,芬芳疗法在医学界的职位逐渐风物不再,偶尔有人提起或使用芬芳疗法也被人视为“落后”、“离奇”,上不了“风雅之堂”等等非议。不行否认,芬芳疗法同传统的中医中药一样,属于“慢性疗法”,不象西医西药那样“轻便、快捷”,这就是人们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不能正确看待它们的原因。然而,西医西药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快刀斩乱麻”的方式徐徐也袒露出它的缺点来,化学药品和提纯了天然物质进入人体以后,虽能快速治疗一些病症,却破坏了人体内部各方面的平衡,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人体素质的下降,包罗人体自身的免疫力都在这一百多年内大不如前了。痛定思痛以后,许多人宁愿“复古”——接纳传统医药疗法,虽然也包罗芬芳疗法,而不愿冒被西医西药“恒久实验”的危险。

  三、入迷入化的咏香情怀

  人们对香的心灵感受认识与鉴赏,则是我国香文化的精神内核。从《诗经》、《史记》、到《红楼梦》,从《名医别录》、《洪氏香谱》到《本草纲目》、《香乘》,历朝历代的经典著作都有对香的描述和纪录;除春秋战国时期屈原《离骚》中就有许多精彩的咏叹外,唐代诗人王维、杜甫、李白、白居易、李商隐等都有此类作品。

  王维《谒璇上人》有:少年不足方,识道年已长。事往安可悔,馀生幸能养。誓从断臂血,不复婴世网。谰言寄缨佩,空性无羁鞅。夙承大导师,焚香此瞻仰。颓然居一室,覆载纷万象。高柳早莺啼,长廊春雨响。床下阮家屐,窗前筇竹杖。方将见身云,陋彼示天壤。一心在法要,愿以无生奖。

  宋代苏轼的《和鲁直二首》:四句烧香偈子,随风遍满东南;不是闻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万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斓斑;一炷烟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闲。

  朱熹的《香界》:幽兴年来莫与同,滋兰聊欲泛光风;真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丛。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何须楚客纫秋佩,坐卧经行向此中。

  陈去非的《焚香》:明窗延静书,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其时戒定慧,妙供均人天;我岂不清友,于今心醒然。炉烟袅孤碧,云缕霏数千,悠然凌空运去,缥缈随风还。世呈有过现,熏性无变迁;就是水中月,波定还自圆。

  黄庭坚所作的《香之十德》,赞美香的利益有:“感格鬼神,清净身心,能拂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碍。”

  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亦有许多咏香的词句。如:在《中秋夜大观圆即景》的联句中,黛玉和湘云便有‘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的对句。谓秦可聊的卧窗前飘出的是一缕“幽香”,使人感应神清气爽;薛宝钗的衣袖中散发的是一丝“冷香”,闻者莫不称奇;而倒霉的妙玉则被一阵“闷香”所熏而昏劂,被歹徒劫持……,正是由于香的种种妙用,文人黑客挥墨歌之咏之。我们从众多传世的诗文也不难看出我国香文化的深厚积淀。

  本文摘自释教导航网,作者,权晓理谢君国网址:

  分享一下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