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三国风云录

三国风云录

闻风 著

  • 历史

    类型
  • 2013-06-04上架
  • 426288

    连载中(字)
本书由红袖添香网进行电子制作与刊行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第1章 出生

三国风云录 闻风 3247 2013-06-03 22:33:01

  每个牢固的盛世都是幸福的,每个杂乱的末世各有各的不幸。当获知“党禁之祸”的时候,在太学念书的曹操只是轻轻哦了一声。杀人年年有,今年特别多,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不管怎样,公元169年的前三年,就杀过高官嘛。只是在回首往事的时候,曹操才知道,这一次的“党禁之祸”即是东汉政权瓦解的序曲。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英雄最终章,徐徐拉开了帷幕。

  距离演出另有一段时间,趁着镁光灯还未开启,先来看看主角之一的曹操有着怎样的身世吧。

  公元155年,对于曹嵩来说,应该是个好年份。这一年,他迎来了自己儿子的出世。对于自己是太监的养子问题,曹嵩先生应该是不太介意的。每小我私家都有选择生活的方式,况且,自己也没碍着谁什么。但在那个万恶的旧社会里,这种选择是无耻的、鄙俚的,是为人所不齿的。所以他的儿子纵然身后有“魏武帝”的称谓,在某些人口里也不外是“太监的孙子”而已。

  在介绍某一历史人物时,往往会从其祖上有名望的人物讲起。因此,在介绍这个婴儿的时候,我们照旧看看其祖上都是干嘛的。

  曹婴儿的祖上最有名的是曹节也就是曹腾的爸爸,曹嵩的爷爷。他不是什么王侯将相,也不是什么财豪巨富,他的职业相对来说比力简朴喂养家禽。在几年前,这个职业有一个特定的称谓——养猪专业户。是的,曹节先生是养猪的,他像大多数勤劳善良的农民一样很老实,老实成邻居家里跑了一只猪,看到他养的猪跟自家养的体态特征一模一样时竟然抱走了,而曹节先生没有说一句话。厥后,邻居家里的那只猪跑了回来,邻居才知道自己错了,急遽去登门致歉,并送还那只被自己抱走的猪时,曹节先生也只是微微一笑,并不追究。

  但是,究竟其时的养猪技术远不如现在这么专业,因此曹节一家过着尚且能饭的生活,仅仅只够温饱。而其子曹腾是一位心怀雄心的人,并不满意现在的生活,他像现在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希望获得钱,希望过上富足的日子。可其时的制度并不是科举制,并不是把书往死里读就能出人头地的,且自己父亲是养猪的跟什么门第之说压根儿就不沾边,因此想要出人头地是很难的。但对于曹腾先生来说,似乎很好解决,解决的措施来自父子的一次对话。

  我想出人头地。

  可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那就去当太监,也许会获得我想要的。

  父亲缄默沉静了,他没有想到自己辛苦养大的儿子会去选择这样的一份职业。可是缄默沉静不久的父亲重重地叹了口气后,对自己的儿子说随你吧。

  也许曹腾的父亲在缄默沉静时想了想这样做的结果,做太监或许能够很风物(详细参见明末魏忠贤先生的事迹),但也许会默默无闻一辈子(详细参见各朝历史,一个朝代风物的就那么几个),而且也会因为生理无法解决而导致心理失常。横竖,太监这份职业不是任何人都能做的,也不是想做就能做的。可曹腾先生并未犹豫,毅然踏上了这条被人藐视,充满种种不稳定的门路上。很快,由于曹腾长得可以,且为人机敏,外加一点运气获得赏识,一直走到获得天子的信任。在这期间,可以看出,曹腾先生照旧遗传到了自己父亲做人老实的基因。

  这就是曹婴儿的家庭,有一个养猪的曾祖父,有一个风物的祖父,不外是个太监,经常被人藐视,这也是厥后发生一系列事情的诱因之一。另有一个疼爱自己的父亲。殷实的家产,风物的父辈,名望的门第,这应该是令人嫉妒羡慕恨的。

  却偏偏不是,有时候,世界上的事就是这样,出乎意料,却又总在情理。

  随着曹婴儿的长大,它的种种趣闻丑事也相续被人纪录在案。

  最先对曹操有意见的是自己的叔叔。无非是因为自己的侄子不喜欢念书,没有志向,喜欢恶搞而已。关于这一点,曹操自己是知道的,因此在叔叔打了自己的小陈诉后,恶搞了叔叔一次。这件事我们都知道了,见到叔叔的曹操突然泛起中风状,曹叔叔急遽向曹操的父亲说了此事。虽然,曹操对自己的父亲说了“实情”,什么叔叔不喜欢自己,向您说的不是实情,只是恶搞而已。于是,曹嵩先生今后不再相信自己的弟弟。

  另有一件事,就是抢新娘。说的是曹操跟袁绍等太子党去一结婚的人家,把人家的新娘子抢出来的故事,由于袁绍先生逃跑的行动不够娴熟,误入了荆棘丛里,无法抽身。眼看着一众酒客就要过来了,曹操情急智生,指着袁绍说:“贼在这里!”,袁绍一急顺利的从荆棘里抽身而逃。

  这两件事,在史料里有明确的纪录,而且为后人津津乐道。乐道的原因无非是体现了曹操的狡诈,从小就体现出来曹操的权谋之术。注意,这两个词用在成年人身上或许有些许褒义,但若用在孩子身上就只有贬义。我特意写下这两件事,是因为我看到的不仅仅如此简朴。

  第一件事被后人用来说明曹操的狡诈,但仅仅如此吗?我认为不是,因为从里面我看到了一个不喜欢被传统束缚的倔强的孩子,更看到了一位疼爱自己儿子的父亲。因为不喜欢所以厌恶,所以恶搞自己的叔叔。因为疼爱,所以任其厮闹,所以不再听取自己亲弟弟对儿子的评说。

  第二件事说明了曹操自小就有权谋,所谓的权谋,无非是把敌人打死而自己毫发未损的本事。可以理解,其时曹操把袁绍兄弟卖了,为了保全自己。这种只顾自己掉臂他人的行为,在我们这个重礼仪重情义的国家是不为人所齿的,这种鄙俚的伎俩是值得我们各人配合藐视的,更太过的是这丫照旧个孩子。说这种话的要么是封建体制下的昔人,要么是装糊涂的某些专家。

  其实,大原理不用讲,只说结果不就有力的说明问题了吗?——他们逃跑了,就是因为曹操的这句话。如果我其时处在曹操的情况里,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逃跑,在猪一样的队友袁绍的资助下,他们几个孩子马上就要被一群大人抓住,结果怎样,我们都经历过童年,就不用说了。

  着重讲这两件事,是想说明一下曹操先生其时的情况,一个富家子弟,从小欠好勤学习,组成太子党,闲着没事干就找事情干。不仅不被普通老黎民看好,就连自己亲叔叔也不看好自己。

  大致就是这样了,但又不仅仅是这样。每小我私家在做某件事的时候都有动机,我是喜欢刨根问底的,所以我探求了曹操做这些事情的动机。小时候不明白,跟别人说起曹操小时候二三事时总是说:呸,从小就这样,怪不得长大后是个奸臣!长大了明白了,因为经历过了。原因很简朴,就是希望获得别人认可,所以做些能惊动大人的事情换来他们的注意。就是这样,一个孩子最简朴的愿望。因为长大后成了影响历史的人物,所以被人诟病。这就是所谓的世人眼光吧。

  陀思妥耶夫斯基鉴于战乱频仍的俄国,提出了“偶合家庭”的看法。在这个看法中,因为战争而凑在一起组成的家庭,就叫“偶合家庭”。偶合家庭酝酿了多出悲剧,原因在于,其家庭母不母、父不父、兄不兄、姊不姊。依托这个看法,我们也可以给曹操兄来一个“XX效应”。为了便于读者理解,闻风便取名“鸣人效应”(单纯以电视版《火影忍者》故事)。

  要完成“鸣人效应”,需要诸多条件:首先,他必须有一个显赫的祖上。其次,他必须具有一定的天赋。三,喜爱开玩笑,目的是为了引起他人注意。四,必须有一个看好自己的老师。很显然,曹操兄具备这些特点。

  最先肯定曹操的是太尉桥玄。这小我私家不是牛,而是很牛。管职相当于全国最高主座。他对曹操说:“天下将乱,能够平定天下的,就只有你了吧。”也许为了表达自己所说的真实性,还把自己的妻儿托付给了曹操,而且做了约定,说以后若真如自己所言,未来曹操在路过自己墓地时一定要放一只鸡和一瓶酒,否则就会肚子疼。曹操履行了诺言,在三十年后。

  按说,曹操获得了如此大官的赏识应该名震朝野了。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要是放在有唐以后是正常的。因为有汉一朝,不是你获得什么人的赞赏都能着名的。不像现在,纵然故摆姿态,惹来别人的讥笑也能着名。其时,是不行的。那时候没有电视,没有网络,事情只能靠人们的上嘴唇跟下嘴唇口口相传。所以,桥玄建议曹操找一位说话算数的人来评价自己。许邵就是这小我私家,通过他对曹操的评论,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位先生已经是个半仙级此外人物。

  在每个月的月朔,许邵先生会对人物进行评价,是为“月旦评”。简而言之,就是现在所说的意见领袖。

  曹操欢快奋兴的去了,可是许半仙不愿意评论曹操。也许早已对此人事迹略有耳闻,也许不喜欢曹操的身世。可不知曹操用了什么措施,许邵无奈说出了那句足以让自己名留青史的预言。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震古烁今,一句足矣。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