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书写吾的历史

中国朝代之周朝

书写吾的历史 刘玄德公 4770 2022-01-22 11:02:23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奴隶制王朝。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0年。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周朝由周武王姬发建设,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周成王时营建(或曰迁都、相宅)成周(今河南洛阳),并在此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运动。[1]其后周穆王又筑宫南郑,其后周懿王又迁都犬丘(今陕西西安)。公元前771年镐京陷落,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成周(今河南洛阳),今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又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其中东周以“三家分晋”为节点,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华夏族群的自我认同和命名,始于春秋“诸夏”。“诸夏”之名有西周渊源,周王室尝自称“夏”,“诸夏”即分享周室礼仪与荣誉之诸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泛起跨氏族的族群看法。[90]在灭商之前,周部落因为遭到戎、狄等西北地域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下的平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被大商王朝封爵为西伯(意即西部诸侯之长),是商朝的主要方伯之一,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周朝实行分封制(封邦开国),周王则为“天下共主”。周王朝继续了夏商两代,是古代奴隶制度社会的壮盛王朝。

  中文名周朝

  外文名The Zhou Dynasty

  时间约前11世纪~前256年

  帝王周太王、周文王、周武王、周幽王、周平王等

  国都丰京、镐京、成周、王城、洛邑、犬丘、南郑,国号周人早期居于姬水一带,公刘时,周部落则已迁居于豳,氏族以定居的豳为国,国即是城,自公刘起,又经九世传位,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人受薰育戎侵袭欺压,不得不离乡远徙,他们历尽艰辛,越过漆、沮和梁山,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历史上有几多以“周”为名的政权?古老而高尚的名字最终被滥用

  周朝领土图历史周人起源周族是居于今陕甘黄土高原、渭水流域一带的古老部族,相传因“姬水”而得姓为姬。周的始祖名弃,为有邰氏女姜嫄所生。《诗经·风雅·生民》记述了弃降生的神话传说。姜嫄祈祷求子,因踩了巨大的脚印而有身,生下了弃。周族在姜嫄所生活的时期约莫还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但至弃所生活的时期时,已过渡到了父系氏族社会阶段,所以说弃是周族的始祖。[85]据《诗经》记述,周族始祖母叫姜嫄。姜、羌相通,周人的祖先或许是从羌人中分化出来的一支。[86]也有人认为周族应出自陕北黄土高原一带的白狄族,也就是远古时期的黄帝族。[87]商朝初年,后稷的子女公刘率族人从邰迁到磁。周人早期居于陕西武功一带,到公刘时,周部落则已迁居于豳。由耕牧部族渐变为农耕为主的城邑。自公刘起,又经九世传位,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人受薰育戎侵袭欺压,不得不迁徙。他们越过漆、沮和梁山,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周原物产富厚,土地肥沃,浇灌便利,农耕条件优越,经济生长快速。古公亶父造田营舍,建邑筑城,国力迅速恢复壮大。迁到周原以后,周人成为黄河领域共主的大商王朝的臣民,卑事商王武乙,在商王朝的掩护下积累力量,而且接受了商朝的文化体系,特别是有关于天命的看法,周朝建设之后,这套天命看法经过了周公旦(姬旦)的再次梳理,成为治世立国的政治法理基础,进而形成了影响子女王朝数千年“奉天承运”的君权神授的看法。古公亶父之时,周部落已颇具规模。而且有三子,偏爱小儿季历。宗子太伯及次子仲雍为顺父意传位与季历,自身逃亡荆蛮,与当地本土氏族结合,后为吴国。凭据《竹书纪年》以及民国之后疑古派顾颉刚等人的看法,此时期的周国已经有了“翦商”的想法。以周之名:中国历史上6个“周”政权得名来历梳理周人崛起季历之时,商周关系开始密切,《后汉书·西羌传》载:古公亶父传位季历,季历不仅与大商王朝联姻,娶妻商室,还被商王文丁封为“牧师”,成为商王朝在西方最为重要的一位方伯,所以季历在甲骨文中有时又称公季。周此时已是商朝属下一强大方国。虽然关系密切,殷商却总是时刻提防着这股新生力量,周国也逐渐并吞其他小国家,特别是亲商的诸侯国。最终,商王文丁为扼制周族势力生长,以保商朝职位不受威胁,杀了不再那么听话的季历,但仍以周人为西伯,商朝和周人的关系可以参考周朝和楚人的关系。

  周文王姬昌西伯姬昌继位后,国力不足与商反抗,故继续臣服于商,为商西伯。但殷商对周并不放心。商纣一度囚禁姬昌于羑里,并杀其子作为肉汤、迫文王喝下。周人以宝马、美女行贿帝辛,求得释放文王。文王归国后,谋商之心并无松懈。他一方面增强周族实力,使周国四周一些部落归附。另一方面进行武力扩张,凭据《尚书》纪录,周国首先讨伐西方犬戎、密须等小国,以固后方,接着东伐耆国(在今山西长治西南)、又伐邘(即孟,在今河南沁阳),最后伐崇国,深入到商朝势力规模。此时周国已“三分天下有其二”,文王便迁都于丰都(今陕西省西安市户县沣河西岸),准备进取殷商。

  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周国兴盛于周文王昌作首领的时候,在他的统治使周国势力强盛,文王死,次子姬发即位,在沣河东岸又建镐京,丰镐二京隔水相望,有桥相连,并称丰镐城。姬发率兵会盟军于孟津(今河南孟津),公元前11世纪,率戎车三百,虎贲三千,甲士四万五千与商朝十七万军队大战于牧野(今河南汲县)。周军大胜,纣王于鹿台身背珠宝玉器自焚。商朝亡,因为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朝立。姜太公在周人的灭商事业里作用巨大,他族姓为姜,出自羌人中的吕氏部族。[88]

  周武王灭商的牧野之战周公摄政周武王灭商之后,公元前1045年,实施分封诸侯制度,大封皇族及元勋,如封太公望于齐、召公奭于燕等,另封子帝辛之子武庚于朝歌,又封叔鲜、叔度、叔处为“三监”,以监视武庚的行动,前1043年,周武王崩,子诵即位,是为周成王,由周公旦辅政。公元前1041年,三监(蔡叔度、管叔鲜、霍叔处)看不惯周公旦辅政,而管叔鲜更怨恨周公旦比自己年岁小却执掌辅政大权,于是联合武庚叛乱,史称“三监之乱”,周公旦平定此乱,武庚及管叔鲜被杀,蔡叔度被流放,霍叔处被废为庶民。周公旦在洛阳盆地伊、洛二水一带建洛邑,是为成周。

  西周中原图成康之治公元前1021年,周成王崩,其子姬钊即位,是为周康王,公元前996年,周康王崩。公元前1042年至公元前996年的四十六年间,天下安宁,刑错四十馀年不用,周公还政周成王,周朝进入牢固时期,]史称“成康之治”。

  开创成康之治的周成王周康王死后,其子姬瑕继位,是为周昭王。周昭王十六年,昭王亲征荆楚,南国镇国曾国鄂国等诸侯国兴兵相随,深入江汉以南地域。[5]南征共3次,最后一次周昭王还师渡汉水时,遇天灾溺死,三军淹没。其子姬满继位,是为周穆王,继位时年已五十。穆王向四方生长,西伐犬戎,南征荆楚。但好游行,以致朝政松弛。东方徐国趁周穆王西游之际,率九夷反叛周,周穆王东征,东方齐国鲁国等诸侯国兴兵相随,平乱告捷。周穆王在位期间东征西伐,王朝疆土不停扩大,有力地牢固了周王朝的统治。共3张

  何尊-铭文“宅兹中国”一种看法认为,周穆王时曾迁都南郑(即后世郑县),就此存在争议。由盛转衰经过昭穆时代,周朝实力渐不如前。这一时期,西北戎狄渐兴。周懿王时,戎狄交侵,残暴中国。周人深为所苦,迁都犬丘(陕西西安)。[6]共3张

  海内三宝周厉王时期,连年战乱,黎民苦不堪言。同时,周厉王以荣夷公为卿士,垄断社会财富及资源。为压制国人不满,周厉王命卫巫监视,有谤王者即杀。结果人人自危,终于酿成国人暴乱。前841年,周朝暴乱,厉王出奔到彘(今山西霍县)。朝中由召穆公虎、周定公两大臣行政,号为共和(一说由诸侯共伯和摄行政事)。[6]共和十四年(公元前828年),厉王死于彘,太子静即位,是为周宣王,在位四十六年。宣王迁都镐京,励精图治,政通人和,诸侯来朝。周宣王先后平定了北之猃狁、西之戎狄、东之淮夷、南之楚国的叛乱,开拓了广袤的疆土,重现兴盛景象,史称“宣王中兴”。[7]宣王晚年,干预干与鲁国君位承继,以武力强立鲁孝公,引起诸侯不快。三十六年,征伐条戎、奔戎,结果惨败。三十九年,与西戎别支姜氏之戎战于千亩,再惨败。[6]犬戎之祸公元前781年,周幽王继位,痛爱褒姒,幽王三年(公元前779年),伐六济之戎失败,同时天灾频仍,幽王废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申侯为外甥、女儿讨回公正,联合缯国与犬戎攻入镐京(今陕西西安)。周幽王与伯服均被犬戎杀死于戏。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8]

  百科x混知:图解狼烟戏诸侯平王东迁由分封制、宗法制和井田制三大制度所维系的西周社会秩序,经过270余年的时光腐蚀,到公元前8世纪末,已经是千疮百孔、支离破碎了,仅靠着历史的惯性还得以维持。社会中种种矛盾并存,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之中。虽然周宣王继位后,罗致教训,改变政策,实现了“中兴”,但其晚年,周王朝重新泛起了衰象,西周的灭亡已经是无法挽回的。[9]共3张

  东周文物周幽王被杀后,申侯与缯侯与郑、卫、晋等诸侯大北犬戎,犬戎退走。郑、卫、晋等诸侯立周幽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平王东迁,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与此同时,虢公翰等王朝大臣立王子余臣为王,史称“携王”,这样便泛起了“二王并立”的局面。但诸侯绝大多数只认可周平王,而不认可周携王。周平王21年(公元前750年),晋文侯杀周携王,结束了二王并立的局面。[10][11][4]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那时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以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停进行吞并战争。谁战胜了,谁就召开诸侯国会盟,强迫诸侯认可“霸主”职位。在诸侯争霸的历程中,大国吞并小国,诸侯国数量逐渐淘汰。华夏族的运动规模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在北方有北狄、猃狁,在西北有氐羌,在四川有巴族和蜀族,在湖南、湖北、安徽有楚族,在江苏、浙江有吴、越族。[89]随着诸侯间漫长的争霸事业,各族群不停杂处融合。春秋时期,一些贵族把公田化为私田,逐渐接纳了新的聚敛方式,让种田的劳动者交出大部门产物,保留一部门产物。[12][13]郑庄公称霸东周开始后,郑国的郑武公、郑庄公父子独霸了王朝的大政。他们利用出任王朝卿士的有利条件,经常借王命放肆扩张,使郑国成为春秋初年一个强国,号称小霸。由于郑庄公朝中的势力太大,引起了周平王的不满。于是周平王逐渐起用虢公以削弱郑庄公的权力,这引起郑庄公的强烈不满。而周平王在许多事情又必须依赖郑庄公,因此不得不向郑庄公解释,于是发生了周郑交质的事件。共3张

  郑公的九鼎八簋九鬲(郑国礼器)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崩,周朝廷准备委任虢公执政,取代郑庄公。郑国在这年先后收割了温地的麦和成周的禾,周郑关系进一步恶化。到了前717年,郑庄公入朝,周桓王因为郑国擅自领军取用王畿的麦,不以礼接待郑庄公。郑庄公不满周王的做法,公元前716年未有禀告周王便和鲁国交流领土(该协议于前711年落实)。公元前706年,周桓王收回郑庄公在周朝的权力,郑庄公不朝见周桓王,于是周桓王组织联军攻打郑国,但被郑国击败。是为繻葛之战。霸主争雄齐桓首霸公元前685年,齐桓公继位,以管仲为相,整顿国政,破除井田制度,按土地的肥瘠,确定钱粮,设盐、铁官和铸钱,增加财政收入,寓兵于农,将下层行政组织和军事组织合为一体,增加了兵源和作战能力,迅速成为华夏各国中最茂盛的国家。然后就打起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多次大会诸侯,资助或干预干与其它国家,抗击夷狄,终于在周僖王三年(公元前679年)成为霸主。周惠王二十一年(公元前656年),齐桓公领导八个诸侯国的联军,以优势军力迫使楚国屈服,订立了召陵之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建设了霸主会盟的约定制度[14][15][16]。共7张

  东周时期的礼器齐桓公死后,竖刁、易牙等为乱,五令郎夺位,齐国内乱不止。据说,齐桓公的五个儿子相互战争,箭矢射到了齐桓公的尸体上,都没有人顾及。南方的楚国兴起,楚成王消灭了其北方的几个小国之后将矛头指向中原。

  晋文公商朝后裔的宋襄公以拥立齐孝公、平定齐乱之功,试图再次大会诸侯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