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言情

驭夫36计

第二回 发达大计

驭夫36计 柳暗花溟 2322 2009-09-21 14:37:06

    “此事既然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压不下去了,不如就让始作俑者担了去,好比某些不是姓红,就是姓绿,否则就是姓黄之人。”她试探着说。

  安公公听她说得有趣,不禁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如初看他心情不错,忙道,“安老别笑,属下说的是实在理儿,这事非得有人兜底才行。可是这只是治标,而安老您一脱手,自然是雷霆手段,那么就连本也一起治了去才行。”

  “要怎么治这个本呢?”安公公来了点兴趣。

  他是不愿意冒犯兵部那几位大员的,究竟他们在朝中也说得上话,再说各人又都是姓严的那老兔崽子一脉,总欠好无缘无故撕破脸。但是如果能取得莫大的利益,那与全兵部为敌又如何?况且这事本就是那姓黄的作下的孽,还差点连累了严小兔崽子,所以就算为此惹下事非,说到哪儿他也理直气壮。

  “安老您心里明镜似的,却非要属下说出来。”如初撒了个娇,“说到底,学子们总是惹事生非,不外是因为他们年轻不省事而已。如果守卫们明察秋毫,没有空子给他们钻,他们也就是在学里闹闹,肯定反不出天去,安老也就不用操那么大的心了。可是吧……守卫们为什么要给学子们行方便?不外是因为俸禄不足以养家,我听说本朝四品的武官,俸禄却只有二百八十八担,更不用提小小兵丁了,就连安老您,说句打嘴的话,只怕日子也过得紧紧巴巴。”

  如初隐晦地提到钱的事情,也不去看安公公脸色。

  其实别人或许手头会紧,这老太监可不会。天津卫学可是皇上钦点的皇家卫学,大明朝世家子弟那么多,想进卫学除了需要牌子硬的推荐人外,没有点黄白之物铺路也是白费,虽然土队的那些“特招生”不算。所以安公公的“招生费”恐怕收得手软,和现代学校招生办的某些人是一样的,富的流油。只怕皇上派这位从小陪伴自己的太监来治理卫学,也是有让他大发一笔财的意思。

  不外嘛,金银财宝是没人嫌多的,况且照旧天生爱财的太监,更况且这太监还好名。

  只听安公公虚伪地叹息了一声,“你这孩子,真真儿的会说话,这句可不是正说到咱家心里。皇上金口玉言,点了此卫学为天子之学,可是又不从户部拨银子,每年就于大人给那么点,要维持学里的事物,有时候还要咱家自掏腰包呢,咱家一片丹心为国,另有人背地里满嘴喷粪,可到哪儿说理去。”

  “安老清者自清,不必理会他人诽谤。”浊者可也自浊,如初在心里补上一句,然后又用了新词,“所谓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嘛。属下知道安老您的难处,但于大人置β也没有此外措施。所以我想……不如我们和于大人商量一下,如果卫里和学里都赚了钱,一来守卫大人们不至于为这些世俗之物失了职守,二来咱们学里有了周转银子,安老也不用再每天为了学子们用饭穿衣、武器车马的事烦忧了。到时候,卫里清廉,人人严以律己,学里一派新气象,再培养出无数美将良才,那民间也好,朝中也罢,议论起这事,可全是安老您的劳绩呀。”

  她为安公公描绘出美好的前景,那就是守卫们赚够了养家的钱,于海涛大人就会严管手下,不会再有行贿的事情发生,那么学子们也不能再随意出门肇事,再等戚继光等人成了才,所以这一切劳绩都市归在治理者,也就是安公公的头上。而他在获得好名声的同时,卫里学里赚钱的生意哪少得了他那一份。名利双收的事,他会放过才怪了,而为了获得这一切,他会不惜冒犯任何人的。

  不外安公公城府很深,听到如初的话,他虽然兴奋莫名,但脸上照旧淡淡的,“劳绩什么的,身外之物而已,不提也罢。但若这法子真能使学里民风为之一变,真能让卫里的将士后顾无忧,别说是好事,就是坏事,咱家也敢一并肩负。只是,赚钱的事哪那么容易呀。”

  如月朔笑,“安老,别人不知道,您还不知道属下是从哪里钻出来的吗?属下可不敢说会经商,但馊点子却有一条半条。属下说来给安老听听,倘若可行,您支会于大人一声,自然有人会办的,您只要待在学里运筹帷幄就行了。”

  “嗯,有理。但直言不妨。”

  “前几天属下派贴身丫头去了一趟京里自家的分号,不为此外,只是给家中老父报个平安。”如初说出自己的主意,“据她回来讲,天津卫遇上码头货运繁忙的时候,连雇个车都难,最后她照旧找人借了马,直接骑马去的,基础没雇到车。这一路上的累暂且不提,听说从天津卫到京里不大远的路程,却看到许多几何意外的、或者是人为的事故发生,原来走官道泰半天即可到达,没想到硬是耗到了天黑,许多几何客商的货物也损失不小。”

  安公公颇有所感的嗯了一声,频频颔首。因为他经常京津两地跑,对此身有体会,有时就算他抬出钦差的架子,也照样给困在路上,转动不得。

  如初见安公公很感兴趣,就把自己的想法合盘托出。

  其实简朴得很,办个货运商行喽。从天津卫到京师这条路,人多马杂,疏于治理,结果好好一条官道,闹得每天拥堵,客商也好,普通行人也好,全部怨声载道。

  另有,天津卫是南北货运的周转码头,许多商船要到天津换船,或者由陆路进京。可是三岔河码头的治理也很杂乱,河流有时还会塞住,专管此处的衙门人手不足。

  最重要的是,天津卫的车马行即少,规模也不大。那些要把货物押运进京,或者把货物从京师再转运别处的商户,有时要排队等很久才气成行,有时那些不能实时运走货物还会造成损坏,所以有的商户宁愿出高价,以便能迅速成行。但这样一来,纠纷也多了,间接还造成了运输历程中问题频出,增加了京津官道的肩负不说,有的还告上了衙门。

  这都是因为大明朝对武器车马什么的治理很严格所致,车马行的马匹都有一定的限制,税赋又重,压榨了商家的利润空间,所以不容易做大,许多人也不愿意做这一行。

  但是如果运输行由安公公出头,于大人兴兵,由那些退役的战马当设备,也不失为一个以商养兵的好措施。而且只要不垄断,定下军民都遵守的行规,肯定各人都有的赚。

  ………………………………………………………………

  ………………………………………………………………

  ……………………66有话要说……………………………

  六更中的第四更。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