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实

贵和堂

第七十一章 民不聊生

贵和堂 天元日月山 2074 2021-07-28 08:38:00

  母亲挂在嘴边的这些话,根生听得多了,就有些不以为然,什么娶了媳妇就好了,不外是母亲的说辞而已。

  如今用饭都成了难事儿,哪儿另有闲钱,娶媳妇进门。

  而且,根生早已探询清楚,和他订亲的那户人家,已是携家带口的闯关东去了。

  根生不想和母亲争辩,生活的艰难摆在眼前,他不得不委曲求全。

  虽然有些不情愿,但照旧允许去贵和堂做工。

  老李领着杨福田爷俩儿,来到贵和堂的时候,董善政已是期待他们多时了。

  因收回李福家的田地,使得杨福田一家断了生计,对此,董善政心里始终有些过意不去。

  因而对于杨福田爷俩儿,自觉有些愧疚。

  于是就部署杨福田,帮着老李打理田地庄稼上的琐事,而根生则在贵和堂赶车,做些打杂的轻巧活计。

  就这样,杨福田爷俩在贵和堂,都有营生可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在平平淡淡中渡过。

  转眼进入秋季,在庄乡们浇水施肥,精耕细作的管护之下,那两片地的耐旱的谷子,长势喜人。

  远远望去,已是一片金黄,谷穗又肥又长,颗粒丰满,沉甸甸的弯下穗头。

  老李早已组织人手,在谷地的四周,搭建起了窝棚,派人日夜轮流守护,那两片活命田。

  直到谷子熟透,收割归仓,也未发生过盗割事件。

  庄乡们喜笑颜开地收割了谷子,除去每家每户分得一石谷物,余下的单独存放,以备不时之需。

  秋后依然没有大的落雨,过冬小麦无法播种,旱情还在连续。

  村东康王河里的水,早在入秋之前便已干枯。

  作为饮用水源的村井,没过多久就见了底,井绳绕上来的是半桶泥沙半桶水。

  生活用水接济不上,人们只有到十几里外,凤凰山下的水月庵,那里有眼泉井——八角琉璃井,取水饮用。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县里泛起以卖水为营生的男人,他们赶着牛拉的水车,走街串巷地吆喝。

  十文钱一桶水的市价,也是童叟无欺。

  再有就是,卖儿鬻女的穷人多了起来。

  特别是在集市里,随处可见头插草标的孩童,其中,尤以女孩子更多一些。

  小到三四岁,七八岁,大点的十一二岁,一两块银洋,三五斗杂粮,竟然也是明码标价。

  那些卖儿卖女的穷苦人,见到有人经过,连忙拉过自家的孩子,犹如兜销商品那般,尽力夸赞着孩子的智慧伶俐。

  而遇到经过的富人,这些辛苦人就恳求人家,只要收留孩子,让她能有口饭吃,不至于饿死路旁就好。

  这样的饥荒年景,已到了人如草芥的田地。

  而所有粮食的价钱,还在翻番打滚着往上涨,从最初的两三块银洋一石,逐渐疯涨到了十几、二十几块银洋一石。

  仅只这半年光景,种种粮食的价钱,就上涨了十几倍之多。

  如此这般离谱的粮食价钱,已不是普通黎民,所能肩负得起的重负。

  但是与疯狂上涨的粮价,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一日三跌的地价。

  如今,一亩上好的田地,竟然只卖一两块银洋,甚至几百文铜钱……

  这便使得那些有钱的大户人家,得以收购大量田产。

  而那些卖了田地的穷苦人,则是背井离乡,逃荒去外地讨生活,尤以去闯关东者为甚。

  再有就是那些,原本就不太循分之人,很快聚集在一起,抢劫大户人家的粮食,尔后躲进深山老林,入绺子,做了啸聚山林,打家劫舍的土匪。

  饥饿与匪患同时袭来,老实巴交的庄户人家,日子过不下去了。

  于是,卖掉赖以生存的田地、衡宇,甚至是自己的子女……

  带上少得可怜的盘缠,聚集到胶东半岛,从这里坐海船,背井离乡‘闯关东’讨生活去了。

  人们呼朋唤友,拉亲带故的离开,有些偏远的乡村,甚至到了十室九空的境地。

  当地村民外出逃荒而走,外省的灾民却又接踵而至。

  他们原本以为,历尽艰辛来到这里,能够延缓生息,哪里晓得,只是从绝望之地,来到另一处绝望之地而已。

  这些灾民三五成群,四处觅食,吃树皮、嚼草根,吃掉所有能吃的工具。

  槐树的种子,榆树皮都被磨成了面……甚至有人去山里,找来俗称‘观音土’的,上锅炒一炒劈面吃。

  但那工具吃了以后,就会干结,大便不通,没法子,只好用树棍儿向外挖,其间痛楚可想而知。

  因食用观音土,腹胀而亡者不行胜数。

  官路两旁,随处可见横七竖八,饿得转动不得的饥民。

  官府搭设粥厂,赈济灾民,却也只是杯水车薪,捉襟见肘的无济于事。

  计穷途拙,朝廷下达旨意,倡捐俸金,捐廉抚恤。

  有一项是商绅自愿募捐赈济,凡商绅开捐赈助,款项到达一定额数者,可以准捐道、府、州、县四级实官。

  各县则强令乡村绅、富,各保各村,首要组织民团,预防匪患,其次,本村民众,不得有人饿死,以及外出逃荒,投匪等等此类事件发生。

  随后又强令所有商铺,捐征杂粮一石,顶捐税用项……

  没有粮食可纳捐者,须交银二十五两,由官府统一购粮,赈济灾民,所交款项,可抵顶下年捐税。

  如有饥民不安天职者,结党成群,暴乱劫掠,一经查实,就地正法,格杀勿论。

  官府的这些通告,张贴到乡村、县城、官道等地的显眼之处,围观人众议论纷纷。

  这般一系列的举措,使得啼饥号寒的难民,拍手称快,商家士绅则是满脸的无奈。

  而对于那些聚众抢劫者,却是有着极大的威慑作用,隐遁于深山老林之中,不敢明目张胆,出来打家劫舍。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