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大汉太守

第三十八章:探索

大汉太守 麦田里的收割者 2540 2021-12-15 14:17:01

  经过一系列的扩军、重建的事情,并州内政修明,民风淳朴,军队悍勇,上下齐心,与并州境外狼烟连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隐隐约约,并州这个领土战争之地,四方蛮荒之处,竟然逐渐焕发生机,巨大的潜力日渐获得发作,甚至颇有种世外桃源之感。

  这些和李燕绥不停革新,生长生产,精简财政离不开关系。

  在处置惩罚政务的历程中,李燕绥凭据后世,也慢慢摸索着一套自己的要领,那就是:分军权、掌财权、握人事。

  分军权,顾明思议,就是将卖力对外野战的军队和内部卖力治理各个地域的军队给疏散开来,各司其职,但是全都归属于自身治理。类似于后世的国防军和警察的区别。

  而对于李燕绥来说,这种方式可以保证自己在对外征战的历程中稳定住自己的后方,得以保障后勤,保证自己的后院不会起火。

  然后就是掌财权,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好汉,不管做什么,都离不开钱财的辅助,所以李燕绥必须要将重要的经济命脉掌握在手里。

  在已往的实践中,官府经营就会发生一个问题:用仕宦来治理经营,会导致机构臃肿,商品收益差,但单纯用商人经营,商人逐利,社会责任感不强,不愿意花费自己的钱财来做一些公益的事情。

  怎么办呢?

  官商分利不就是个好措施嘛。

  既能保持商业运动的活力,还能保证政府对经济命脉的掌握。

  然后就是税制革新,历史上两税法推出以后,政府才真正意义上算清楚了地方的税收数额,因为税务制度很清晰了,只有田税和人头税,不会再有其他税务了,所以盘算就很清晰。

  李燕绥在雁门郡也是这么办的,而且清算贪官污吏的时候也缴获了上千万的钱财,所以李燕绥有底气对各个县城的税务进行了清算,结合考成法一起,正式控制了政界。

  于是李燕绥在雁门郡推行革新,而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后就有了第二次革新。

  但这些革新背后都需要花费巨额的钱财。

  就好比第一次革新,李燕绥不禁花光了其时抄家得来的钱财,还又实行了盐钞制度和以工代赈,再加上兴郡工厂和大同铁厂的钱才换来了第一次革新的乐成。

  前后花费数千万钱,全部投入到各个地方上去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革新,李燕绥才气够这么快的推行第二次革新,而且让雁门郡的制度辐射影响到各个郡城,而所有人都不敢说闲话。

  因为人家雁门郡都能乐成,你又有什么理由来拒绝革新?

  这一个标杆,就即是封住了所有被世家掌控而一副忧国忧民嘴脸的儒生的嘴。

  所以,钱财这个工具,李燕绥是不会放弃掌握的,他决定接纳的是唐朝的分成方式,中央和地方各占一半,五五分成。

  这样地方也有足够的钱财去建设都市,中央也有足够的底气来应对种种突发事件。

  既不能像汉朝和唐朝一样对地方两眼一抹黑,也不能像宋朝一样中央太过集权,矫枉过正,这都是老祖宗用血淋淋的教训总结出来的。

  至于握人事,说白了就是让自己人上台,打压门阀势力对各地域政治的干预干与,虽然这个工具目前来说不怎么现实,因为门阀的势力已经逐渐泛起出了崛起之势。

  但是李燕绥照旧不会这么轻易的就交出政权,阴馆书院就是他的反抗之策。

  至于日后,李燕绥肯定还会实行科举制,虽然实行科举制不代表着就万事大吉,事实上,直到唐玄宗时期,募兵制正式建设之后,士族门阀才无可奈何的走向衰落,庶族田主才真正兴起。

  但是又陪同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文武之争。

  不外已经是后话了,这些工具现在李燕绥还不需要去考虑。

  时光如光阴似箭,转眼间,就已往了三年。

  这三年里面,李燕绥不停探索政治的革新,积累经验,而全国规模内,黄巾起义已经被基本平定,可是,因为李燕绥的存在,并州无形中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并州前后已经收纳了快要两百万黎民,再加上司马直的清算,整个并州的黎民到达了史无前例的三百万人。

  这意味着并州的实力已经逾越了北方多个大州,基本上成为了北方最大的大州,也意味着在未来的战争中,并州将有越发雄厚的战争秘闻。

  而并州内部,也是喜讯不停。

  雁门郡已经开始全面进行两年三种的政策了,且这个趋势已经开始向太原和上党郡扩张,三年之后已经有一半的土地实行这种政策,亩产量已经到达了两石,遇上了明朝时期土地的产粮数量,雁门郡甚至已经学会了休耕和种豆养地两种直到养地措施。

  至于手工业,也已经获得了大大生长,雁门郡的大同铁厂已经有10个,每个的产铁量都已经到达了200多万斤,80%上缴国库,也就是说并州光大同能上缴的铁产量就已经到达了1600万斤,一名并州军士兵的铠甲重35斤,横刀重15斤,并州军团现在有6万人。

  也就是说,光大同的铁产量就足以武装三个并州军团!即即是修建种种大型器械需要铁的辅助,也基本上不用担忧铁产量问题,李燕绥甚至计划要不要将钢铁销售到冀州和凉州等地域,那个地方的战事正在如火如荼,钢铁这种物品,李燕绥可以乘隙太高物价,狠赚一笔。

  然后就是造船业,在李燕绥的授意下,雁门郡也开始在扩大舰船的规模,现在基本上已经有楼船三十多艘,每个楼船排水量达200吨,基本上可以承载上百名士兵。

  但是李燕绥照旧不满意,他想要的是冯湛造出来的多桨船,这种船只性能佳,适应性广,在其时的水战中险些战无不胜。

  至于水师的质量,那可不要小看了北方人民,汾河城就是沿河而建,许多北方人从小就在河滨长大,戏水玩耍虽然比不上南方男人,但也惶不多让,如果再经过合理的训练,未必不能起到奇效。

  虽然,未来的董卓、袁绍、公孙瓒都想不到,自己会成为第一批可怜的试验品。

  各地的手工业也获得了长足的生长。

  西河郡的林顾北在西河郡兴修了上百个水利工程用以浇灌农田,还建设了一个新的都市——府谷,用来运送粮食和种种修建质料。上郡的徐知南鉴于当地居民的生产工具缺乏,就勉励人们学习木工,多养猪,然后把猪卖了买牛和马来养,于是很快家家户户都有了猪。上党郡的楚星晚鉴于黄河主干和直流众多,水文资源富厚,就开辟了稻田来给当地民众种植,修制作船厂用来供应当地居民捕捞。

  这些措施原本在曹操统一北方之后才得以实现,但是现在已经被李燕绥提前了数十年实行。

  虽然,这些工具的背后也有着一批人的泪水——四万名白波军俘虏。

  除了因为体现优异前后放走的人之外,他们全都成为了义务的劳动力,为并州的交通事业作出了巨大的孝敬,经过长达一年的兴修,至少并州目前剩下的六十个县之间已经全部修成了门路,全长有足足500里。

  除此之外,就是卫生运动。

  在李燕绥的授意下,雁门郡的数十万黎民已经全部将猪圈和人们茅厕的排泄物疏散开来,而且建设了众多的公共茅厕,用来保证人们的宁静和卫生。

  并州,蒸蒸日上。

  可天下局势的糜烂,依然愈演愈烈。

麦田里的收割者

PS:家人们,今天考试,就更这一章了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