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词之国

【第11章】逍遥子被追杀

词之国 乐从心来 2469 2021-10-09 08:53:35

  渡劫中,词神弄玉再次转生。她没想到,这次转生太惊险了。

  弄玉的灵魂要追寻的那小我私家,正在被官府追杀,所以,即是是弄玉的灵魂也在被追杀。

  正是夜里,火炬点亮夜空,喊杀声填塞街巷,弄玉的灵魂正处在四面围追急捕之中。

  那是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四月的一个夜里。弄玉的灵魂和一个逃亡的灵魂重合了,她就成了那个逃亡者。

  逃亡者的周遭形势很是严峻,险些全汴京城的军吏都在搜捕他!

  为躲一队人马,他跑进了一个巷口,刚想倚着墙喘口气,没想到巷口隐隐约约又来了一队。他慌不择路,拼命往巷子深处跑,见一户人家院门虚掩着,慌忙闪身进去。

  这家的主人正在院子里视察一盆梅花盆景。虬扎的梅花已经有了花苞,或许另有半个月就开花了,主人正憧憬着庭开花的美艳。突然间,一个黑影闯进来,然后轻轻地关上院门,耳朵帖在门里,听着外面的消息。

  惊恐失措的主人想要大叫,黑影赶忙捂住他的嘴。

  “嘘……千万别喊,我不会伤害你!我犯了谋逆大罪,官府现在是宁可错杀一万也不能放过一个。我如今藏身贵府,如果官府提倡狠来,会以为你和左邻右舍是我同党,那么,被连累的就不知道有几多人了!”

  主人被吓住了,连连摇头体现自己不会喊叫。

  “所谓弩下逃箭也,官府万万没有无搜近之理,没消息肯定要往远处追去。你如果把我藏好,那么你们一家和令居数家都躲掉了杀身之祸。如何自处,你自己掂量办吧!”黑影继续说。

  这户人家无可奈何,觉得他的话也有原理,便把他藏在墙壁的夹层里面。

  过了一炷香时间,外面已经没有了消息。见险境既过,黑影现身出来,见过主人,拱手施礼。

  “谢谢主人援救之恩!我是逍遥子,日后必有酬谢!”

  “你赶忙出城吧,省得官府再找回来!”主人赶忙还礼。

  “城里肯定戒备森严,我得先剃头易容,等到五更时分再走!还请您帮帮我!”

  主人家恰好有一座佛堂,里面有准备斋僧的僧服。于是,在主人的资助下,逍遥子剪了头发,穿上僧人的衣服。在五更时分,逍遥子持磬诵号,对守卫说是大相国寺的法师,要出城刚帮一家人做法事。守卫听说是大相国寺,恭顺重敬放行,逍遥子终于出了京城的宜秋门。

  之后,逍遥子又化妆成了箍桶匠,马不停蹄地逃到了城外挚友阮思道家中。

  听了逍遥子的诉说,阮思道大吃一惊,不外,他很快就释然了。

  “你逍遥子就这这样任性!以后改了罢!”阮思道小声对他说。

  对于朝廷全国通缉的头号人物,就是借阮思道一百个胆他也不敢窝藏。怎么办?朋友照旧解围啊,于是他想了一招。

  你潘阆现在不是个箍桶匠嘛,好说,阮思道冒充不认识他,付托对下人说:“来人啊,这个是箍桶匠,带他到院子里箍桶!”

  下人领着逍遥子到院中箍桶,阮思道则拿了一袋钱丢在桌子上,然后装模作样说有事便出门去了。

  逍遥子是何等智慧,当下就明白老朋友阮思道的意思了,“叮叮当当”冒充箍桶,趁着四下无人注意,冲进房间揣了钱袋就跑。

  然后,阮思道等到时辰差不多了,就回抵家中。

  “来人!谁看见我桌子上的钱袋了!”阮思道看见钱袋不见了,大发雷霆,问钱袋和箍桶匠都去哪儿了。下人自然不知,于是被狠狠揍了一顿。

  就这样,阮思道放走了逍遥子,给了他一笔钱,也挣脱了资助嫌犯逃跑的关连。

  逍遥子路向北奔逃,一直逃进了中条山。

  一天黄昏,逍遥子沿着一处溪流往山上走,四周是茂密的竹林,另有些许柿子树穿插在其中。再往上走,发现一座高峻的牌坊,上写着“中条第一禅林”。逍遥子想,原来这里是一座寺庙,人烟罕至,应该比力宁静。

  于是,他就一路向上走到山门前,只见山门的匾额提着“万固寺”三个字。过了山门,逍遥子沿台阶一路走上去,来到了寺庙前殿。前殿的正中是四座佛像,乃是南方欢喜世界宝相佛、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西方神仙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微妙声佛。

  过了钟鼓楼,后面即是宽阔巍娥的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里,一众僧人在做晚课。

  只见殿内正中依山崖镌刻一座大佛,高达五丈许,外罩金粉,站殿内望不见佛头,大佛脚上可坐四人,壁上还塑有万佛小像。

  晚课之后,逍遥子称自己要出嫁为僧,就在万固寺剃了度。

  可是逍遥子出家人也欠好好当,天天就想着以前风花雪月的事。一次,他在寺里钟楼上题诗一首:“散拽禅师来蹴踘,乱拖游女上秋千。”如此纵脱之语,可一点也不像僧人的诗。于是,逍遥子的身份引起了寺庙中僧侣的怀疑,逍遥子见势差池,赶忙趁人没注意连夜逃离了中条山。厥后,他又辗转于杭州、会稽等地卖药为生。

  逍遥子是谁?原来不是别人,正是潘阆(?—1009),宋初著名隐士、文人。字梦空,又字逍遥,号逍遥子,台甫(今属河北)人。富有诗名,气势派头类孟郊、贾岛,亦工词,今仅存《酒泉子》词十首,其中尤其以弄潮词最为知名。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潘阆被追杀,原因是他加入了秦王赵廷美“谋反”案。该是北宋初年的第一大案,是因皇族内部权力斗争而引发的。这一案件改变了宋朝的政治花样,包罗当朝宰相卢多逊在内的一批官员也受到牵连。其幕后推手,就是宋初有名相之誉的赵普。

  宋太祖赵匡胤是在后周“国无长君”的情况下,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取天下。对此,北宋的统治团体也是很清楚的。因此,如何保证不犯同样的错误,无疑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北宋王朝建设次年的建隆二年(961年),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临终前,同他有过一番对话。杜太后问赵匡胤:“汝自知所以得天下乎?”赵匡胤回覆:“此皆祖考与太后之余庆也。”杜太后说:“否则,正由柴氏使幼儿主天下耳。”并申饬赵匡胤:“汝万岁后,当以次传之二弟,则并汝之子亦获安耳!”并教赵普将此记下,藏于金匮,这就是著名的“金匮之盟”。

  虽然后人对此事的内容及真实性有差异争议,但赵匡胤生前未确定继续人,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突然去世,死得不明不白,留下了“斧声烛影”的悬案;而赵光义在太监王继恩的资助下,登位做了天子,是为宋太宗。

  宋太宗即位后,外貌上对弟弟赵廷美和赵匡胤的儿子“友爱尤笃”,但私下里却千般防范。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太宗北伐幽州失败,借故逼死了赵匡胤之子赵德昭。这样一来,剩下对他皇位威胁最大的,就是他的弟弟秦王赵廷美。

  正是在这种情形下,宋太宗联合赵普,掀起了一场大案。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