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三国风云录

第44章 传国玉玺

三国风云录 闻风 2711 2013-06-20 17:54:30

  董卓率军前来,孙坚绝不畏惧。与之对战,尽显上风。于是,孙坚想要的画面泛起——董卓不敌,董卓败走。

  在这一刻,无上荣耀涌动心底。

  然而,还未享受片刻这种自得的孙坚,便急遽上路了,他要去洛阳,那个存在着梦想的地方。

  然而,有人拦住了他的去路,充当了一次绊脚石——吕布。

  孙坚的意思很明白——通常拦路的都是路障,而路障,都应该消灭掉,而且是统统的。

  管你是吕布照旧铁布。

  所以,吕布失败,又失败,最后顶不住孙坚的猛攻,终于撤离战场。

  孙坚终于来到了这里——是的,这就是三朝古都,只是,为何天暗无日,人民流离失所?

  为了抚慰这些人们的恐慌心理,孙坚首先祭祀了宗庙。这也是个政治行为,很明显,孙坚是要告诉洛阳城的人们,全国的军阀——我孙坚并无二心,只起义兵,反董卓。

  而这个普通的政治行为,却牵扯出一件不普通的工具。确切的讲,这件工具是国家的象征。有了它便可命令全国,有了它便可施政行令。

  一千四百多年后,明朝刚刚开国之时,农民起家的太祖天子朱元璋迫切的感应自己获得天子这个名号不那么名正言顺,他需要一件工具来证明自己获得皇位的正确性以及准确性。没错,那件工具叫做“玉玺”。

  确切的讲,它的全称叫做“传国玉玺”。

  玉玺者,始天子所造也。其下面为李斯亲笔所撰——受命于天,即寿永昌八字。

  从始天子死后,玉玺便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公元前219年,始天子坐船过洞庭湖,不幸遭遇风浪,险些丧命,急遽将传国玉玺投掷湖中,祈求安渡——公元前207年,秦子婴战败,将传国玉玺交与刘邦,自此,传国玉玺归刘汉——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位,遣其弟索要,太后发怒,将之摔于地,破一角,王莽令工匠补之,遂传国玉玺有一角为金角——更始帝刘玄三年(公元25年)被赤眉军所杀,由刘盆子所得,及战败,奉于东汉光武帝刘秀——东汉末年,皇宫一段杂乱事后,段珪携玉玺失踪——现在,轮到了孙坚。

  这是一件并不祥瑞的物品。大凡拥有过它的人除首任者之外,无不惨遭不幸,或灭国,或被杀,或幽禁。然而,传国玉玺又是人人争而得之之物,尤其皇家贵族。传国玉玺之于这些人,早已不是一块玉,而是一种象征——皇位的象征。

  孙坚虽然明白,它之于他的重要性。毫无疑问,这将是震惊世人的伟大发现。于是,疑问来了。

  藏之乎?交出乎?

  藏之万一走漏风声,自己将会成为那些拥有大量军队的军阀们攻击的工具。但,交出去,实在心有不甘啊。

  如同五百万突然砸中何朋利的脑袋,虽然疼痛难忍,也极有可能就此殒命,怎奈,那是五百万啊。莫说被砸中,掩埋何朋利都心甘情愿啊。哪里另有心思谈什么交给警察叔叔?

  此时孙坚手里拿的传国玉玺,就如同砸中何朋利的五百万。他心理清楚得很,这就是一烫手的山芋,但不管了,烫着吧,把双手烫烂也心甘情愿。

  于是,孙坚将传国玉玺交给了自己的妻子,让其保管,而且严令目击者禁绝将此事传出。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

  只是现在瞒得了,就先瞒着,自己另有许多事要做。

  祭祀完毕,孙坚叹了口气,一国之国都,竟被一国之国民糟践至此,真不知该兴该悲。

  继续前进吧,董卓就在不远的地方,等着被我收拾。

  只是,就在此时,一个消息传到了孙坚耳朵里,一个孙坚做梦都想不到的消息——阳城,失陷!

  阳城,孙坚的凭据地。

  凭据地都没了,还能凭据什么打仗?

  孙坚心中痛极,泪如雨下——倒不是为了凭据地失陷的问题,而是攻打他凭据地的人,不是董卓,而是关东军盟主——袁绍。

  前面有过介绍,说关东军是一群看《故事会》,喝咖啡,吃大蒜的主儿。这样说是差池的,因为他们还会干一件事,比方说,捅黑刀。

  关东军之所以建设,是为了攻击董卓。而孙坚也在攻打董卓,而且是最积极的一个。在有配合敌人的情况下,相互就是朋友。

  可不知袁绍兄实在闲着没事干,照旧急着扩张土地,把自己人的凭据地给端了。

  孙坚哭声震天:暗贱难防啊!

  袁绍确实挺暗挺贱的。但,这只是立场问题。

  他攻打孙坚最大的目的,并非是为了扩张自己的土地,而是为了攻击自己的弟弟——袁术。

  袁绍认为,孙坚的行径已经严重攻击了关东军的威名,而孙坚是瞧不起他袁绍那个弟弟的拳头。做为一任盟主,自然要灭他人威风,长自己志气。

  不外,他只顾着眼前的快乐,却掉臂及往后的痛苦,此一点,便可归为“鼠目寸光”那大部门权利者的一类中。

  孙坚刚刚从获得传国玉玺的狂欢跌落到失去凭据地的极痛,二者云泥之别,心理落差太大。

  事实上,孙坚也怪不得别人,做为一名将领,他有足够的资格傲视群雄,但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不懂政治。

  毫无疑问,能够获得“猛虎”称谓的,除了孙坚,历史上实在鲜有人比。不外,也就到此为止了,因为这个名字除了念着威风外,实际上另有另一层意思——莽撞。

  不是军事上,而是政治中。

  孙坚一味的以为只要能够血洗董卓,那天下一定一片歌舞升平,人民安身立命。只是他不知道,自己的认识是对的,却是不全面的。

  杀掉董卓就一定能够缔造太平盛世吗?或者说,你一个将领凭什么就认为罪魁罪魁就一定必死无疑?

  非黑即白的原理只能在小说中是真理,在政治中,非黑即白的人有另外的称谓——二杆子,一根筋,不明白变通。

  袁绍为什么趁你不备攻击你的凭据地?袁术为什么绑架你老婆向你索要传国玉玺?你想过没有?

  孙坚淡淡的摇了摇头:自己坚持的,总归是没错的。

  人,有时候不要过于执着。将领由是。

  初平四年,孙坚来到了那个宿命的地方,他不知道,这将是自己在人生这场舞台最后的演出。

  于是,他单枪匹马的闯进了那片树林——没有黄祖的军队,只有死神悄然等着他。

  一块巨石落了下来,砸中了孙坚。就此,来到人世三十七年的孙坚,停止了呼吸。

  在缓慢停止呼吸的那一刻,他回首了自己短暂的一生,那些如同影戏镜头般迅速闪略过自己的脑海中。

  那时候真好,三十年前,自己真是年少啊。虽然没有梦想,却可以用未来激励自己前进。

  那时候真好,十几年前,自己真是意气风发。虽然没有军队,却可以在其中品味生活的滋味。

  那时候真好,只是再也回不去了。

  孙坚平静的闭上双眼,他不再理会外面的嘈杂世界,不再看到自己的四个儿子,不再想到明天,自己将去哪里。

  就这样吧,平静的离去,总比的过痛苦万分。

  评:孙坚,十七岁追杀海盗,一举成名,后率军抗击董卓,为一时人杰。终究不懂政治,死于乱世。

  不外,你当欣慰,虽然没有看到自己的儿子当上天子,君临江东,不外今生无憾,今生足矣。

  这章以“欣慰”为标题,就是为了纪念那个其时险些以一己之力为岌岌可危的东汉朝廷尽自己一份薄力的那个叫做孙坚的男人。

  总是有些人这样——二杆子,一根筋,不懂变通。然而,必须认可,有时候这些人恰恰正是我们现在人苦苦寻觅的“国家脊梁”。

  就这样吧,有的人,在命运的部署下,舞台演出的时间总是短暂。而有的人,在命运的部署下,虽然演出的时间短暂,却惠临谢幕时,对着命运说道:谢谢。然后一脚将命运踢开。

  这样的人许多,好比,曹操。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