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实生活

天下事无非是戏

评判和纠结

天下事无非是戏 作家sOt9Zg 1085 2022-03-15 00:30:16

  似乎明白了缺少自己的看法的原因,因为自己的看法需要判别哪个想法更宜实施,或者需要评价哪个更好。但她向来不喜欢做评价,尤其是负向评价。

  总会纠结各式各样的小事,但其实纠结是因为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了。最近发生的一件小事:之前每天会在念书分享群里分享每天早上的晨会条记,近来不知是分享的内容与自己共识的点较少的缘故照旧许多理念已然听过的原因,记的条记让自己很不满意,尤其是与另一位常分享的小同伴相比。因而就不再想分享条记了,但停下来总有些奇怪的感受。

  这件事的初心是为了获得一些书单,事实上在获取书单的历程中老师的看法让她很有收获。也是在老师的勉励下才将条记分享在群里,每天都市获得小同伴的认可和赞美。这像一个正向反馈一样激励着她坚持下去。所以其实畏惧的是她的条记并没有为各人缔造什么价值,因而觉得没有分享的须要了。她有些责怪自己,既不能知无不言像别人一样跟老师互动,又不能通过条记为各人缔造价值,不知另有什么用处。但为什么不能换个角度想,自己有收获就很棒了呢!这个事情,最初就是为自己寻觅力量的。如果能资助到别人,是顺带的事,资助不到也不能责怪自己呀。因为畏惧资助不到别人而不分享了,万一有能帮到的呢?

  每小我私家面对差异的事,都市有差异的状态。在状态欠好的时候如何看待亲近的人,是一门需要学习的学问。之前看到一个说法“有时爱,有时不爱,有时爱得多,有时爱得少”才是常态,“改变没法在欺压下发生,只能通过爱和引导来发生”深以为然,似乎将其信奉为人生信条。

  每小我私家的内心或许都有评判的声音,大多时候是在批评自己照旧肯定自己似乎决定了一小我私家的自尊体系是高自尊照旧低自尊的。以前总觉得不泛起在朋友圈的那种神秘是吸引她的,又或者在心内太在意那些人。如今,自己也成神秘人了,不知有几多人会记起呢?

  每小我私家都有自己忧虑的事,或许就像今晚听到的“总得有点事发愁”。也许吧,曾经的快乐时光真的是无忧无虑的吗?那些日子里也曾担忧过结果、也曾为恋爱和友情而喜怒哀乐。

  老师说她要自信,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敢于创新。这句话似乎让她没有那么抵触了,是否一直陷在舒适圈呢?有时她在想,或许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创新。这世界,那么多行业,那么多职业,总有适合她的赛道和岗位吧。她并不完全认同老师说的“补短板”,反而更赞成将优点发扬到足够长。因为现在的她,不再纠结成为一个完美的人,更多的是想顺着本心和天性生长。但这些,是否是在物质层面满足后才有资格讨论的精神层面呢?

  虽然她认同走出舒适圈,也认可缔造力的重要性。只是,这种能力如何学习,又如何能马上体现在论文中呢?她只想在力所能及规模内每天做着一些小小的事情,渡过一天又一天。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