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盛唐:帝国的崛起

第七章 海未枯,何缺盐?

盛唐:帝国的崛起 幽灵的轻语 2191 2021-08-06 16:28:17

  “谢客曾说,天下之才,子建独得八斗,今朕看,子昂又何尝不是!”

  李世民望着无际的大海,眼含热泪的叹息到。

  子建就是曹植,谢灵运曾说过天下之才共一石,曹植独得八斗。

  子昂则是方寻的字。

  “昔人云七尺男儿当顶天立地,一寻为八尺,令尊既为你取名为寻,应是望你能出人头地,昂视众生,朕便为你赐字子昂吧。”

  李世民得知方寻还没取字,便说出了这段话。

  至于李世民为何说方寻之才足以媲美曹植,这还得从几天前,方寻献策开始讲起。

  在方寻说出他酿的酒可以傲视天下琼浆玉液后,就为众人展示了蒸馏酒的奇特口感。

  比起这个时代的发酵酒,蒸馏酒劲烈的口感和透如冰泉的色泽就地就征服了李世民三人。

  只是赞叹事后,三人又陷入了无奈之中。

  这种无奈自古有之,那就是缺盐。

  蒸馏酒和食盐看似八竿子也打不到一起,实则两者却关系密切。

  古代的黎民,甚至是军营,食盐都是无法正常供应的存在。

  为什么?因为盐贵!

  盐为什么贵?因为稀缺!

  这就很有意思了不是吗?只要海水没有枯竭,食盐就能源源不停的生产,为什么还会缺?

  其中的原因,即是技术的落后。

  在我国的历史上,直到明朝之前,食盐的获得方式照旧煮海取盐。

  所以制作出一石食盐,就有几十担木柴消散在火炉中。

  柴火、人工、运送、盈利,四者的用度加起来就决定了盐的价钱绝对自制不了。

  然而树木却不是你想砍就能砍的,别说古代衣食住行样样离不开木材,就连我国八九十年代,在已经有了煤炭、电器和燃气的情况下,黎民也不会随随便便就砍掉自家木山的树木。

  甚至两家为了几棵树的归属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这种情况也不少见。

  他们宁愿花费泰半天时间漫山遍野的拾取松子和枯枝,因为他们明白什么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了解了这些,再看到一些穿越小说中用提纯山盐的要领解决古代缺盐难题,知道有多可笑了吧?

  古代缺的不是盐,而是资源!

  现在大唐连基本的食盐都不能自足,又怎能再去消耗柴火进行蒸馏酒水?

  所以三人只能无奈,蒸馏酒虽好,却注定不能大规模生产。

  与其为了享乐消耗木材,还不如为黎民多生产一些食盐来得实在!

  方寻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又献了一计。

  破除煮盐法,推行晒盐法。

  晒盐并不是说只要把海水放到容器中,然后在太阳底下暴晒就可以了,这样不仅出盐率不高,而且品质也低。

  所以方寻带着三人来到了四周的盐场,花了几天时间视察潮汐,然后在合适的位置修建数个沉沙池和蓄水池。

  等退潮时池子里就会堆满了海水和海沙,这种沙子就是含盐量颇高的碱沙了。

  接着就是把池中的水和沙混淆搅拌,然后过滤,获得的液体即是卤水。

  这种卤水的产盐率比直接用海水晒要横跨不少,不外这样晒出的盐也只是杂质较多的粗盐,用来腌制咸菜没啥问题,直接食用就不建议了。

  要想晒出精盐,还需要经过数道过滤工序。

  第一道过滤工序即是制作不溶过滤池,用来过滤出卤水里面泥沙之类的不溶性物质。

  在现代的话有专业的机械卖力这个事情,不外现在方寻只能直接用竹炭作为过滤质料。

  过滤后的卤水晒出的盐,外观上已经是和精盐一样了,但是里面照旧会含有钙镁酸之类的离子。

  只不外要想再进一步提纯,目前还不具备这个条件。

  饶是如此,生产出来的食盐也比煮海法获得的食盐,在外观上和品质上都精致得多。

  在品尝了晒盐法生产出的食盐后,李世民走到了海边,望着海面缄默沉静良久,最后说出了前面那句话。

  “子昂,随朕回长安吧,朕许你高官厚禄。”李世民转身望向方寻,老实道。

  他有一种感受,方寻目前体现出的才气绝对只是冰山一角,这样的人才如果只是在这边郡做一个里宰,那也未免太过大材小用了。

  方寻摇了摇头,道:“望陛下恕罪,草民暂时还不能离开。”

  李世民不解的问到:“这是为何?”

  方寻:“草民不懂为官之道,也不懂治民之策,就算去到朝堂,能帮到陛下的地方也微乎其微,人只有在对的地刚刚气发挥他应有的作用,目前草民最适合的地方即是此处。”

  “陛下一路巡视也看到了,如今天下黎民生存的情况是何等光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大唐若想变强,这些都是需要改变的。”

  “草民不才,但却有信心改变这一现状,说句难听的,正在开村的灾民,再难再苦也就那样了,不会有更坏的情况泛起。”

  “所以何不让草民实验一番呢,乐成则能以此经验推广全国,就算失败,一个小小的村子也不会危及大唐的基本。”

  “可如果去到朝堂,一言一行,一策一谋,都关乎到全国黎民,这可儿戏不了。”

  “因此,入职朝堂,还未到时候。”

  方寻的肺腑之言,犹如一杯烈酒灌在李世民的喉咙中,让其既感动,又失望。

  感动的是世间真的有这样不为名不为利的赤子,失望的是朝上那些平时口口声声为国为民,真有什么事却一个个都独善其身的儒臣。

  李世民真的很想知道,如果那些人能听到方寻适才说的话,究竟会不会感应脸红。

  “哎……”李世民叹了口气:“子昂既有此兴民强国之心,朕也欠好阻拦,只是朝廷确实需要你这样的大才,所以朕只能给你两年时间,两年后无论如何你也得入朝为官。”

  方寻行礼道:“谢陛下玉成。”

  “方令郎,最后一策又该如何?”

  方寻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里宰,连个品级都没有,但程咬金知道,以方寻所献的三册来说,就算封个县侯也不为过。

  至于圣上为什么没有封爵,其原因可能是为了掩护方寻。

  究竟这么年轻就封侯,难免会招人嫉妒,届时如果有人对其倒霉,他们远在长安就算想帮也帮不了。

  对于这个圣上看中的人才,自身又真的有实力,再一口一个小子总归不太好,因此程咬金就换了个称谓。

  作为一个武将,他最感兴趣的照旧强兵之道,方寻的前两策都完美解决了,最后一策想必也不会差到哪去,程咬金早就心痒难耐了。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