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大唐之骨鲠忠臣杨国忠

062章 我保证

大唐之骨鲠忠臣杨国忠 快跑啊小泥鳅 2065 2021-07-14 11:27:12

  玉溪园能驱使大量民众为其所用,杨钊虽震惊过,但也还能理解。

  究竟那些民众种的是玉溪园的地,再被玉溪园施点小恩小惠,辅之以权威威逼,平时再洗洗脑……

  换作杨钊,他也能做到这一点。

  可刘老根不外是一个普通乡农,他凭什么能组织起民众?

  凭的是,刘老根是个包藏野心的危险人物,具备超凡的说服能力和组织能力?

  若真是这样,事情倒也好办了。

  直接将其除掉便可以了。

  可杨钊适才的问话,即是在试探刘老根。

  他试探过了,刘老根就是个普通的黎民,贫无立锥,并没有什么远见卓识,也没有什么特殊才气,不外稍稍识得几个字,明白些基本的情义而已。

  可大量民众却被他组织起来了。

  这只能说明一点。

  即是这些民众已到了可以被组织起来的田地。

  正是他们能够被组织,所以刘老根一个普通黎民才气把他们组织起来。

  而民众是没有被教化过的,一天到晚只有不停地繁重劳动的时间,也只是为了填饱肚子,他们的眼睛只看得见脚下的土地……

  总而言之,基础不具备被组织起来的条件。

  除非一种情况。

  他们的生存受到了极大威胁,他们已经被推到了生死边际,他们的动物生存本能被激提倡来,他们不得不团结,不得不组织起来,以维系生存。

  由此观之,眼下的这个时代,民心思变,最下层的社会已经开始动荡了。

  这可是天宝四载啊,帝国正当盛世。

  杨钊抬头望了望已过正午的太阳,轻轻叹了一口气。

  锦绣大唐。

  像极了那件外貌华美的袍子,当你翻过来时,会发现它的里层已长满了虱子。

  …………

  刘老根欣喜地回来了。

  身后还随着七八个乡农,原来都是围堵在路口的佃农。

  “回青天老爷,他们允许回乡了,不再封堵门路。”

  “你辛苦了。”

  杨钊先抚慰了刘老根,再转向那几名乡农确认道:

  “你们不再封堵门路,允许入籍了?”

  “我们是有条件的……”

  一名青壮的乡农刚开口,就被身前一年长的乡农给呵叱了:“你闭嘴!”

  随后那名年长的乡农走向前,望着杨钊道:“杨县尉宽厚爱人,每日来同我们耐心解说,却始终不下令抓人,我们心里都有数。这也是我们愿意来见你的原因。官老爷同我们讲的那些原理,我们也都晓得,不是我们不相信你们的话,实在是不敢相信啊……还希望杨县尉能体谅我们这些光脚小黎民的难处。”

  “我理解。有什么条件,你提吧。”

  “不敢说条件,只是我们的一点卑微的愿望,希望杨县尉能允许。只要杨县尉允许了,我们立即散去。”

  “说吧。”

  “第一,官老爷们进去挂号土地时,得同时将我们的姓名也登上,每家每户原来种的几多地,都得清楚地记下来,再原封不动地继续交由我们耕作……”

  杨钊疑惑道:“这原来就是我们收回土地的划定,算不得条件。王主事他们不是已经同你们讲过了吗?”

  “他们是他们讲的,我们希望能获得杨县尉的亲口允许。”

  杨钊允许了:“好,我允许。下一条呢?”

  “第二,即是入籍后,该交的钱粮我们一定会如数上缴,不应交的,我们实在无力蒙受,还望杨县尉体察。”

  杨钊乐了:“那,哪些是该交的,哪些又是不应交的?总不能由你们说了算吧?”

  年长的乡农显然没考虑过这个问题,或者他考虑过了,但得不到答案。

  这也不怪这些乡农。

  朝廷虽有律令要求,凡税敛之数,需书于县门、村坊等处,与众知之。

  但实际上,没有哪个县衙敢把他们的课税项目和数额宣布出来。

  县衙不宣布,这些底层黎民自然无从知晓。

  杨钊理解这些乡农的处境,替他化解了这个难题:“我可以跟你们保证,当你们转为县内的正常课户后,每年所缴纳的钱粮、色役,不高于你们向玉溪园的上输数目。”

  “真的?”

  “杨县尉没诳我们吧?”

  那些乡农大喜过望,一个个兴奋得嚷了起来。

  “都闭嘴!”

  年长的乡农再次喝止了他们。

  随后朝着杨钊弯腰拜道:“若杨县尉真能保证我们的祈求,我们再没有什么话说,我这就回去,叫他们让开路口。”

  杨钊看着他,也看着其他乡农,严肃道:“我保证。”

  “谢杨县尉。”

  年长的乡农又是一拜,掉头便要离开。

  杨钊叫住了他,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回杨县尉,小老儿万余年。”

  “万余年……好名字!”

  万余年等人回去招呼同乡们让开路口。

  刘老根也要跟去,被杨钊叫住了:“那个万余年,在那些乡农中很有威望?”

  刘老根忙回道:“青天老爷原是不晓得这些乡里的情况。在这杏林乡里,一泰半的人都姓万,这个万余年,即是他们万姓人的族长,虽然有威望了。”

  “原来如此……”

  …………

  杏林乡成为了突破口。

  乡里被玉溪园占去了一百三十顷土地,全部在杜甫送来的方单里,如今也全部被挂号进县衙的青苗簿里。

  这事传回县衙内,不光王伦等深知其中艰难的人喜笑颜开,衙门里其他人也随着兴奋了好半天,都觉得不行思议,连夸杨钊了不起。

  杨钊也很兴奋。

  但他却不得不考虑得更多一些。

  在玉溪园侵占的各处土地中,杏林乡原是占得最少的,也是距玉溪园山庄距离最远的,最不易治理,所以他们会将这里的方单全部送出来。

  也因为这样,杨钊会首先来这里挂号土地。

  杏林乡的土地本就是最好收回的。

  相比之下,要想收回其余各处的土地,可就比杏林乡要难上好几倍。

  换句话说,再用收回杏林乡土地的要领去收回剩下的三百多顷,基础就不行能。

  那里的佃户,绝不会像万余年这样会被官府说服。

  也不会再有刘老根这样的当地农民来资助。

  即便有,也早被玉溪园清除掉了。

  杨钊重复想了许久,觉得,只有再次麻烦诗圣了。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