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三国风云录

第105章 温故人

三国风云录 闻风 2852 2013-07-23 21:19:50

  刘备没想到曹操的行动会这么快,自己刚刚完成新兵招募的事情,还没来得及加以训练,他曹操就犀利如梭的率军前来。因此,一触即溃是再正常不外的事情。

  只顾着亡命的刘备,再次将家人抛之脑后。这是第三次,自然,也不是最后一次。

  曹操倒也不“宜将剩勇追穷寇”,而是转过头看向下邳城。

  下邳城,关羽的驻扎地。

  凭据曹操的意思,抓了刘备的家人,还能抓不住刘备?

  后世的小说家、评书人,在此安插了一出浓墨重彩的好戏,来凸显关羽的“忠、勇、猛”,可谓展现的分毫毕现,不得不让人相信。

  事实是,这只是小说家、评书人的一厢情愿。

  面对曹操的如潮雄师,关羽自知以自己的力量反抗曹操,无异于蚍蜉撼树,因此,在“好汉不吃眼前亏”的指导思想下,投降了。

  打了刘备,俘虏了他的家人,外加一员猛将,曹操的战略目的圆满收工。于是急遽回军,去搪塞袁绍。

  袁绍这边的小日子过得相当不错,但他的心情不太好。心情欠好的原因,是出于部下对自己的误解。具体来说,是两个谋士:田丰和沮授。

  田丰,字元皓,今河北巨鹿人。

  《三国志》载:其天姿朅杰,权略多奇,少丧亲,居丧尽哀,日月虽过,笑不至矧。博览多识,名重州党。翻译成人话是:田丰年少时便怙恃双亡,导致其性格朴直,不苟言笑。长大后高昂学习,成了当地较为有名的才子。

  厥后,田丰入朝做官,却因看不惯阉人弄权,愤然归野。厥后的厥后,追随韩馥(前文提到过的关东联盟军首领之一),却因为过于朴直,喜欢硬碰硬而郁郁不得志。厥后的厥后的厥后,他遇到了袁绍。并在袁绍与公孙瓒的“界桥之战”中,给袁绍进献奇谋,一举战胜公孙瓒,今后让袁绍虎踞四州,打下了坚实而牢固的基础。

  公元198年,在曹操迎奉献帝刘协之前,田丰便向袁绍提出了著名的“迎帝据政”的主张,袁绍以“四洲不稳”为理由,拒绝了这一天赐良机。事实上,早在七年前,有一个便提出了这种战略计划。这小我私家,即是田丰的老相识、老同志沮授。

  “天予不取,必受其咎!”或许是田丰其时想说而没说出来的话。

  沮授,字公与,今河北鸡泽人。

  《三国志》载:其少有雄心,擅于谋略。翻译成人话是:沮授自小便胸有雄心,擅长出谋划策。

  沮授出道很早,比同事田丰出道早得多。

  汉灵帝的时候,沮授便举茂才,做了两任县令,长了知识,增了见识,熟悉了政界。等到中平六年(公元189年)的时候,沮授就跟了韩馥,当了他的骑都尉。今后,便跟田丰相识。

  两年后的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袁绍领冀州牧,听说沮授才气出众,便不客气的收入囊中,辟为从事。

  凭据古代优良的谋士传统,一旦获得明主的信用,首先要做的不是“纳头便拜,高呼年老”,这是梁山好汉的行径。而是要给明主提出一条战略目标,向明主吹吹牛皮,体现自己对于天下局势的透彻明了。

  袁绍获得的“茅庐之策”跟七年后田丰提出的几无二致。

  沮授说道:“主公占领冀州,此为地利。早日图谋青、幽、并三洲,以此作为图谋天下的基础,此为天时。而要想获得人和,非迎接献帝不行!”

  事实上,在东汉末年早期,各路军阀的大多数谋士,都提出了相应的理念:迎接天子不是迎接天子本人,而是迎接黎民的图腾。天子可以没有,但,图腾不能没有。这些精明的谋士,准确无误的抓住了黎民这一点。很可惜,能实施此战略的,在其时来看,只有曹操一人——因为曹操愿意。

  袁绍当初也愿意,这个“当初”是指公元198年之前。之后所以不愿意,是因为袁绍认为自己有实力摘得那个叫“天下”的果实了。

  沮授的这个战略让袁绍很兴奋,很受用,于是拜沮授为监军,军职为奋威将军。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此年的献帝刘协颠沛流离,困顿不堪,急需一个忠臣孝子,来慰藉自己受伤的心灵。沮授敏锐的抓住时机,再次向袁绍提出了“迎接献帝,以做到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也自认为机不行失,于是想要听从沮授的建议,前去迎接献帝。

  这个时候,一小我私家站了出来,明言道:“汉室山河既然不行再起,要他(献帝)作甚!”

  这个让袁绍最终失败的家伙,叫淳于琼。掀开他的履历你会大吃一惊,倒不是其建设了赫赫功业,而是阻挠了袁绍所有可能胜利的时机。到厥后官渡之败,被孟德公杀死,我认为,这小我私家的真实身份,是曹操安插的特工(以后再表,此处不赘述)。

  袁绍认为淳于琼说的有原理,于是便就此作罢,着手部署另一件事。另一件在外人看起来毫无须要,但在袁绍看起来很是紧要的事:三个儿子各领一个州牧,自己坐镇冀州,以视察三个儿子的能力。

  沮授立刻猜出了袁绍的小算盘:选有能力的儿子,接自己的班。

  他感受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我们知道,昔人有“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幼”的传统看法。凭据血缘亲远、岁数巨细,决定其是否接自己的班。也因此,历史上曾泛起过许多争权夺利、兄弟反目的案子,如李唐的开创者李世民制造的“玄武门之变”。后车之辙,前车之鉴,既然后世有这种情况发生,则意味着此时也能泛起这种情况。

  于是,沮授阻挠道:“主公应该明确冀州未来的法人代表,而非察看其能力。”

  袁绍摇摇头,心中难免有些不快:说到底这是我袁家的私事,你一个外人插什么脚?

  见袁绍不听,沮授爽性把话挑明:“如若主公不听,则祸事酿成!”

  这句话让袁绍十分恼怒,却也欠美意思动怒。一来,沮授的能力各人有目共睹。二来,自己好容易积攒的“爱名仕”之美称,不能因为责罚沮授而丧失殆尽。因此,他只是嘟囔着说:“知道了,知道了。”但,恼恨的种子已然埋下。

  接下来的一件事,让袁绍的恼怒到了极点。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绍因为“称帝”一事,而动怒于曹操,便决定驱使十万雄师,去许都找曹操算账。

  这个时候,沮授又站了出来:“主公若想击败曹操,我认为不行速战,应该用持久战。我们连年征战,黎民困苦不堪,用持久战,做细水长流。既可以围困曹操,让其不能转动,也可以休养生息,让黎民过得好一点。若要用持久战,先,捷报天子,称逆贼公孙瓒被我击败,控告曹操独断朝政,让我失去了与天子的联系,此为舆论。后,造船以骚扰曹军势力领土,让其困顿,经略河南,三年之内,曹操必败!”

  这番话虽然有理想的身分在里面,但是,却是最大限度的,以最小的损失,换取最大的胜利之策。只要凭据沮授的谋划,虽不尽然能够把曹操耗死,却可以牵制他的一些行动。

  可惜,袁绍的另外两个著名谋士,郭图、审配做了搅屎棍:“此言非也!昔人曰‘兵者,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现在我们五倍于曹操,虽然进攻啦!凭据沮授的意见,收效太慢不讲,恐怕倒霉于军心事大。”

  沮授反驳道:“打仗,不仅仅要考虑敌我双方的军事力量,更要考虑战略!战略差池,百万雄师又能如何?现在曹操手握天子,他的话就是天子的话,天子的话只有对,没有错。曹操占了舆论牌。我们贸然攻打,势必失信于天下!”

  袁绍听闻,心中骂道:好你个沮授!我做什么你都阻挡,爽性你做主公好啦!哼!此时的袁绍,不自觉的站在了郭图一边。谁让郭图的话听着最顺耳,最舒心?

  郭图见袁绍倾心,爽性一不做二不休,借机向袁绍诽语,说沮授权威太重,倒霉于袁绍的统治。

  于是,袁绍新仇加旧恨的,将沮授的监军分为三权:郭图、??淳于琼、沮授各领一权,相互监视。

  通过此次事件,沮授能够看到袁绍未来模糊的样子。这个样子只有四个字:大北曹操!?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