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

盛夏1981

第三十三章 读者来信

盛夏1981 东院的枣树 2211 2022-02-09 01:36:27

  “叔,这些花盆我放这了啊,您千万留意,别让猫挠了。”

  老虎洞胡同,徐柠刚拿着水盆给杂物间摆的一片花盆浇了水。君子兰不喜欢阳光,摆在这屋里正好,也就阴天他才搬到院子里晒晒。

  “就这猫的懒劲,让它挠它都懒得伸爪子,怎么可能挠你的花。”院子里,张枝江正看读者来信,脚底下卧着一只小狸花猫。

  猫是张枝江在路上捡的,养了一个多月了。

  “总之您看着点就是了,这些花我弄来可不容易。”

  徐柠宿舍的花就留了两盆,剩下的全搬来了,另外又种下了二十几盆,也都发芽了。

  京城这边还不显,但君子兰在吉省那边的热度比年初又抬高了一大截。最高价顶到了十几万,虽然很难继续往上走了,但剩下的几万几千的越来越多,人人都在养花做发达梦。

  别说成花了,现在连花种都是有钱没地方买,甭管什么品相的,只要有那就能轻松卖出去十块八块的。可跟制品花比,照旧差了些。

  浇完花,徐柠把杂物间门关上。

  “小柠,你过来,看看这些信。”张枝江招了招手。

  “怎么了?”徐柠走已往。

  “之前你说要响应招呼,加了个科技版块。你看看,这一堆都是诉苦的,人家说基础看不懂说的什么。”

  他说的就是之前徐柠加的科技板块,这几天陆续收到了读者来信,许多几何都对这部门不满意。这年头,读者的热情很高,有什么看不惯的写信就是怼,内容可一点不客气。

  徐柠拿了几封信,或许看了看。

  有的诉苦说写的没意思,问为什么加了这部门内容。

  另有的说这是凑字数,乱来人,很不道德。

  更有的说是杂志的忠实读者,喜欢的就是杂志亲近群众的特质,不希望加这些内容。

  瞧瞧,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徐柠有些哭笑不得。陆明送来的稿子,他虽然看过,其实讲的已经很通俗易懂了,但现在看,照旧有许多人不买账。重点是太枯燥,没意思啊。

  之前科普的内容,也不外是介绍动物,介绍一些日常现象的科学原理,小孩子还挺喜欢看的。

  可像盘算机原理,互联网原理,或者最新的科技进展新闻,这就已经超出了一般科普的规模。高校有人看,科技人员看;但工厂里下班的工人不会看,办公室里想消遣一下的也不会看。

  花钱买的杂志,好几页内容不感兴趣,那虽然有读者觉得不满意。

  可就这么撤了,徐柠心里又不宁愿宁可。

  “小柠,要不这部门取消算了,影响销量。”张枝江说道。

  加这部门内容的时候他就觉得不成,那些内容他自己看着都枯燥,谁愿意看啊。但架不住徐柠坚持,照旧加上了。没措施,他就管些杂事,杂志内容的话语权还真没徐柠大。

  “才刚开始,就这么放弃太可惜了。”徐柠摇摇头,道:“这样吧,我回去再想想措施。”

  “那也好,你尽快决定。”

  ……

  回到学校,徐柠就去邮电局,往陆明那打了个电话。

  “陆老师,我有事想找你问问,您看什么时候方便?”

  “是上次投稿的事,内容有点问题。”

  “您不用过来,约个地方吧,我已往。”

  “好。那就这样。”

  ……

  徐柠再次看到陆明时,差点没认出来。

  一身普通的蓝色事情服,都掉色了,皮鞋换成了布鞋,看着跟普通工人没什么区别,完全不像其时在学校讲座上那般体面。

  “陆老师好。”徐柠打招呼道。

  “你好,你好。”陆明笑着点颔首。

  上次投稿,他拿到了一百多块稿酬,顶他好几个月人为,所以对徐柠的印象也很好。

  “咱们就在这聊吗?要不,去前边那家饭馆?”徐柠说道。

  陆明摆摆手:“算了吧,去了又得花钱,有事就在这说吧。”

  “好。事情是这样……”徐柠就把情况说了一下。没添油加醋,也没藏着掖着。

  陆明的心情慢慢沉了下去,听他说完,忍不住叹气道:“既然这样,那就算了吧,别延长你们的事。”这部门内容都影响人家销量了,他虽然欠美意思再说什么。

  “陆老师,您先别急着说这些,我另有个想法。”

  “哦,你说。”

  “您之前的讲座是盘算机普及事情的内容吧?我想着,能不能由杂志跟你们单元联合,出一个正式的科技版块?照旧一样,在末尾占几页内容,但要加你们单元的名字。这样既普及了盘算机知识,也能促进杂志销量。您看怎么样?”

  徐柠的计划很简朴,借用人家的名气。

  没措施,这会的人还就吃这一套,加个大点的名头比什么广告都好使。什么专家,什么学者,那就是正确的代名词。

  人家一瞧,跟某某单元的联合制作版块,那就是权威啊。杂志的格调都能提高一大截,对以后生长大有利益。

  听完徐柠的话,陆明觉得新奇,但心里再一琢磨,又突然感受还挺靠谱的。

  他们单元原来就有盘算机普及的事情任务在,每个月都得去学校做讲座,这要是跟杂志联合出一个内容版块,那算超额完成任务了啊。

  “这事我得回去找单元领导问问,明天回复吧。”陆明说道。

  “好,那打电话联系?”

  “嗯。”

  事情比徐柠想象的顺利。第二天他再打电话已往,陆明接的电话,说是没什么问题。可以加他们单元的署名,只是杂志刊行前得把稿子送来确认内容无误。

  徐柠一口允许,接着又跟张枝江已往,跟人家谈了细节。

  “小柠,这事你心里有掌握吧?”回去的路上,张枝江照旧有些不放心。

  “应该没什么问题。就算不成,那再撤了呗,就算支援科普事业了。”

  “唉,说的也是。人家也不容易,我看好些人用的茶缸子都掉瓷了。怎么还没我们出书社那边条件好呢。”

  徐柠只摇了摇头,没吭声。

  八十年代初,这样的单元多了,许多都不得不开设企业来维持员工人为。

  好比两年后建设的连想,再好比几年后那些校办企业,都是没措施,有的真是人为都快发不出来了。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