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轩辕新明录

第五十五章 味精和自行车

轩辕新明录 林芫美 2750 2023-04-28 14:18:26

  又是半个月已往,柴静仪、冯娴等人都举家到了南京。林樱自然是热情接待,而且为他们部署住处。几人可能是来之前已经商量过,由冯娴出头亮相说,朝廷赏几人夫婿、儿子特进同进士身世,加恩太重,荣宠逾极,虽见朝廷恩宠之意,但实在不敢领受,请求收回成命。

  林樱与毛渊明、鲍婧商议之后,觉得冯娴等人所说确实出自真意,并非虚情矫饰冒充推让,于是重新拟定军机处行文,给钱照武、林以畏、鄂曾三人改为恩贡肄业身份,聘请他们到国子监任教,柴静仪之子沈用济只有二十四岁,前途无量,恩给举人身世。几位女先生才谢恩领受。

  羽林苑的事情已经很是忙碌了,林樱却发现自己现在的事情还不止于此。由于在之前的聚会会议上当选了执行委员,每个月都要和毛渊明、常镇业、金和光、潘兴一起开执委会例会。

  执委会例会的内容就是相互通报情况,然后商讨一下接下去的事情部署。潘兴现在主持照料室的事情,为各人介绍道,北伐军已经在四月中旬按计划攻陷了淮安,正在向徐州进军。刘国轩也已经起兵,向着襄阳进发。江北大营现在由李荣担任提督,主持军务,不停向前线支援物资。日军的后续队伍也已到达,酒井忠清派了儿子酒井忠举担任侍上将,统领这支约莫六千人的军队,一并归属德川纲条指挥。

  常镇业告诉各人,在文济世的主持下,大明储蓄银行今年又刊行了五十万两国债,销路比之前几年都要好。林樱不太明白其中的原理,便问道:“我们一直增发国债,送还得又很慢,老黎民为什么还愿意继续买啊?”

  “国债又不是给老黎民买的。”常镇业知道林樱不太清楚其中的玄妙,笑着解释道,“大明黎民,百分之九十九是农民,属于家无余财的那种。国债面额最低是十两,你猜他们有没有钱买?”

  “那就算是有钱的人买,他们为什么要选择买国债,而不是买田置产?”

  “不不不。”常镇业见林樱照旧不得要领,只得继续解释道,“一般富足人家买田置产,和我们也没有关系。但你想想看,外面那些钱庄是怎么经营的?”

  林樱被常镇业这么一通提示,似乎有些明白了,但又不十明白白,说道:“钱庄?那自然是用利息吸引储户将钱存入,然后再把钱用更高的利息放贷出去,赚取利息的差价。”

  “那么如果国债的利息和钱庄的放贷利息差不多高,钱庄会怎么做?”

  “啊,我明白了,钱庄就会选择购入国债。”

  “对。”常镇业颔首说道,“钱庄要赚钱,就要放贷出去,赚取利息。但放贷自己是商业行为,有一定的风险,或者碰上赖账的,或者碰上经营不善无法送还的,都市血本无归。”

  “所以,国债利率虽然比放贷略低,但有朝廷信誉作保,宁静稳定,绝无风险。你要是钱庄老板,你会不会选择买国债?”毛渊明也乐呵呵地增补道。

  “我懂了,现在购置国债的主力就是各大钱庄?”林樱这次是彻底明白了。

  “智慧。去年天子还都南京之后,南方各地的钱庄都纷纷前来南京开设分号,有的甚至把总号也搬来了南京。加上南京原有的钱庄,现在南京城里的各式钱庄,总共有三十多家,他们每家买个一、二万两国债,五十万两很快就卖光了。”常镇业说起一片大好的金融形势,很有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

  “对了,要是这么说,为什么不多刊行一点呢?现在可是用钱的时候。”毛渊明也有些疑问。

  “不能滥发啊。国债要借新债还旧债,保持信誉最重要,不能杀鸡取卵。”常镇业摇着头说道。

  “这倒一ㄇ。”毛渊明点了颔首。

  “既然收入不少,能不能给科技组这边拨些款啊?”金和光乘隙向常镇业“勒索”。

  常镇业一皱眉,问道:“要几多?拿来做什么?”

  “拨五千两总可以吧?”金和光试探着问道,“我可不白拿钱。味精提炼的事情,已经到了快要可以生产的水平了。只要味精能够大量生产、销售和出口,就能把之前投入的资金赚回来。”

  “味精生产需要那么多钱吗?”常镇业有些疑惑,“海带卖几多钱一斤?五千两银子买海带,大明水师全体出动也装不下吧?”

  “哈哈哈哈。我要钱,虽然主要不是为了味精的事。”金和光摇着头说道,“你们记得去年来投奔我们的那个黄履庄吧?他提出来,说能制造自行车。”

  “自行车?!”几人异口同声地惊呼了起来。

  “是啊,他还画了个图纸给我看。我觉得吧,可以让他试试,如果能乐成研制出自行车,至少在南京城里的石板路上是可以骑的,到时候我们就又有工具能卖钱了。”

  “能卖钱的话,倒是值得一试。”毛渊明想了想,转脸对常镇业说道,“你那边现在能拨出钱来吗?”

  “能是能的,不外五千两也实在是太多了。不如先拨一千两,用完了再来找我。”

  “行,那就这样说定了。”金和光见目的到达,满意地笑了。

  “我这里有两件事,也要和你们说说。”毛渊明见各人都说得差不多了,便开始讲自己的这部门,“今年原来不是大比之年,但天子因为去年和贵妃与皇三子去世,决定今年要开恩科,为二人的亡灵祈福。我们都觉得,重新定都南京之后,也确实需要举办会试来提振一下朝廷的声威。”

  “嗯嗯,这之前开会都说过了。现在有什么进展吗?”

  “凭据明代制度,会试是每年二月中旬进行,因为开恩科的事是去年冬天才决定的,通知到各地就显得有些晚了。而且,为了显示朝廷对云贵地域的怀柔,陈永华要求至少等到两名云贵举人加入才行。所以,时间上会推迟两个月,到四月中旬举行。”

  “那现在准备得怎么样了?”林樱问道。

  “差不多了。已经到达南京报道的举人已经有五百多人,我预计接下去半个月还会有三、四百人到达。”

  “那这次会试准备录取几多人?”

  “一般来说,会试的中榜率是一成。明朝中期开始,每届会试的加入人数约莫是三千人,所以上榜人数一般是三百人左右。”毛渊明解释道,“不外,这次开恩科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朝廷招呼力,收服念书人的心,所以中榜率会高一些。如果最后加入人数在一千人左右的话,我觉得可以录取一百五十人到一百八十人。”

  林樱马上颔首说道:“嗯。现在朝廷也需要人才,多录取一点没错啦。老许走之前,不是还嘱咐要把新科进士送去北方当知县嘛。”

  “咦,你怎么对老许的话记得那么清楚?”潘兴说着,坏笑起来。

  “这话各人都记得吧。老许最喜欢盘算未来的事了。”金和光马上开口给林樱解套,免得潘兴把话题往欠好的地方引。

  “是啊。横竖这次恩科重要,各人都要细心操办。”毛渊明倒是不在意潘兴的态度,自顾自说道,“另有第二件事:皇后要求再举办一次选妃。”

  “皇后要求?”金和光觉得有些意外。

  “是啊,就是皇后要求。”毛渊明看了看金和光,解释道,“皇后觉得,天子现在只有两子一女,皇嗣有些单薄。所以想再选一些年轻女子入宫,为皇家开枝散叶。”

  “那皇后挺想得开啊。”

  “其实挺合理。”常镇业说道,“胡皇后今年都四十多了,早就过了椒房争宠的年纪了,膝下两位皇子也慢慢长大,就算有嫔妃再生下儿子,也难以和朱和尭争夺储君的职位。这种情况下,皇后看问题肯定比力超然。”

  “这倒一ㄇ,那就照皇后的意思办呗,横竖我们也有过经验了。”

  “嗯,这事鲍婧更熟悉,她会操办的。”毛渊明说着,又转过脸来对林樱说道,“鲍婧说,等开完会,让你跟我一起去见她,她有事和你商量。”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