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大汉太守

第三十三章:无奈妥协,准备动手

大汉太守 麦田里的收割者 3109 2021-12-12 14:18:35

  回去的路上,王芳忧心忡忡。

  仆人的事情王家族长倒是不那么在意,大不了再招就是了,这些人基本上都是王家麾下的佃农,少一些人或许会对王家有所以影响,但是问题不大。

  因为在世家当中,焦点永远是王家的子弟,只要焦点子弟存在,那么王家经营的任何一项事务就不会轻易败亡。

  但是即便如此,一想到光是赎王家族人就需要三万多亩的土地,王家族长就肉疼。

  即便如此,他还不得不赎,因为这些人里面牵扯到了太多的利益了,里面的人既有他的盟友的亲人,也有他竞争对手的亲人。但是如果一个处置惩罚欠好,就都市成为他的敌人。

  可处置惩罚好了,也不意味着敌人就会成为他的人。

  相互之间的利益冲突是无法制止的,他们都是老狐狸了,谁不知道谁的眼里面只有利益?更况且王立这次服务倒霉,威望大受攻击,其余的王家人自然会摩拳擦掌。

  一入权门深似海,莫过于此。

  王家族长很清楚,自己家里的十万多亩良田,预计是保不住几多了。

  因为李燕绥既然已经有了计划,那么他就不会善罢甘休。

  果真,等到他回抵家的时候,却发现家里已经是鸡飞狗走。

  原因很简朴,在他们走了之后,雁门军突然降临到王家的大门前,足足有数千人,他们黑甲红衣,目光冷漠,身上的杀气冲天,一副气势汹汹的模样。

  但他们却什么都不干,仅仅是在王家的碉堡旁边安营扎寨。

  虽然雁门军什么都没做,但王家上下早已经人心惶遽。

  究竟驻扎在他们旁边的,是在战场上杀出赫赫威名的雁门军,是横扫并州南北,镇压鲜卑骑兵,屠戮白波军的队伍,他们身上无法掩盖的杀气,让许多王家人都感应恐惧。

  就在这个局面下,王芳和王立回来了。

  王芳一见大事不妙,立刻让王立前去和雁门军谈判,询问雁门军到来的目的,而自己则只身回到王家,一来抚慰众人情绪,二来商讨赎回王家族人的事宜。

  王立走到雁门军营门前,被拦路的士兵拦下,在自报家门之后,很快就被放进了营寨中。

  王立走到营寨里面,看到雁门军的营帐横成整齐排列,不禁内心叹息李燕绥的治军手段之高明,窥一斑而可见全貌,想见雁门军的战斗力到底有多强。在这种人中龙凤面前,自己当初在晋阳城下的举动,真的很愚蠢。

  到了大帐中,王立一愣,在他面前的不是别人,正是其时的第二旅旅长,白景齐!

  白景齐看到眼前的“老熟人”,只是笑笑,就请王亮坐了下来。

  双方坐下之后就开始外交,说了一大堆诸如你吃了没,家在哪里一类的空话。

  过了一会,王立看白景齐不着急,知道自己必须要首先讲明来意了,于是他一拱手,说道:“辰逸(李燕绥给白景齐取的字)将军,不知道第二旅贸然突入王家的大院门口,是什么意思呢?”

  白景齐倒是不慌不忙,说道:“这自然是州牧大人的意思。州牧大人说你们之所以不愿意交出武器的原因是因为你们由于太原地域的白波军余孽未除,有可能威胁到你们王家的宁静,而州牧大人考虑许久之后,认为你们说的有原理,但又不能朝令夕改。”

  白景齐顿了顿,继续说道:“于是他就派遣我亲自领兵,从第二旅调集了一个团的军力,特地过来掩护太原王家不受到任何伤害。”

  然后白景齐微微一笑,说道:“对了,州牧大人还让我提醒你,最近由于白波军覆灭以后,各地泛起了许多余孽和土匪,希望王家多多注意,否则泛起了什么问题就欠好了。”

  王亮看着眼前的白景齐,气的脸色苍白,但是又不敢说些什么。

  因为现在的王家,就像是刀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那密告到中央如何?

  别搞笑了!

  你以为什么地方的军队都能像雁门军一样剽悍吗?现在的黄巾军虽然疲态已显,有些地方节节败退,但是因为汉灵帝要继续修院子的骚操作,又给各个地方黎民每亩土地加了十钱的税收!结果导致各地民变四起,黄巾军又在其中放肆宣扬,颇有些死灰复燃之势。

  现在东汉王朝单单是平叛都感应费劲,谁会治理太原里面的一个世家?

  就算是提出来,也很快就会被压下去,究竟中央里面的其他人可不傻,没有人会冒着冒犯一州州牧的风险,而延长平叛的时间,这样的结果谁都受不起。

  王亮似乎明白为什么李燕绥敢跟太原王家提出这样的要求了!

  因为他们有底气!

  李燕绥的底气是什么?

  是雁门军三万全副武装的钢铁洪流,是雁门郡积累出来的富庶,是李燕绥一言九鼎的威望,是在颁布均田令获获得的黎民全心全意的支持!

  虽然,王立看不到这么深,他只能看到前两层,以及,中央现在的无可奈何。

  这就是穿越者和世家门阀的眼界差距,世家门阀只诗黎民如猪狗,但是穿越者在经历过红旗下的生长和经历过大事之后,却能敏锐地发现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黎民的巨鼎力大举量。

  其实,东汉末年,某种意义上也是世家门阀和人民之间的僵持。

  这个时候,世家门阀还没有崛起,他们的实力才刚刚成型,相互之间还在以竞争为主。

  这个时候,却恰恰是政府最好的时机。

  如果能够利用这个时机,培养出一批像西汉初年一样的布衣子弟,那么就很可能缔造一个和西汉一样强悍的大一统王朝。

  不外可惜的是,因为种种各样的原因,身世布衣的许多上将谋士好比甘宁、张辽、庞德、田丰、陈宫等人要么因为和时代看法的冲突而死亡,要么因为任用者的魄力不足而不得高官,而且间接造成了三国王朝的短命。

  但是现在纷歧样了,李燕绥认为自己既然出生在了这个时代,那就要尽可能的挽救这个时代的黎民。

  兴,黎民苦;亡,黎民苦。

  但好歹兴的时候,黎民另有活下去的权利。

  太平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李燕绥不行能让自己的崛起区域内有任何不稳定因素,好比眼前的太原王家。

  因为太原王家占据的地方,是李燕绥构想里面的“伊姆园”式的区域。

  因为这片区域基本上属于黄土高原地域,土地肥沃,自然情况优越,合理部署还可以使农业生产形式多样化。

  明朝时期,在外国高产作物没有流入的时候,黄土高原就可以供养1500万人口,相当于东汉王朝壮盛时期的四分之一还多。

  只要李燕绥利用好这一点,最起码可以养好一千万以上的人口,让黄土高原成为这个国家的要地和焦点。

  那么,李燕绥又怎么会让太原王家在这个李燕绥的“要地”继续生长呢?

  而且,目前来讲仅仅是李燕绥计划中的一环而已。

  在太原王家的目光全部被到来的军队和内部的扯皮吸引的时候,李燕绥对晋阳的仕宦动手了。

  首先是仕宦,李燕绥直接命令亲兵卫和司马直凭据考成法尺度考察了各级官员,险些将从上到下的仕宦全都撸了一遍,然后任命司马直为并州别驾,作为并州文官中仅次于自己的二把手。

  司马直也很有能力,很快就带着自己从雁门郡带过来的仕宦凭据能力和劳绩部署到了各个层位,在决定各个位置的时候,李燕绥甚至还开端实行了实习制度。

  首先凭据是司马直汇报各个位置上的仕宦和调动的理由,以及官员的性格,然后李燕绥则凭据苍狼和亲卫的视察,进行核实,最后部署在各个地方的人员选择。

  此次整顿的效率很高,仅仅半个月,晋阳城的一切都变得井井有条,无数雁门郡的巨贾也开始将店肆开到了晋阳城,无数因为白波军攻入而流亡的黎民开始被召回,政府给他们分配土地和种子,而且免除一年的钱粮。

  经过一系列的措施,晋阳城慢慢开始变得繁荣起来,一场大战的创伤,似乎在这么不知不觉间就被抚平。

  这一切,都亏了雁门书院。

  目前来讲,雁门书院的院长是李燕绥举办雁门书院第一期的第一名,也是李燕绥的自得门生,萧成蹊,当年和陆不言被誉为雁门学校的两大支柱。

  学文当学萧成蹊,习武当如陆不言,这是当年雁门郡的一句顺口溜,赞扬了来自书院和军校的两名精英。

  他们身世贫寒,却用自身精彩的天赋和孜孜不倦的努力,让所有的学生都深感敬佩。

  他们也都是李燕绥给取得名字,出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燕绥希望他们能够用真诚和人品,来获得别人的认可和更高的成就。

  他们也没有辜负李燕绥的期望,陆不言在军中屡立战功,而萧成蹊则是在书院里面教书育人,在他的主持下,雁门书院愈发兴盛。

  如今的雁门书院,甚至具备了独立培养及格仕宦的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李燕绥能够在世家田主面前如此硬气的原因。

  就在官员方面的整顿接近尾声之时,李燕绥将自己的目光,放到了一片灰色地带。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