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明朝:为天地立心

第一四七章 诚意伯

明朝:为天地立心 半百老令郎 2447 2022-11-12 21:00:00

  野史中说杨宪与刘基同是「浙东团体」的头号人物,两人很是「要好」,这种说法有些问题,实际上是杨宪一直想找刘基当靠山(宪素善基),但嫉恶如仇的刘基,与人大多保持距离。

  正史中,中书省左丞相李善长有次惹朱元璋不兴奋,朱元璋也问刘基,杨宪可不行接替当宰相。刘基说杨宪有宰相的才气,但没有宰相的器量,不行当宰相。

  所以当李善长捅了杨宪一刀时,朱元璋也问刘基意见,刘基随着再补一刀,便伏诛。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史书就是这样写的。《明太祖实录》如此纪录:

  「…(杨宪)既又刺求汪广洋阴事,令侍御史刘炳、鄯某等劾奏之,广洋因免官回籍里。宪犹不以为慊……。太史令刘基并发其奸状及诸阴事,上震怒,令群臣按问,宪辞伏,遂与炳等皆伏诛。」

  太史令刘基「并发」其奸状及诸阴事…,这不就是再补一刀吗!

  所以怎么会是刘基与杨宪很要好?!是杨宪已往一直巴着、靠着刘基。

  「宪素善基」这是「正史」纪录的,《明史》刘基传中有这么一段:

  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和谐诸将。」

  太祖曰:「是数欲害君(他经常要害你),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找刘基当宰相)矣。」

  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不行不行,宰相位置不能随意更换的)

  及善长罢(告病休养),帝欲相杨宪。

  宪素善基,基力言不行,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否则。」(虽然杨宪交好于刘基,但仍不辞与言)

  帝问汪广洋,(刘基)曰:「此褊浅殆甚于宪。」

  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惧其偾辕也。」(就像驾车,恐会让车散架了)

  帝曰:「吾之相,诚无逾先生。」

  基曰:「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孤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目前诸人诚未见其可也。」

  后(杨)宪、(汪)广洋、(胡)惟庸皆败。

  ………

  虽然,朱元璋问宰相人选,连问了几个,最后也问到刘基身上,这可让刘基坐卧不宁,做个御史中丞,先前弹劾几人,就被「众臣们」围剿,只好告老回籍、「致仕」去了;若当了宰相,以自己的个性,那可还得了,所以尽力推辞。

  刘基推辞的可不只宰相,另有爵位。

  可以让朱元璋「亲自」写个文情并茂的信,给「求」回来上班的,大明朝中也只有这样的一号人物,即是刘基。

  除了追封刘基祖上二代都是永嘉郡公外,还屡次要给刘基加官晋爵,但刘基更都是「坚定地」一一辞却。

  刘基真的是坚定地辞却,正史《明史》上如此纪录:

  「帝手诏叙(刘)基勋伐,召赴京,赐赉甚厚,追赠基祖、父皆永嘉郡公。累欲进基爵,基固辞不受。」

  胸怀十车书的刘基,脑筋里可清楚地很。

  前一个「平民身世」的天子刘邦,当上天子后,是怎么看待开国元勋的!

  虽然,是凶悍的吕后当黑脸,刘邦做白脸;除非早死的,开国元勋大多:杀的杀、关的关、贬的贬。

  只有一小我私家得以善终,那就是朱元璋口中一直提到的「张子房」,汉初的「留侯」张良。

  朱元璋只要跟人说到刘基的时候,就会提到「张子房」。

  这还不明显嘛!应该说,对刘基而言,朱元璋的「意思表达」,很是清楚明确了。

  以刘基的聪慧,所谓的「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敢跟天之子皇上、智慧睿智的圣上,争抢着功勋、盘算封爵的,可没有一个好下场!

  刘邦当初看待张良、萧何与韩信「汉初三杰」时,只有对张良时使用敬语,客气地称「子房(张良的字)」,如同朱元璋对刘基,都客气地称「先生」或「老先生」一般。

  然而「汉初三杰」中,韩信虽然向刘邦争得了齐王(后改封楚王)的爵位,但死得最早的也是韩信。

  而刘邦特别在众武将面前,资助争取到「酇侯」爵位的萧何,则是渡过「自污、被囚」的悲凉晚年。

  只有张良最智慧,深知「敌国破,谋臣亡」的原理。

  刘邦原来要张良任选齐地(山东一带)三万户的食邑,羡煞了众多文臣、武将们,但却吓得张良一而再、再三的推辞。

  厥后拗不外刘邦,封邑便请求在最初与刘邦「初相见」的小地方,「留县(今江苏省沛县东南,已被淹没)」,受封「留侯」,体现刘邦记念那当年的相遇,也因此得以全终。

  其他敢抢劳绩、抢爵位的武将,得了自制,若没有韬光养晦,大多没得善终。

  所以当征北(虏)雄师回到京师,朱元璋大封元勋时,在拗不外朱元璋之请,刘基「厥后」仅同意受封「伯」的爵位,为什么是伯爵?

  刘基深刻地记着当年,汉高祖刘邦封萧何、张良的经验,那时刘邦手下的武将们,可是差点「暴乱」抗议,这也是正史《汉书》里有纪录的。

  虽然会「暴乱」抗议啊!开玩笑!

  武将们可是冒着「生命危险」赴汤蹈火,随时可能就「阵亡」死了,好不容易地「活下来」,结果爵位竟然跟坐「办公室」上班的文臣们一样,甚至还要低!

  有的人还只有赏赐,没得封爵。

  所以刘基主动要求,自己没有「征伐战功」,不能封公爵、侯爵;且自己「才气」不比张良,爵位也要比张子房的侯爵低一级的伯爵。

  甚至还请求朱元璋,若皇上要封爵,「文臣」中除了左丞相外,托付不要仅封自己。否则武将们暴乱抗议,自己得一肩扛起啊!

  所以朱元璋也一并封了那个被诬陷,但已回任,虽不智慧,却任劳任怨的汪广洋,当个「忠勤」伯。

  大宰相李善长没记着萧何晚年卑屈的教训,不知推辞,还「洋洋自得」,也罢!

  朱元璋只好,也如当年刘邦对「自认功高」的萧何一般,出头帮他说说话。

  至于食禄也不能太高,刘基向朱元璋说,自己最尊崇的至圣先师孔夫子,子女五十五世孙、衍圣公、故元的国子祭酒、孔克坚,才月领二十石,年二百四十石,自己不能比衍圣公高,最多就如此。

  朱元璋屡欲「进基爵」,如同「武将(李善长除外)」们,封个名义上的「国」、「郡」之公爵、侯爵,结果刘基「固辞」。

  既然先生你这么地客气、这么地有诚意,朕便封先生为「诚意伯」。

  而忠勤博、诚意伯,都是「伯爵」,月领可不能差太多,忠勤伯就「多」一些,三百六十石吧!

  可怜的汪广洋,中书省右丞(刚回任的官职)好歹也正二品的大官,比李善长左丞相的正一品,不外仅差了「一品」;但若与进封为「大公爵」韩国公李善长的食禄「四千石」相比,三百六十石?岂不人比人气死人!

  还好,除了伯爵的食禄三百六十石,仍有正职的薪俸,正二品也有六百石,且封了「伯爵」,至少有个爵位,也可光耀门楣了。

半百老令郎

增补:   《明史》   洪武三年   十一月初七、壬辰日,北征师还。   十一月初九、甲午日,告武成于郊庙。   十一月十一、丙申日,大封元勋。   进李善长韩国公,徐达魏国公,封李文忠曹国公,冯胜宋国公,邓愈卫国公,常遇春子茂郑国公,汤和等侯者二十八人。   十一月三十、乙卯日,封中书右丞汪广洋忠勤伯,御史中丞刘基诚意伯。   基之《诰》曰:「朕观诸古俊杰之士,能识真主于草昧之初,效劳于多灾之际,终乐成业,可谓贤知者也,汉之张子房、诸葛亮独能当之。朕兵至括苍,前御史中丞刘基挺身来归,委质事朕,累察干象,多效谋猷,特加尔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医生、护军、诚意伯,食禄二百四十石。」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