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天子刘邦

第八十三章 陈平献策:离间计

  刘邦招呼诸侯西进伐楚,在修武这个地方,陈平来投。陈平通过魏无知等人引荐,见到刘邦。第一次面试,顺利过关,享受到高规格待遇。

  这种待遇,引发许多人不满。彭城惨败后,陈平声望一落千丈,就被人借题发挥,说他长得帅,只是徒有虚表。

  其中有两个重量级别人物出来阻挡,一小我私家叫周勃,另一个叫灌婴。这两小我私家都是追随刘邦第一批打天下的人物,都立下赫赫战功。

  这两位反映的意见,刘邦不仅会听,还要引起足够重视。这两小我私家的话,也代表着多数人不满。

  刘邦打了败仗,心情很郁闷。又听了有关陈平黑历史,越发生气。这些黑历史,包罗盗嫂昧金、侍魏不容、归楚不忠等。

  通过这些黑历史,他们表达了几个态度:陈平品行不端;徒有虚表;变化无常;重复乱臣。

  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陈平这样的人,不能用。

  刘邦正愁打了败仗,满身怒气没地方发泄,先找来一小我私家问责。这个倒霉鬼就是举荐陈平的人:魏无知。

  巧的是,这段对话被太史公纪录了下来。

  来看一下许多人都在嫌弃陈平,撇清关系的时候,魏无知是如何自保。

  刘邦将陈平黑历史质料扔在魏无知面前,怒声质问:你怎么能把如此劣迹斑斑的人,举荐给我。我用了他,被天下人讥笑。你说,我该怎么办。

  有关陈平的黑质料,摆在魏无知面前,他想反驳,也很难。此时,魏无知的处境很尴尬。

  说,会冒犯周勃、灌婴等追随刘邦打天下的人。

  不说,会被刘邦问责,说他识人不明,也会有连带责任,更相当于给自己一个响亮的耳光,还不能喊疼。

  按理说,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会很张皇,主动认错。究竟,上级说你错了,你反驳,就是错上加错。这也是现代人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如何应对上级。

  魏无知很智慧,说了一句很有水平的话,归纳综合起来,两个方面:能力与品行。

  魏无知既不认可有错,也不推卸有错,而是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所言者,能也;你所问者,行也。

  这句话,魏无知表达了一个意思:他看重陈平的能力,刘邦看重陈平的品行。

  随后,魏无知,又表达了为什么要举荐陈平,他说了两小我私家的名字:尾生、孝己。

  尾生这小我私家物,并不陌生。春秋时期有一位叫尾生的男子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他留下了一个成语:尾生抱柱。

  后世用尾生抱柱这个成语,来比喻坚守信约。

  孝己这小我私家物,就比力陌生。他另有另外一个名字,叫祖己。他是殷商武丁时期的人物,是武丁之子。他曾劝谏武丁修德政,也是一个大孝子。他每晚要起床五次,看怙恃是否睡得安好。

  这小我私家也留下了一个典故:孔雀鸣鼎。

  魏无知提出这两个品行兼优的人,不是为了打自己的脸,而是为了借题发挥,进一步论证自己的看法。因此,魏无知乘隙提出了一个反问句:这种人对现在有用?

  随后,魏无知摆明一个看法:他举荐陈平,是看到对方的能力,对现在有用。至于,他的品性如何,就不在他考虑规模。

  简朴说,魏无知表达了一个意思,陈平是有用人。

  同时,他这个看法,也给刘邦出了一个用人难题:德与才,哪一个更重要。

  魏无知和刘邦这段对话,让我联想到一个情节。那就是战国时代,魏文侯任用吴起,遭到朝臣阻挡,还被人拿出黑历史。

  魏文侯很生气,找来举荐人翟黄问话。(魏文侯和翟璜之间的对话,这里就不多说了。各人感兴趣,接待看《战国风云人物君王篇之魏文侯》)

  有句话说的不错,书到用时,方恨少。

  魏无知能够说出水平高明的话,他定是念书人,也爱看史书。

  刘邦没有问责他,魏无知顺利过关,没有冒犯任何人,保住陈平,也保住自己。厥后,陈平为了感恩,刘邦念其劳绩封侯。陈平说了魏无知几句好话。刘邦封魏无知为高梁侯。这就是后话了。

  刘邦没有问责魏无知,他也找不到理由。究竟,举荐人才,是臣子天职。用不用,是主君要考虑的事情。再说了,儒家循规蹈矩,刘邦不喜欢。刘邦喜欢的人只有一种:对他有用。

  为了抚慰,其他部将,刘邦做了一件事,找来陈平,劈面询问。

  那么,陈平又会如何回覆,顺利过关。

  来看一下,被誉为汉初第一个阴谋家陈平,会有怎样的体现。

  刘邦找来陈平,直接将质料丢给他,开门见山的问:你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

  这句话,绝对有杀伤力,它表达一个意思:你是重复之人,我用你不放心。

  陈平也是智慧人,究竟,他被称为汉初谋臣当中,除了张良之后,最厉害的人。只不外,张良用阳谋,陈平用阴谋。这二人都是资助刘邦打天下、治理天下、守天下,最重要的谋臣。

  陈平听到刘邦这句话,有什么心情,不行而知。但,能够想到一个画面:陈平面对刘邦给出的问题,答得欠好,就会被弃之不用。

  再加上,刘邦给陈平思考做题的时间不多。因此,可以得出一方面的信息:陈平心里素质过硬,能够临机应变,是一位有真才实学的人。

  陈平回覆条理很清晰,他先回覆为什么离开魏国的原因:魏王咎不接纳他的意见。

  接着,他又回覆为什么离开楚国的原因:项羽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

  随着,陈平又回覆为什么来投奔刘邦的原因:闻汉王之能用人。

  陈平又说了一个现实情况:我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我来的时候没钱,就不能服务)

  最后陈平摆出一个看法,也是为了最后的尊严:你觉得我能用,我就献计。你觉得我品行不堪,不能用,我把钱还给你,我走。

  陈平的处境,刘邦也经历过。他三十八岁才打天下,就是因为缺钱,不能成事。因为有吕家鼎力大举支持,他才有现在。

  再说了,陈平拿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替他服务。刘邦是智慧人,没有因为这些小事,举事陈平,进而留住对他最重要的一位谋臣。虽然,刘邦问这些话,已经令人伤心。所以,刘邦又做了一件事:封官。

  刘邦这样做就是为了弥补自己唐突问话,也是为了留住陈平。刘邦听说陈平没钱,就厚赐。不仅如此,还拜他护军中尉,尽护诸将。

  陈平获得应有的尊重,选择留下来,继续资助刘邦与项羽争天下。

  荥阳之困,刘邦很头疼,与楚议和,项羽拒绝。这时,张良又不在身边。刘邦问了陈平一句话:天下纷纷,何时定乎?

  陈平献出一个战略:离间计。

  刘邦问陈平,天下何时能定?

  陈平听话辨音,先表达一个看法,谁能得天下:非刘即项。

  接着说了项羽和刘邦各自优点:项羽为人谦恭有礼,对人敬服;刘邦狂妄,对人缺乏礼仪。

  又说了投奔刘邦和项羽的人:具有清廉节操、喜欢礼仪的士人多归附项羽;那些圆滑没有节气、好利无耻之徒多归附刘邦。

  随着,陈平论证刘邦和项羽各自的缺点:项羽岂论功行赏、吝啬授爵封邑,士人又不愿归附他;刘邦按功行赏,不惜啬爵位、食邑,士人多愿意随着打天下。

  然后说了谁如何能取天下:只要双方摈弃缺点,利用自己的优点,就能赢得天下。

  刘邦听了很兴奋,因为陈平分析相当到位。

  刘邦很体贴一个问题,如何击败楚军?

  陈平先说刘邦的优势:开辟多个战场,掌控战争主动权。

  再说了楚军的劣势:能人不多,项羽能用的人,只有范增、钟离味、龙且、周殷之辈。

  随着,陈平拿出攻楚方案:建议刘邦不惜钱财,拿出几万斤黄金,施行反间计,离间楚国君臣,让他们互生怀疑。项羽为人刚愎自用,又怀疑多疑,听信诽语,他们内部定会相互残杀。

  最后陈平得出一个结论:得天下者刘邦。

  这就是陈平拿出的弱楚战略:离间计。

  离间计是个好工具,几多名将能臣都败在这个战略。如赵国的廉颇、李牧,没有在战场上输给秦国,却败在这个战略上。

  廉颇被弃之不用,李牧被冤杀。(李牧、廉颇的事迹,接待各人看我另外一本书《战国风云人物名将篇》)

  刘邦有钱,就是没有战略。陈平提了这个战略,还主动领命去做这件事。刘邦用钱就能得天下,他脱手相当阔绰,给陈平四万金。

  简朴说,刘邦支持陈平,给他钱,让他好好干,放手去干。还不外问钱的去向。

  刘邦只有一个目的:得天下。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