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实

我的乡土味

制衣坊

我的乡土味 作家WuaUPQ 1158 2021-12-02 23:39:51

  我幼儿园之前的大部门时光是在母亲打工的制衣坊里渡过的。

  母亲还没出嫁前就学会了踩缝纫机和成衣技术,照旧她们村里第一批学会的。结婚后,我们村里恰好有一个制衣坊,于是那时候母亲主外,到制衣坊里做工挣点家用贴补,纯粹靠家里耕地种田的余粮卖不了几多钱,一家子的生活用度捉襟见肘。

  听母亲说,在制衣坊的那几年里,有一段时间制衣坊没有活儿,恰好又有人来招工,于是母亲和其她几个工友只好外出去其它制衣厂打工。母亲说,那一次出门是我父亲骑着自行车送她到车站的,中间还出了一个乌龙事件。

  父亲载着母亲刚到车站时,看到有一辆客车刚要出车站,父亲急遽让母亲跳下自行车,他提着行李连推带搡地把母亲送上了汽车。母亲说她在汽车走了一段路程后才觉察自己上错了车,厥后一番辗转才到制衣厂的。

  母亲说她出门去外地打工的那一年,我就跟父亲到田地里去。那时候我四五岁的样子,家里的新屋子还没奠基。母亲出去打工一年左右就又回到村里的制衣坊了。

  印象中我大多数时候都是随着母亲到她制衣坊的。制衣坊是在一栋很精致的三层楼的石头屋子里的,二三楼是房主人(也是制衣坊老板)居家自住,一楼是制衣制品质检的地方,屋子后面的矮平房是母亲和她的工友们做工的车间。有十来个左右的女工在那个屋子里日夜不停地踩着缝纫机。那时候母亲三十来岁,工友大多和母亲同龄,另有几个是未婚的少女。因为是在村里的制衣坊,所以每小我私家都是在各自家里吃完饭再去做工的。

  母亲的成衣技术虽然也不错,不外小小的制衣坊里容不下太多的成衣工,所以母亲主要还都是踩缝纫机缝制衣物。不外母亲的成衣技术并非无用武之处,我们全家巨细的衣服都是母亲买来布料自己裁剪缝制的,我从小到中学的大多数衣服险些都是母亲一手做的,衬衣,小西装,也因此,我很小就学会了单手扣纽扣,那是我小时候最自得的一件事。

  厥后镇上来了一些台湾人办起了制鞋厂,母亲也离开了制衣坊去了鞋厂,脚踏缝纫机也换成了电动缝纫机,我一有空也会去厂里继续给母亲当小助手。

  那时候似乎就我一个小孩在制衣坊的车间里。为了打发我在车间里的时间,母亲教会我怎样领用配件,怎样清点配件数量,怎样摆放制品,有时还需要资助通报工具好比把做好的制品拿去质检部门检查,厥后母亲还教会了我怎样使用弹簧铰剪修剪线头。我忘了学习拿铰剪的历程是怎样的,印象中我很快就学会了,经常拿着弹簧铰剪资助剪掉制品上多余的线头,很快就能把母亲身旁一堆做好的制品都处置惩罚完,然后就挨个资助其他几个阿姨。另外,要是谁的缝纫针不小心弄断了,需要重新换针穿线也会叫我资助。母亲说有了我的资助,她做工也快了许多。阿姨们也直夸我很懂事,干活时手脚也很麻利。我不仅成了制衣坊里能干的小助手,也是制衣坊里快乐气氛的催化剂。今后许多年,每次和母亲在村里遇到她原来的工友,她们都市提到当年在车间里的那个我来。

  也许是因为从小拿铰剪的缘故,智力可能几多也有受到一点启发。(这是我厥后才知道有可能关联的,是母亲无心插柳的结果。)一进入学堂后,我的学习就没怎么压力,还误打误撞当上了班长,现在我也想不起来当初是怎么被选上的班长,虽然只当了两年。不外,为人父之后,我也有意识地教会我女儿怎样用铰剪剪纸,并让她喜欢上了剪纸。另外,因为我从小就看着母亲长年累月地在缝纫机前忙活,以致厥后我对普通的针线活都能自己应付一二,买衣服也会更挑剔一些,会有意识地检查衣服的线头修理得怎样,这不能不说是从小养成的一种强迫症。

  制衣坊是母亲辛苦劳作的地方,却也承载了我一段美好的童年回忆。每当我想起小时候时,脑海里总会浮现制衣坊里日光灯下母亲踩着缝纫机的身影,另有缝纫机旁那个拿着弹簧刀剪线头的小孩。

作家WuaUPQ

误打误撞在起点平台开启了回忆的纪录,不知不觉已经更新到第十五卷(章节)了,完成了预设的前三部门了。有充实的回忆片段,也难免有灌水的嫌疑(需要凑足1000字才气宣布)。不外总算也坚持了半个月。自己“动笔”后,才几多体会到了写作者的种种“心酸”,才思敏捷果真可遇不行求,更不要说思如泉涌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真正摊开来写,才知道原来脑袋里只有一个画面,素材基本靠凑。好频频还临时“采访”了亲戚家人后才勉强能写成篇。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