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短篇

甲骨魂

第11章 日

甲骨魂 喜欢雨天发呆 1024 2022-01-05 18:53:41

  在最简朴的一些象形文字中,除了“人”、“口”字之外,恐怕,就要算是“日”、“月”了。从数千年以前、仓颉造字时开始起,至今,这些字形,从本质上,就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而,商朝时期前后的两三百多年里,“日”字,最初的字形,只是一个圆圈,厥后,才在圆圈的中间加上了的一个圆点或者是一笔短横。又过了一千年,小篆的字形,就已经将圆圈改为了方框,和现代的“日”字,险些没有什么差异了。

  之所以,日体现太阳是一个圆,主要是用来体现,与它相对应的“月”是时常有缺的。但是,至于,其时,中间多出了的那一笔,究竟是为了区别“口”字、“月”字而特意增加的标志;照旧为了体现那时人们已经发现了太阳内核或太阳黑子;再抑或,也许,只是其时的卜官刻刀手误、无意间多划了那么一笔,也说不定。

  在那个时期,人们便认为,只有阴阳二气和谐均匀,才是最适宜人类正常运动的天地和空间状态。

  巫子经常和门生们重复念叨着: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

  阳盛则阴衰,阴盛则阳衰。阴气上升,一定阳气有所收缩,但,物极必反,总会相互逆转。而,天生万物,各具其性。人得了天地阴阳平衡之全气,才成为了万物之灵。

  正如,厥后的古书中曾经有云:太平盛世,雾不塞望。甲乙有雾,病疫;丙丁有雾,旱;戊己有雾,邻国有城役,无军,有土功事;庚辛有雾,兵;壬癸有雾,为水。冬雾及其门,日悬而雾,马驰人起,不雨雾曰兵所走……天地霾,君臣乖,若不大旱,外人来。雾如黄土,黎民劳苦、病入肺腑。

  但是,雾怕日,霾怕风。只要太阳一出,阳气十足,阴气下降,一定云消雾散;只要风力足够,就能吹动和带走悬浮空中的沙尘、土雨颗粒,霾也就徐徐退却了。

  人们常说,风和日丽、风柔日暖,晴朗辉煌光耀的天气,最为可贵、最是惬意。人的身体和心情,也总是随着晴天气的到来,也变得大好。

  原本占卜所测的大霾,或要十余天才气已往。没想到,第七日,从城外南郊远远地刮来一阵强悍的狂风。

  第八天,一大清早,那一场大霾提前消散。殷都的上空,万里无云,蔚蓝如洗。

  皇族上下、文武百官和国都的黎民,无不欢喜雀跃。

  王和后,也甚为大悦,又赏。

  昔迩和姬文带着几位师兄弟,去大殿领赏了。此时,巫馆里,格外寂静。

  我和小兕,对打赏,也有着差异的感受和看法。

  “赏赐里肯定又有许多稀珍的新卜材和新用具,咱们俩又得‘搬迁’了……”只要一想到换地方,我实在是懒得动。

  而且,每一次搬工具,屋子的徒弟们都市把前堂、卜室、储房、密窖里弄得人仰马翻、灰尘四扬、乌烟瘴气的。

  “换换位置,换换风水!”小兕兴奋地反问道,“不是挺好的吗?”

  “累……”

  “横竖是别人‘搬’你,又不是让你艰辛气!你累个啥劲儿啊?”

  “我……我看着他们来回折腾,累啊!”我叹气地说道。

  “咯咯咯~~~这……这可让我怎么帮你是好啊?!”小兕笑了笑。

  我并没有告诉她,其实,每次被迫更换位置,我的心里总是在担忧,万一被他们搬得远了,我就不能和小兕挨着了。

  尽管,前频频,都还算相安无事,我们俩只是被一起从一个置物架挪到了另一个置物架上,而已。可是,未来,谁又能说得准呢。保不齐,我就会被什么其他的卜材离隔、和她疏散了。如果,能继续留在密窖中,还好;如果,我被移至储房里,那就会像是“月亮”和“太阳”,永远见不到了面。

  大霾事后,我和小兕的甲骨都不再疼了。想来,我们的那种疼法儿,和昔迩在阴天雨雪降温前的腿疼可能有点类似,酸胀肿痛,越动越疼。

  虽然,大多数人以为是,那九十九个工方战俘被献祭给了霾之妖兽,整个殷都才获得了天神的庇佑、免除了这场霾祸。然而,只有巫子和争子知道,并非如此。

  我觉得,那主要是,因为王宫这几天举行了大型的祭祀占卜运动,城池内外及周边全面宵禁,人们都淘汰外出,尤其还包罗所有制铜相关的工业停工停产所致。虽然,都不出门瞎折腾了,老老实实在家里呆着,这,大大降低霾病的肆虐流传。

  而,就在举城欢庆的时候,巫子已经在榻上足足昏睡了七天七夜。

  日头落山、皓月当空、城中欢庆的人潮和热闹的气氛散去,巫子才微微睁开双眼,看到了衣不解带、在床边照顾了自己七天七夜的师弟争子。

  其实,每一次大型的占卜仪式事后,巫子都市躺上三天三夜、才会醒来。而且,身体和精神状况并无任何大碍。此前往往遇到这种情况,都是昔迩在师父卧房里忙前忙后、任劳任怨的;自从昔迩受了腿伤之后,换做姬文侍奉,也没有泛起任何纰漏。

  可是,这次,着实是吓着争子了……

  刚刚,在师兄醒来之前的那一刻,他还在模糊着焦虑不安,想着最坏的结果,万一师兄醒不外来,可如何是好?在旦夕守护的这七天里,争子才感受到,这一世,似乎才刚刚开始似的。

  他二十岁时,就听从师父觋仲的部署,被派往了当年师父曾经待过的边塞营地,当上了一名随军卜官。从那之后,便和师兄巫子聚少离多。

  重逢、划分、再相聚、再离开……的十六年,百转千回,犹如弹指一挥间,急遽而过,但是,遥远的空间距离,却没有让他们这两位亲属手足的师兄弟变得生疏,反而,日夜流转的忖量,让他们越来越珍惜每一次短暂的再见。

  【本章附:】

  《说文解字·卷七·日部》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意思说的是,日,灼烁、盛实。太阳的精华,不亏损。物之精者必有光,天精为日。

  《易·乾卦》:与日月合其明。

  《系辞》: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说卦》:离为火为日。

  《周礼·天官·九嫔》注:日者天之明。

  《礼·祭义》:日出于东。

  《史记·天官书注》日者,阳精之宗。

  《前汉·律历志》:日合于天统。

  《后汉·荀爽传》:在地为火,在天为日。

  《淮南子·天文训》:火气之精者为日。

  《左传·文七年》:日卫不睦,故取其地。

  《礼·曲礼》:外事以刚日,内事以柔日

  《左传·桓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诸侯有日御。

  《史记·日者传注》:卜筮占候时日,通名日者。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