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三国风云录

第123章 太史慈的劝降(下)

三国风云录 闻风 2237 2013-08-16 18:38:53

  ?简直,倘若时间戛然而止,留下的除了累累枯骨,即是无尽的洪荒。于此来说,时间也便没了意义。悖而论之,时间的存在,不外是人类臆测出来的,以便更好的治理事情、处置惩罚事务、完成意愿。而时间到底是什么,恐怕没人能说得清楚。

  但时间是绝对公允的,无论它是什么,都不得脱离二十四小时制度。从这一点来讲,执法在时间面前的公正性,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和惹人发笑。

  太史慈平静的坐在华歆劈面,他在推测,这位历经何进、董卓、袁术这些或愚蠢,或犷悍,或幼稚的高官政要后的老家伙,能有什么理由来拒绝投降。

  华歆也在想,这位素来以“忠义”著称的武夫,能有什么理由来规劝自己投降。

  一时间,屋内充满着静谧而又??隐晦的气氛。

  ?时间就从二人秘而不宣的浅笑中,悄悄溜走。它在视察,到底是哪一个按捺不住期待的煎熬,来利用自己,完成意愿。

  很显然,华歆等得起,太史慈等不起。

  回首自己的前半生,太史慈觉得已经期待了太久。他不想再把时间浪费在一个于自己意义不大的人身上,也不像再把时光,浪费在此等虚无缥缈的人事上。他要立功立业,要名看重史,这些,华歆都给不了。能给的,只有战争,准确的说,是一小我私家。

  于是,太史慈主动打破缄默沉静:“慈已叨扰太守多日,今天便要离开了。”

  ????华歆眉毛一挑,哦了一声,故意劝道:“子义可再多住些时日,老夫也可多与子义讨论讨论这家国天下之事。”

  太史慈暗骂一声:老匹夫,我太史慈没把刀架在你脖子上,便已经是仁至义尽了。现在你却拿家国天下事,倚老卖老,来羞辱我不懂忠义!

  脸上却尽是一派要回家的喜悦之情,拱手道:“这些日子以来,与太守大人聊尽天下局势,对太守的眼光和分析,太史慈十分钦佩。然则,要离开时,照旧有一言相劝,还望太守大人休要怪罪。”

  华歆慨然一笑,心中道:早知道你憋着话??,但我就是不挑明说,我也不问,你爱说不说吧。

  太史慈见华歆并没有刻意排斥,于是朗声道:“我觉得华太守不忠不义不孝!”?

  这无异于一颗平地炸雷,华歆猛然站起,眉头凝成了疙瘩。在古代,这句“不忠不孝不义”,基本与今日“你是王八蛋、混账工具”等话意义相同?。

  见华歆站起,太史慈心里不无自得:老匹夫,你羞辱了我,我便原话奉回。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以直报怨,才是我等武将的座右铭。

  华歆又颓然坐下,他想清楚了,这位后生晚辈,是在刺激自己。从他踏入豫章郡那一刻起,自己就已然清楚了他的用意——规劝投降。等了这么些日子,太史慈也仅仅是该吃吃,该喝喝,啥事都不往心里搁,让自己曾一度怀疑,他只是想要离开孙策。

  然而,这是不行能的。太史慈之所以一直以来都不提投降之事,是因为他极为智慧的在笼络人心。确实,自己这不也跟他熟络了吗?

  想到这里,华歆不无恼怒的问道:“子义这话从何说起?给个理由先。”????

  太史慈清清喉咙,说道:“现在天下群雄并起,圣上被董贼挟持,导致颠沛流离,忠君者,莫不摩拳擦掌,以为效忠,让圣上得一片安乐之地,重著九五之尊。然而,太守大人却只知安享豫章,不思圣上,何来忠君之说?”

  听到太史慈这么说,华歆内心如五江翻倒,气脉逆流,心中恶狠狠的骂道:好你个太史慈啊太史慈,这种说法,完全是污蔑!想我一个小小的豫章太守,即便再有能耐,能与袁绍、袁术、曹操比之万一吗?你这完全就是不分曲直优劣,混淆视听,偷换逻辑啊!我不平,我要上诉!

  见华歆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太史慈知道,自己的话已经说到了华歆的心坎里。

  这规劝之事,即是如此,无论是好话照旧坏话,无论是上谏君王,照旧下说黎民,要想对方全神贯注的听你说话,就要危言耸听几句,就要直击他们的心理要害。否则,白开水营养于身体,白开水的话,却无人想听。

  太史慈继续道:“豫章郡,不外我汉室山河一弹丸地也。大丈夫生于世间,当统领三军,驰聘天下,以报君恩之泉涌,为宗族争光,成后人百代师!然而,华太守却坚持恪守如此一矢之地,以虚伪的‘忠烈’为名义,顽强己见,阻挠孙将军欲护汉室之心。试问,华太守之祖上,可有此训?即无此训,又何谈孝道?”

  华歆为人迂腐,对圣人言,如数家珍,并一生为恪守之道。今天在太史慈看来,自己拒不投降,竟然是反了昔人之训,违了祖上?????阴德!这是何等的强词夺理?是何等的肆意污蔑?若你孙策真心想维护大汉正统,则与我站在了同一战线上,既如此,我又怎是阻挠了你前进的脚步?

  平复一下心情,华歆还想听听太史慈接下来的“义”字作何解释。

  太史慈见他并不动怒,于是爽性道:“华太守为念书人,自知为官之道,乃为军士。然,几千军士所为何来?为的是升官发达,为的是光宗耀祖!所以对太守不离不弃,概期望能随太守克敌制胜,能屡建奇功。以后衣锦回籍,门楣光耀,全都指望于太守。他们如游子归入怙恃之怀,幼弟依赖长兄之臂。但他们发现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太守自坚守豫章以来,可曾立半寸之功?可曾让他们获取一分之利?没有!??你掉臂他们嗷嗷待哺之心,坚守城池不出,让他们的期望成为镜中之花、水中之月,试问,一旦孙将军破城之后,太守可还为太守,他们呢?有的可能不平将军,落魄回籍,有的可能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如此一来,太守又有何义可言?”

  太史慈说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说到最后,可能也是想到了自己为武将的悲痛之处,竟然动了些许真情,脸色微微涨红。

  华歆听完,恒久的缄默沉静不语。

  是啊,之所以豫章能存,靠的就是这些军士。而这些军士之所以不离不弃,哪里是因为什么忠君报国,不外是因为期望能升官发达。

  太史慈见其不语,起身道:“太史慈就此别过,还望华太守能够三思。”

  看着太史慈渐行渐远的身影,华歆默然叹了口气。看来,这豫章早晚是孙策的。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