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靖难天下

第三章 懿文太子(3)

靖难天下 屋顶骑兵 3518 2006-12-27 12:22:00

    初夏的宫殿掩映在绿树婆娑之中,知了已经早早地开始了鸣叫,几个小太监手忙脚乱地爬树去粘那只早熟的知了,一其中年太监在树下敦促着:“快让它住嘴,别吵了太子殿下。”

  当朱植进入东宫的时候,已经感受到一阵异样的气氛,太监宫女慌忙来往,每小我私家面露忧色。等走近太子寝宫,之间院子里跪着一些东宫的官员。可怜这些人,从洪武初年开始就侍奉太子,都想着有朝一日太子临朝,这些从龙旧臣都可以飞黄腾达了。可惜多年的侍奉看来是得不到回报了。

  朱植不及细想,急遽推门而进,只见外间跪着几个太子的妃子,另有跪着几个兄弟,这些大多是未成年还住在宫里的。朱植看见别人在外面跪着,自己也欠好进去,也随着呆在外面。只由一名太监进去通报。

  刚呆了一会,外面响起一个熟悉的声音:“年老啊,你四弟来啦。”

  话音未落,朱棣已经冲进屋内,看见黑压压一片人,朱棣连忙跪倒,鼻子抽搐了两下,抹了抹眼睛,竟然哭了起来。朱棣声音原来就嘹亮,这一哭倒是情真意切。周围的人受到了熏染,也有不少随着哭。

  这时适才那名太监出来传旨:“皇上口谕,传辽王朱植进内,其他人等一律禁绝喧哗,太子需要静养。”各人都知道朱植和太子关系很好,也没其他话说。

  朱植起身,进入内屋,只见天子老子朱元璋正坐在床前,神情焦急地看着床上。太子妃吕氏站在天子身边,不时用手帕抹抹眼中泪水。朱允炆带着几个弟弟跪在床下,已经哭成泪人。

  朱植一进来,立刻也扑倒在地,这会得拿出点演技来了,不外来只早有准备,他往手上抹了点辣椒,顺势往眼睛上一擦,没想到辣椒擦多了,那股辛辣一下子就把眼睛给迷住了。朱植心中暗骂了一下厨子,眼里的泪水呼一下就涌了出来,又轻声道:“哥哥,弟弟来了,你这是怎么了。”

  朱元璋被朱植这么一哭,也带着老泪纵横起来。底下那些本不懂事的小王子们,也随着哭起来,整个里屋也呜呜央央哭作一团。

  这时床上的朱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朱元璋连忙凑了已往,把耳朵贴到朱标嘴边,随着朱标的耳语,朱元璋不时点着头应承着什么,也许这是太子对天子老子最后的话了。朱植竖起耳朵想偷听,可是周围哭声一片,太子的话一句也听不到。

  太子说完,朱元璋招来一个太监,让把太子扶起来,太子总算勉强半坐起来。朱植才看到太子,只见他脸色蜡黄,气息柔弱,已经到了弥留之际。他哆嗦着手摸着跪在床边的朱允炆的脑袋,眼里慈父之情溢于言表:“儿啊,父亲要走了,要好好侍奉皇爷爷……” 允炆连忙捣蒜般磕头。

  朱标好不容易说完这段话,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无神的双眼突然转过来紧紧盯着朱植。朱植“泪眼婆娑”看着朱标的眼睛,立刻明白他的意思,这是让自己记着临终托孤之事啊。人之将死,就让他放心去吧,朱植微微所在颔首。心里却暗想,幸亏自己已经明白太子“真实”的意图,这个太子演技可真好啊,如果不是早有杨荣给自己分析,现在在那诚挚的眼光中,自己还不连殉葬的心都有啊。靠,昔人太狡猾啦。

  见自己颔首,朱标似乎松了一口气,眼睛逐渐黯淡下来,无比眷恋地倒在了床上。手还抓着儿子,终不愿放。

  众人这才突然意识到这个事实,徐徐退出房间,一起跪在外间。朱植哭着哭着,偷眼看了看在旁边的朱棣,只见他不停拿手擦眼,一掠过就流眼泪,敢情他和自己一样也是在手上抹了催泪剂啊。

  这时,整个皇宫都陷入哀号之中,王妃吕氏其时就昏了已往,朱元璋也抱着孙子朱允炆老泪纵横。

  其实朱植有时候也挺理解这位天子的,少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人生中最痛苦的三件事情,他全占了。而且马皇后和朱标的死对他的攻击最大。众所周知,马皇后是朱元璋身边惟一可以劝说他的人。他们两人的死让他觉得格外孤苦,这种孤苦也增加了他对下面官员将军们的不信任。太子薨后一年,他就对蓝玉下手了,又牵扯出一万多人。这绝对和太子的死有直接关系,蓝玉与太子关系很好,如果太子不死,朱元璋未必会动到他。当他觉得自己的孙子没有力量制约这些骄横的武将时,他除了杀人,想不出任何措施。

  这是中国古代集权统治者的悲痛,用权力剥夺别人生命来证明自己的正确,用屠刀让这个世界围绕着自己的意志。权力的终尽力量最终是对自己的反噬,也许这就是靖难的起因。说到底,朱元璋的做法寒了自己手下官员们的心,民心向背已经决定了以一国制一隅而失败的悲剧。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十八,太子薨于东宫。帝恸哭。礼官议期丧,请以日易。及当除服,帝不忍。礼官请之,始释服视朝。八月庚申祔葬孝陵东,谥曰懿文。

  六月,与皇家关系密切的云南王沐英,闻皇太子薨,哭极哀。初,高皇后崩,英哭至呕血。至是感疾,卒于镇,年四十八。归葬京师,追封黔宁王,谥昭靖,配享太庙。

  大明帝国连续两位重量级人物在先后两个月中驾鹤西去,让整个朝廷震荡很大,特别是朱棣在朝更让这种空气增加了些特殊的味道。太子下葬三天后,礼部给事中赵铎上本,请天子立储,早安国本。朱元璋按下奏本留中不发,也就是既差异意,又不阻挡的意思。两日后,朱棣被招入宫中,对奏两个时辰之久。这两件事似乎风向标一样,朝野上下立刻议论纷纷,许多人都推测,朱元璋是不是准备立朱棣为太子了。

  面对这些情报,朱植只觉纳闷,谓杨荣道:“父皇这么做会是什么意思呢?父皇和四哥是密谈的,情报帮不上忙了。勉仁,你怎么看?”

  杨荣反问道:“殿下觉得这赵铎是谁的人?”

  朱植道:“莫非是太子的人?”

  杨荣道:“荣在想,如果我是燕王,怎样部署对自己最有利。首先,我不会在这个时候提出立国本的事,因为此时皇上正在悲痛之中,提起这事只会对皇孙有利。那么我会把立国本一事推得越迟越好。所以此人必不是燕王的人。其次,此人也不是天子的人,如果皇上想立燕王,大可以雷霆万钧之势,不容各人阻挡直接搬御旨下来,到时候太子已立,下面的阻挡力量也就没有措施。皇上不行能先让人跳出来,再给出一个立燕王的信号。这不是让太子的人有了时间周旋吗?”

  朱植道:“那么这是否说,父皇另有记挂?”

  杨荣道:“对,皇上想把意思摆在明面上,试探大臣的口风,看看到底有几多人支持燕王。究竟,山河照旧需要得民心者继续。不外从现在的情况看,皇上还没有决定。情报有言,前日皇孙的一篇关于礼法的策论还获得了皇上的赞美。所以王爷一定要按兵不动,仔细视察朝中几个大佬的行动,刘三吾、杨靖等人言行尤为重要。眼下之计以稳定应万变,请王爷斟酌。”

  朱植低头不语,那天在皇宫里与朱元璋的谈话中,朱元璋明显是向着太子的。难道,朱元璋真的用了自己的意见,让那些燕王党的人都跳出来?横竖目前形势异常庞大。连杨荣也分析不出所以然来。

  事情生长的很是迅速,在朱棣被招入宫三天后,刑部主事张旭上本,请立储定国本的同时,还称燕王英明神武,仁孝双全,宜立储君。朱元璋的作法同样是按下奏本,引而不发。在朝廷政治中,天子留中不发的奏折,很洪流平体现天子并不阻挡,只是天子觉得时机未到而已,否则早就被打回遭到贬斥了。由此看,事情似乎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刻了。

  朱植有些着急了,难道历史由于自己的进入发生了偏转吗?眼前的情况很是差池,居然已经有人跳出来保奏燕王了。

  朱植赶忙找杨荣问道:“勉仁,这次似乎差池了,父皇看来是要立四哥了。”

  不意,这次杨荣倒显得轻松了不少,笑道:“皇孙无忧矣。”

  朱植更莫名其妙了:“先召见四哥,再把保荐他的奏本留中,可能只等着下面的大臣们蜂拥而上了。”

  杨荣诡秘地一笑,道“殿下,正因为皇上心里无法取舍,所以才留中。但照荣所见,这个张旭基础不是燕党的人,最有可能的是太子生前战略,部署好的先派出一个马前卒冲出来,将燕王放到火盆上。更能引诱朝中一个个燕王党羽纷纷跳出,然后让一众重量级的大佬出头,抵定乾坤。此计可谓一箭双雕,不信殿下可着人打探一下,这张旭是何许人也。荣敢打包票,此人肯定是*的人,就算言立储之事也不会有祸及身,就算降罪,自然有人会出来保他。不出三日,太子方面的伏笔就要显露了。”

  朱植听了半晌,又被惊出一身冷汗,看来古代政治的巧妙可不是自己一个现代人能随便玩得动的。杨荣又道:“不外,如果有道衍在,这条战略就不会行得通。但此计另一用处就是,如果燕王幕僚看通这层,必只能隐而不发。皇上自然会在太子系大佬的推动下封皇孙为储君。所以这个战略,让燕王党上奏推燕王不是,按兵不动也不是,最终只能转动不得。太子好战略,所以照现在这么看,殿下可能基础不需要脱手。皇孙大事可定。”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