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三国风云录

第117章 孙策三定律

三国风云录 闻风 2142 2013-08-10 19:55:18

  刘繇对太史慈的体现极为赞扬,可也仅仅是赞扬。从心底来讲,他对太史慈依旧是蔑视的。

  太史慈对这一切心知肚明,或者说,他在来之前就已经知道,刘繇会用自己,但不会重用自己。

  那又何苦来哉?

  很简朴,他的名字说明了一切原因。

  太史慈的母亲是谁,如今已不行考,但这位母亲无疑是伟大的。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了为了欢聚,只有母爱是为了疏散。在儿子出生不久之后,这位母亲为其取名为“慈”,字“子义”。

  如果没有理解错误,名者,彰其性也。字者,显其格也。

  一小我私家的品性、人格自然无法与名字相提并论,但显而易见的是,这代表着父辈对晚辈的期望。

  令人欣慰的是,太史慈并没有辜负这点期望。纵观他一生所行之事,所说之言,皆未脱离“慈”和“义”。

  正如其母所教导的那样:“大丈夫生于世间,品德当为第一。”

  什么是品德?什么是将领的品德?什么又是国人心目中的品德?

  追根揭底,只有一点:忠君报国。虽然烂俗,虽然愚腐,虽然种种不适时宜,但只要自己内心坚持,依旧令后人心生摇曳。

  因为,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这一点的。

  孙策回到自己的营地之后,脸上挂着胜利者的风范。其余诸将不明,怎的没打赢还这么兴奋?

  孙策哈哈一笑:“事实上,我们已经赢了。”

  诸将团体哦了一声,依旧不明所以。

  孙策看着他们疑惑的心情,清清喉咙,解释道:“没想到刘繇军中竟然能有与我棋逢对手的上将在,实在是让我愕然。想必诸君已经看到了,其武力不在我之下。其时我还很担忧,若有此人在,我们还能跟刘繇一战吗?值此一人,当抵我军百人!然而,从其言行和刘繇对他的体现来看,此人并不受刘繇重用。真是天助我也!你说,我们不是已经赢了吗?”

  还没开战,仅仅轻一人,而让敌军兴奋,从这一点来讲,刘繇已经输了,而且,输的一败涂地。

  无怪乎我们的老朋友孟德公,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行务虚名,而处实祸。”当为后人警世格言之用。

  后面的剧情生长,跟孙策预先设想的相同:刘繇败,大北,逃,拼命逃。最后死于手下笮融之手,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这种大的胜利,让外来户孙策不禁想到了起初。

  一切事情的初始,都意味着困难当头。

  彼时彼刻,处于乱世,兵匪不分,扰民乱取,是险些所有军队的习气。因此,当听说孙策要来,当地居民无不高声呐喊:“鬼子来了!”然后,呼朋引伴,躲到山林。

  宁做平世犬,不做乱世人,或许就是他们心底最大的愿望。

  可奇怪的是,家照旧那个家,田照旧那个田,星星照旧那个星星,月亮照旧那个月亮。感受奇怪的乡民们,纷纷走出山林,想要一探究竟。

  看到孙策的军队后,他们才名顿开,原来这种军队跟此外都差异,最大的差异,就是对乡民之工业、田地、女子,皆目不斜视。

  这是孙策取得乐成的第一条定律:军纪肃整,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然而,赢民心者赢天下虽然是局势所趋,但究竟不能赢得敌方将士的妥协,因此,为了打破这个死循环,孙策执行了第二条定律:瓦解敌心,得用政策。

  在与刘繇彻底开战之前,孙策命手下随处宣布通告。通告的内容只有两句话:主动投降者,官职照复,既往不咎。愿意投军者,全家免税,不愿当者,不抓壮丁。

  这在其时、当地无异于平地一声雷。投军的图什么?不就是图个生存吗?既然孙策这么说了,就该让家人平安了。于是,倒戈投降者,不行胜数,自愿投军者,更是如滔滔江水。

  但是,这两条定律必须要有一个大的基础和前提,那就是,为首者的品格。

  袁绍如此雄伟,攻克四州之地,终究败给了不如自己的曹操。何也?品格低劣,才是罪魁罪魁。

  因此,孙策的为人,就成了这两条定律能否彻底执行的基础。

  因为,你必须要有让手下信服的条件,或者智谋高明,或者武艺高明。君不见,在金庸金大侠的武侠世界里,武林盟主永远是被武功强大的人所攻克。

  孙策的智谋如果说有多高,这是不大可能的,功夫有嘛,也居于一流之下,二流之上。所以,他能令手下信服的条件之一,是他的品行。

  不知是因为从小的颠沛流离让孙策对世事通透,照旧因为宗子的关系,让他明白体恤之心,总之,孙策对于手下,只有一条定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而且,他为人还很诙谐,喜欢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通常见过他的女子,无不春心激荡,以为嫁之侍之从之喜之。

  就这样的人,想不乐成,预计也难。

  讨得民众欢心,夺得手下支持,就该有下一步运动了。

  孙策甩甩脸,与周瑜商议前进路线问题。

  周瑜道:“山贼为大患,当立即除之!”

  孙策点颔首,基本同意周瑜所说,但他看得要远些,道:“接下来,要分三步走。一,除掉山贼,不接受任何投降意见。二,牢固势力,不允许任何人打扰。三,攻击豪族,听者,留下当狗,不听,斩尽杀绝!”

  周瑜闻言,心中一惊。凭据阶级划分,他也属于豪强一份子。

  孙策似乎看透了周瑜心中所想,脸色老实道:“公瑾兄不必为此感应为难,我孙策能取得今日这一切,皆拜公瑾兄所赐。我要攻击的,是不听话的豪强。这些人不仅是国家的蛀虫,也势必成为我们的绊脚石。而且,民之所想,也无非公正二字。依我看来,若要有所生长,完成你我年少之约,非得民心而不行为。所以,铲除豪强,不仅仅是除掉挡路的绊脚石,也是赢取民心的一种要领。”说到这里,孙策情不自禁叹了口气:“我若是后世人,所做则更为壮烈!土豪打掉不行,打残也不行,势必将其打趴下!作甚?分其工业与民,将其田地予众!如此一来,民心和不所向?天下何愁不有?”

  周瑜点颔首,认可道:“所言极是,然而,当务之急,应该是山贼严氏兄弟。”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