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词之国

【第87章】太行西来万马屯

词之国 乐从心来 2013 2022-01-24 10:29:46

  自澶渊媾和以来,北宋黎民自相团结,组织了弓箭社。

  弓箭社的降生,可以上溯至唐末、五代时期:这个时代,不光各路好汉轮流称雄,甚至另有异族武装种种乱入,兵痞、流氓、土匪更是一时盛景,九州黎民饱受涂炭。

  其时险些处于无政府状态,所以民间武装组织弓箭社应运而生:每家每户出一个男丁,加入弓箭社,他们正常形态是“带弓而锄,佩剑而樵,器甲鞍马,常若寇至”,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小老黎民随时能抽刀子玩命!

  由于自家是武将夺权立国,所以在宋朝初年,弓箭社属于严格防范的非法组织。

  但行政命令永远抵不外现实需求:其时的天下,除了宋国之外,北方还存在着一个庞然大物——契丹。由于缺少长城防线的阻隔,契丹骑兵时不时就南下打个草谷,而大宋的队伍却很难做到快速反映。

  现实需求之下,宋辽领土区域(河北、山西一带)的弓箭社只能重新组建。

  澶渊大战之后,宋辽双方的主旋律已经成了宁静,为表诚意,双方在领土线上大量裁军。维持治安靠什么?正是弓箭社!

  今后,西夏又强势崛起,弓箭社的存在就更具现实意义了。尤其韩琦、庞籍主政西北的时候,正规军不够用,弓箭社顶上!

  领土领土有多广袤,弓箭社组织就有多庞大。仅其时的定、保二州(今河北正定、保定一带),就有弓箭社五百八十八社,六百五十一伙,共计三万一千四百一十一人。到了此时,弓箭社已经成为政府默认的武装组织。

  元祐八年(1093年),在定州管事的苏轼,爽性上书要求“复置弓箭社”,今后弓箭社从默许状态正式被摆到了台面上。

  今后宋朝官方甚至给保州、定州这一带老黎民松绑:免除租税,安放心心种田练兵!

  虽然是乡兵组织,可弓箭社也是职责明白、分工明确。

  弓箭社有社长,由乡民推举家产丰盛、武艺过人者出任;有理事,处置惩罚弓箭社日常事务、组织训练等等;有教头,教授武艺;有主战的弓箭手,另有探查情报的巡逻兵。

  在他们脚底下,山是自家的山,地是自家的地,老坟都在这块儿埋,开仗打架完全是自愿行为,所以弓箭社的战斗意愿很是强烈。

  而他们之间另有严密的攻守同盟协议,基本上一敲锣鼓,十里八村的老少爷们,抄家伙就能赶过来。

  但在王安石变法期间,因推行保甲法,这种民间自卫组织遂有所削弱。

  苏轼认为,“弓箭社实为边防要用,其势决不行废”。他还亲自为弓箭社制订条例,加意拊循,敦促民众认真施行。

  元祐八年,河北诸路雨水为害,收成减半。苏轼考虑到第二年“春夏新陈不接之际,必致大段流殍”,便请求朝廷允许他将仓中旧年损弱白米贷与各户,“侯向年半熟日,依元例并令送纳十分好白米入官”。这样做,“不惟乘此饥年,人户阙食,优加赈救,又使官中却得新好白米放逐粮入支遣”,更可以制止仓中白米因“年深转至损坏,尽为土壤”。

  定州曲阳县的北岳庙“制作年深,屋宇颓弊”,苏轼写了《乞降度牒修北岳庙状》,请求朝廷允许他将庙中所存“银器一千三百余两”出卖,“收买材植”,“应副修造”,“所花钱数不多”,却足以讲明“朝廷尊事岳庙之意”。

  苏轼决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守旧派”人物,而是一位稳健的革新者。他总是从忠君爱民出发,接纳稳妥的措施兴利除弊,既对朝廷卖力,也让人民受惠。

  苏轼自哲宗元八年(1093年)十月至绍圣元年(1094年)四月知定州,虽然仅仅半年多的时间,除写了多篇奏章外,还写下《雪后书比台壁》、《立春日小集呈李瑞叔》、《次韵曾仲锡元日见寄》、《以檀香观音为子由生日寿》、《次韵李瑞叔鸳鸯竹石图》、《中山松醪寄雄守王引进》、《三月二十日开园三首》、《刘丑厮诗》、《寄馏合刷瓶与子由》、《石芝》、《送王敏仲北使》、《次韵滕医生三首》、《送翟安常赴阙兼寄子由》、《鹤叹》、《次韵王雄州送侍其泾州》等诗二十多首,以及赞、赋、铭、文等十多篇。

  苏轼《雪浪石》诗云:

  “太行西来万马屯,势与岱岳争雄尊。飞狐上党天下脊,半掩落日先黄昏。

  削成山东二百郡,气压代北三家村。千峰右卷矗牙账,崩崖凿断开土门。

  竭来城下作飞石,一炮惊落天骄魂。承平百年烽燧冷,此物僵卧枯榆根。

  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工不见雷斧痕。离堆四面绕江水,坐无蜀士谁与论。

  老翁儿戏作飞雨,把酒坐看珠跳盆。此身自幻孰非梦,祖国山水聊心存。”

  雪浪石,玄色有白文,犹如“雪浪”。他酷爱此石,故把自己居住的衡宇名为雪浪斋,并作有《雪浪斋铭》。

  《雪浪石》从太行山的气势写起,接写雪浪石的殊异,进而由雪浪石想到故园的山水。笔力矫健,气势雄伟,寄意深远。苏轼知定州时,虽有备边拒乱之举,但因心情抑郁,加之每办一事朝廷多所掣肘,所以经常寄情山水之间,并在赏玩之际每每忆起“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的故园山水,还蜀旭里之情油然而生。

  《鹤叹》则以鹤拟人,抒写了他身在仕途的深沉叹息:

  “园中有鹤驯可呼,我欲呼之立坐隅。鹤有难色睨予:岂欲臆对如鹏乎?

  我生如寄良畸孤,三尺长胫阁瘦躯。俯啄少许便有馀,何至以身为子娱?

  驱之上堂立斯须,摊贩以饼饵视若无。戛然长鸣及下趋,难时易退我不如!”

  诗中的鹤是一个零落孤苦、傲骨嶙峋的形象。面对自豪的仙鹤,苏轼自叹不如,正体现了他政治上不随人俯仰、随波逐流的态度。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