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实

贵和堂

第六十九章 锣声为号

贵和堂 天元日月山 2119 2021-07-25 12:16:00

  人群里几户殷实人家,听到董善政说起防盗防抢这话,已是率先做出响应。

  几家都体现支持董家,筹备保乡社团的决定。

  有人做出响应,董善政甚感欣慰,随即便讲起了,先前与吴先生的谋划;

  “咱庄的青壮劳力,有谁愿意加入社团,待会儿在此挂号造册,之后便以锣声为号,听到锣声,各人要尽快赶来这里聚集……”

  听了董善政这话,人群中有人问道:

  “加入社团有啥利益,咱不能白忙活不是!”

  这些普通村民,他们所体贴的,是自己能获得几多实惠。

  董善政早有应对之策,已是开口说道:

  “加入社团之人,贵和堂会不定时发放粮食,而发粮之时,即是以这锣声为号,一是来这里领粮食,再有就是预防匪患。”

  “也就是说,无论咱庄里,哪家哪户遭遇抢劫,都可以来贵和堂敲锣示警,在此聚集人手,配合抵御伏莽。

  董善政讲的这些,关乎到庄户人家的切身利益。

  正因如此,他的话音儿刚落,就有人站出来响应,体现愿意加入社团效力。

  而庄里的几家大户,虽然没有派人加入社团,却体现愿意听从示警锣声的召唤,前来贵和堂前集结,配合抵御外患。

  吴先生取出笔墨,对于加入保乡社团的青壮村民,进行挂号造册。

  同时,这些人也将加入,那两片谷子地的浇水管护。

  待到秋收之后,还能分到一石谷子的酬劳。

  庄上几户殷实人家,他们不出工也不领粮,反而原意出钱出粮,加入保乡社团的筹备,配合预防伏莽。

  对于这几户富足人家,吴先生也都一一纪录在案。

  至于筹备保乡社团,各家需要肩负几多粮食,款项,等等这些细节问题,则留待事后再行商议。

  董善政留下了,愿意出工的青壮劳力,其他庄乡,则三三两两的散去。

  留下来的这些村民,都是庄上穷苦人家的男人,家里余粮不多,为了熬过这个灾年,愿意着力挣口吃食。

  董善政将留下的这些人,分成了两组,划分在单、双日子,来贵和堂劳作,全部由老李进行治理。

  “通常来贵和堂出工劳作之人,每天中午,可以领到一个杂面馍馍,玉米面糊涂粥管够吃饱。”

  “但有一点,须得听从老李叔的招呼,若是有谁不听,那么就对不起了,您只有去另谋高就。”

  董家的这些举措,留住了村里的大部门青壮劳力,每天都有人前来贵和堂,在老李的领导下,对那两片谷子地进行浇水管护。

  董家也不失言,每天中午都有杂面馍馍,分发给前来劳作的庄乡。

  分发得手的杂面馍馍,多数村民舍不得吃,小心翼翼揣进怀里,留着带回去,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而玉米面糊糊没法带走,他们就敞开了肚皮,各个吃得肚饱腰圆。

  在庄里这些青壮男人,配合管护之下,田里的谷物,长势喜人。

  待到地里的谷物,收割入仓之后,灾情越加严重,县里已是开始泛起了,外地来逃荒的饥民。

  在此期间,董家也发放过频频粮食。

  其中有一次,照旧特意部署在了夜里。

  那天夜深人静之后,吴先生就突然敲响了,门房前面挂着的铜锣。

  锣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的难听逆耳,庄里有些人家,也立刻派遣子弟赶来。

  他们记得了,董善政说的联合起来,配合抵御伏莽的说法,因此赶来的这些人,手里都拿着铁锨木棒,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

  “各人莫慌,并非有什么匪情发生。”

  高举着火炬的吴先生,先是抚慰了众人一句,随后才接着说道:

  “今晚,之所以要在深夜,鸣锣将各人召集而来,只是希望各人伙儿,都能够听从锣声示警的招呼。”

  吴先生这样说着,已是认真清点起了人数。

  片刻之后,发现今晚到来的村民,尚且不足,白昼领粮人数的五成。

  对于这样的状况,吴先生几多有些失望。

  不外,值得欣慰的是,庄上的几户殷实人家,反倒是都派有子弟和长工赶来。

  而且,这些人都拿着火炬,棍棒,一副抵御伏莽的架势。

  对此,吴先生大加赞扬,让这些人回去之后,转告受雇的东家;

  “无论是你们哪已家,如若是遇到伏莽、流民的骚扰,都可以来这里鸣锣示警,聚集人手配合对外。”

  今晚赶来的庄户男人,吴先生同样做了细致的部署,除了获得日常发放的,两斗谷子以外。

  拿着棍棒器械前来的庄稼男人,每人还能特别多领到,一斗玉米,使得那些空手而来的庄乡,羡慕不已。

  于是,有人就高声嚷嚷着:

  “为啥拿了根棍子,就能多领到一斗米?”

  “就是嘛!咱们又不是没来,不能这样挤兑人的。”

  对于这些质疑之声,面色肃然的吴先生,高声给出了他的理由;

  “人家拿着的不只是棍棒,更有看待此事的态度。”

  “鸣锣示警,召集各人来这里是为了啥,想必各个心里都有数,但你们空手而来,如何与悍匪周旋?”

  吴先生说的这里,已是话锋一转,立下了规则;

  “打今儿个起,放粮世间改在夜里,列位若照旧赤手空拳而来,那我劝你不如在家睡觉,来了也要空手而回。”

  底下人不吱声了,领了粮食,三三两两的散去。

  吴先生这样做的目的,想法很简朴,他就是要让这锣声起作用,村里人能够听从锣声的招呼,且是有备而来。

  自打这日之后,贵和堂发放粮食的时间,就都改在了夜里进行。

  无非就是想要提高,村里人的警觉性,希望这些庄乡男人,至少能够做到随叫随到,不至于要害时候,聚集不到人手。

  贵和堂在紧锣密鼓,找人治理那片谷子地这段日子,杨福田领着儿子根生,已经走遍四周的巨细乡村。

  爷俩儿本想找个大户人家,租几亩田地,再不济,给人家做个长工也是好的,起码有口饭吃。

  然而,他们爷俩儿走遍四里八乡,都未能找到租田给他们的大户。

  几户人家都说,租种田地可以,但,须得提前交了地租才行。

  可眼下旱情严重,那里另有可交租的余粮。

  租地的计划只好作罢,爷俩儿拖着疲惫的身子,又回到了庄上。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