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言情

穿越之长姐难为

第十四章 修房啦(四)

穿越之长姐难为 晓村 3718 2015-06-05 15:11:02

    “有,你要大的照旧要小的?”

  “在哪里,我看看。”李紫玉想着咋着也得看看巨细,才气定下买什么样的。

  何大山把牛车拴在了杂货铺右边的一棵树上,随后也走进铺子里。

  李紫玉在小伙计的指引下,来到了放铁锅的地方。只见这里放着种种铁锅,巨细都有。李紫玉看向走过来的何大山,问道:“大山哥,你看得买什么样的?”何大山蹲下身翻看着摞在一起的种种铁锅的厚薄,又敲了敲,指着一口中号铁锅说:“这口吧,这口结实。”

  李紫玉接纳了何大山的意见,对那小伙计说:“这样的锅几多钱?”“这口锅得二百五十个大钱。”小伙计回覆。

  “我买两口锅,自制一点吧?”李紫玉想着省一文是一文,就讨价还价。

  “这个真的是最自制了,不信你探询探询去。”小伙计也不含糊,脸上真诚的心情让人觉得这就是最低价了。

  李紫玉、何大山对看一眼,双方都有些犹豫,感受这锅贵了点,就想去别家看看。其实,赵振民在城里也有一家杂货铺,离这里有些远,这照旧次要的,主要是每次去都少要不少钱,弄得李紫玉都欠美意思去了。听说也是租的铺子,租金也不低,铺子里还顾着伙计,城里做买卖也不容易,李紫玉就没再去。其实,李紫玉多想了,村里也就是李紫玉去买工具少要钱。主要是赵振民和李紫玉爹爹李春海最要好,他可怜几个孤儿,所以每每都少留钱。

  李紫玉正在犹豫,忽听小伙计叫道:“掌柜的!”

  李紫玉扭头一看,原来是铺子里的福掌柜。福掌柜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走过来,看着李紫玉说:“小女人如果有诚意,那就四百个大钱拿走吧。”

  李紫玉心中兴奋面上却不显,心说,照旧掌柜的会做生意,就是二百个大钱一口锅肯定也有赚头。李紫玉笑眯眯的付了钱,嘴里说着“多谢掌柜的。”就要离去,想起还没有锅盖,又花了十文钱买了两个用高粱杆缝制的锅盖。一扭头,却发现北墙上挂着一个草编的蜻蜓,紫橙色的眼睛,翠绿色的身子和翅膀,栩栩如生。忙问道:“这个怎么卖?”

  福掌柜笑着摇头:“这个不是卖的,这是我家主人从南边带回来赏给我的。”

  “掌柜伯伯,咱们这里没卖的吗?”李紫玉用超天真的语气问,心里却吐槽,装这小萝莉还真的是个技术活儿。

  福掌柜自豪地说:“咱们这里哪有?听说是从南洋贩过来的。”

  李紫玉瞠目结舌。怎么可能,中国的草编工艺能追溯到河姆渡时期,都有七千年的历史了,品种花样之多,制作之精美,简直数不胜数。她的姥姥、姥爷、舅舅都是民间最优秀的工艺师,她小的时候在姥姥家住过五年,对草编工艺熟的不能再熟了。天哪,这里居然还没有草编工艺。其实,不是没有,而是这里还没有精美的称之为艺术品的草编工艺。这里的农家基本都有像草帽、斗笠、坐墩等等草编工具,农家男人和婆娘也多数有一手比力简朴的编织技术,只是还不能上升为艺术品。李紫玉压下心里的激动,转身出了铺子。

  何大山把两口锅搬到车上,两人就紧赶忙的出了县城。

  抵家的时候,西屋的炕早已经搭好,堂屋的房顶也都已经修好了,甚至于院子都计划得干洁净净。大伙儿正等着他俩回来,把锅安上今天的活儿就齐了。

  不到一刻钟,王春秋就把两口锅安好了,把锅台与锅之间的漏洞仔细地抹严实。灶台和东屋的一样,也是两个灶口。王春秋将两个灶口都点着火,看看屋里炕上和灶台冒不冒烟。烧了一会儿屋里炕和灶台都冒着热气显得屋里都暖和和的,就是没冒烟,各人都松了口气。

  一天的活计完工,各人就陆续向李紫玉她们告辞走了。

  送走了干活的人,李紫玉把院里土灶上熬米汤剩下的一盆高粱米饭端去堂屋里,就去关院门。看见院门,她突然想起大门的事还没有和何世贵说呢。就对小山说:“小山,我去找贵伯伯说说大门的事,你去屋里看看小文他们,把他们叫起来,一会儿我回来就用饭。”

  小山允许一声,就去了东屋里。

  李紫玉走出院门转身把布条系紧,就大步流星的向何世贵家走去。

  此时已是酉时初多了,冬日的黄昏已降临在这个不大的小山村。雪虽说早就停了,也没有风,但凛冽的冷气仍旧砭骨。西边的天空飘着几朵暗灰色的云彩,几颗星星若隐若现。散落在小道两边的崎岖不平的尖顶泥草房房顶,飘浮着袅袅炊烟,间或夹杂着几声犬吠。整个小山村静谧、安宁、美好,也让李紫玉生出了许多感伤。

  这个大叶朝,李紫玉确信和中国历史上任何朝代都不符,是个排挤王朝。她不知自己为何会来到这里,这件事颠覆了以往她所有的认知,难道就因为同名同姓?据她所知,这个朝代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当政者是第三代天子叫将基铭,今年是景泰二十五年。据说这个天子有好几个儿子,却没有立太子,弄得几个皇子均各有心思,不太牢固。当初大叶朝刚刚建设时,曾经封了几个一同打天下的有功之臣为藩王。一百多年下来,这几个藩王拥兵自重,和朝廷面和心不合。朝廷也屡屡想撤藩,却是有心无力。再加上这几年天灾人祸不停,伏莽放肆,导致民间那些个穷苦黎民卖儿卖女、苦不堪言。而北端和大叶朝接壤的辽国这几年休养生息,兵强马壮,摩拳擦掌,时不时的骚扰领土。而这个领土重镇白山城离她所在的抚远县只有一百多里地,这让她心里很是不安。幸亏听说驻守白山城的是镇国上将军的嫡宗子任长青,此人心思缜密,稳重善谋,有一身特殊的武艺。而且驻扎了两万戎马,这两万任家军骁勇善战、军纪严明。这让李紫玉松了一口气,心里略微踏实一点。

  李紫玉边想边走,等到了何世贵家时,他家正在吃晚饭。

  因他家没关院门,李紫玉直接就进了院子。何世贵家房前屋后均有一个宽大的院子,前后都砌了高高的围墙。因村里就一条小道,所以,去他家一般都是从北门进入。南边的院子东、西均盖了厢房,北边的院子西面盖的是猪圈和茅厕,东面靠墙盖得是鸡窝。李紫玉一进院子,就看见正房东屋里亮着灯,预计一家人正在用饭。于是在院子里就叫道:“贵伯伯,用饭呢吧?我是小玉。”

  就听屋里传来何世贵允许的声音:“小玉啊,快进来吧。”话音落下,一阵脚步声传来,何大山迎了出来。

  李紫玉笑着叫道:“大山哥,看我都忘了你们用饭呢。”

  何大山憨厚的笑笑:“没事儿,刚吃,你有啥事儿吧?”

  “还真的有事儿呢。”李紫玉边上屋里走边说。

  何大山的媳妇周晓梅打起了门帘,笑着问道:“小玉妹妹,外边冷吧?快进屋。”

  李紫玉扶着周晓梅的胳膊进了屋:“嫂子,你看我多不懂事儿,还要劳烦你给我打门帘,你快上炕歇着。”说着进了屋。

  东屋炕上,放着一张长方形饭桌,何世贵一家人正在用饭。在乡下人家,都是在一张桌子上用饭,公婆媳妇之间也没有那么多考究。除非家里来了客人,就会离开吃。何世贵家就两个儿子,大儿子就是何大山,小儿子是何大海,今年十五岁。此时,何世贵坐在桌子的正中位置,右手是何伯母,左边是大儿子何大山,挨着何大山的是周晓梅,她就坐在炕沿上方便盛饭。别看怀了孕,农家虽是规则小,儿媳妇也得伺候公婆。小儿子何大海挨着何婶在右边坐。

  李紫玉被周晓梅让到了一张凳子上,李紫玉先是叫了人然后才坐到了凳子上。

  何世贵看着李紫玉说:“小玉,有啥事儿就说吧,只要你贵伯伯能办到的,没二话。”

  何伯母也说道:“玉丫头啊,还没用饭吧?来来来,先吃口热乎粥。你说就这么点儿的孩子,顶门立户的可真不容易,有啥事尽管说,不管咋地都别发愁,有你贵伯伯呢。”

  “不用不用,何伯母您不用忙,一会儿我回家吃去,我找贵伯伯有事儿。”李紫玉急遽推辞。

  李紫玉心里叹息,碰上的都是好人呐。于是欠美意思的笑笑,说:“贵伯伯,是这么个事,您看我们就住在山跟前儿,弟妹们还都小,忒不宁静,想着做两扇大门。您就和木料钱一块儿算算,总共几多钱,我今天带了钱来,修房的人为等活计干完了再一块算,这次就只算盖房的木料钱和大门的木料钱,做大门的人为也算上。”说着,掏出了装钱的荷包。这几天装钱的荷包一直在她身上,她就是怕临时花钱还得开箱子取钱太麻烦。

  何世贵摆摆手:“钱好说,你不用着急。门你想用什么木料的?”

  “这个......”李紫玉沉吟了一下,“贵伯伯,我不懂这些,您看着用吧,只要结实就好。”

  “那就用冷杉吧,冷杉结实耐用,价钱也不是太贵。”何世贵凭据李紫玉家的实际情况,给出了中肯的建议。

  李紫玉颔首同意,随即掏出了装钱的荷包:“贵伯伯,您算算或许需要几多钱?”

  “这......你钱也挺紧的,等以后钱松快了再给我吧。”何世贵迟疑了一下,说道。

  “那哪儿成?”李紫玉急了,她知道何世贵说的是客气话。究竟是三间房的木料,另有两扇木门,哪能让人家总垫着钱。“贵伯伯,我真的有钱。我去砍柴碰上了一只傻狍子,卖了好几两银子,真的,我不骗您。”

  何世贵见李紫玉说的信誓旦旦的,就相信了。再说,他也不能真的不要钱。不是他舍不得这几个钱,而是知道李紫玉的品行,不要钱,她只会有更大的压力。

  “那好吧,我给你算算......”何世贵想了想,就开始报账,“三根大梁六百个大钱,三间屋的椽子二百个大钱吧,大门就四百个大钱,一共......这样,你给个整数吧,一千个大钱。”

  “贵伯伯,这钱可不是这么算的,”李紫玉知道适才报的价里指定有水分,肯定都往少里报了,急遽说道,“您原来就少要了,哪能再往少里要呢?您再这样,我以后都没法找您了。”

  “行了,都一样吗?我哪能挣你们的钱,要是挣了你们的钱,夜里我觉都睡欠好的。”何世贵说着接过了一两银子,照旧没接那二百个铜钱。说实话,这要在别处,咋着也得二两银子。可看着这小小的孩子,用稚嫩的双肩撑起了整个家,他心里就发酸,他只能尽自己的所能帮一把是一把,希望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