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历史很有趣

士人政府之泛起【昭宣元成一段】

历史很有趣 你猜猜看呐 2987 2021-06-02 20:28:46

  汉政府自武帝后,徐徐从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汉制虽禁商人入仕,然以赀选,富人其先皆商人也。】转酿成士人参政之新局面。

  公卿朝士,名儒辈出。

  仍举丞相一官言之,昭帝时有王訢、【郡县吏积功。】杨敞【给事上将军幕府,为军司马。】蔡义。【以明经为博士,拜相封侯。】宣帝时有韦贤、【以诗教授,称大儒。】魏相、【少学易,为郡卒史。】丙吉、【狱吏。】黄霸、【入财得官。】于定国。【狱吏。】元帝时有韦玄成、【以父任为郎,亦称名儒。】匡衡。【射策除掌故。】称帝时有王商、【外戚。】张禹、【郡文学。】薛宣、【廷尉书佐。】翟方进、【射策为郎。】孔光。【以明经举议郎。】哀帝时有朱博、【亭长。】平富、【治礼学。】王嘉、【射策为郎。】孔光、马宫。【射策为郎。】盖自宣帝后,儒者渐当路。元、成、哀三朝,为相者皆一时大儒。其不通经术而相者,如薛宣以经术浅见轻,卒策免;朱博以武吏冒犯,自杀,皆不得安其位。

  且即庶僚下位,亦多学者。

  即前举丞相亦多由下僚进身,其外如王吉、【郡吏。】鲍宣、【啬夫。】韩延寿、【郡文学。】王尊、【郡决曹史。】盖宽饶、诸葛丰、【郡文学。】孙宝、【郡吏。】谷永、【长安小吏。】梅福【郡文学。】之俦,皆名臣也。

  士人在政府里徐徐占到职位,一半是凭借武帝时董仲舒、公孙弘诸人所建设的种种制度,一半是念书博通之士在政治上所体现的结果,究竟比贵族军人和商人们来得强。

  武帝时,儿宽为廷尉奏献掾,以古法义决疑狱见重。昭帝时,隽不疑为京兆尹,以春秋义缚讯伪卫太子。宣帝时,萧望之为御史医生,引春秋义主吊匈奴丧。皆为一时推尊。霍光废昌邑王,先问于古有否先例,可见士人学者逐渐在政治上占到职位和势力,实为其时一种自然之趋势。

  自此汉高祖以来一个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素朴的农民政府,现在转变为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有教育、有智识的士人政府,不行谓非其时的又一进步。

  七、汉儒之政治思想

  士人们在政治上逐渐得势,他们所抱的政治思想,要逐渐发挥效力。

  汉儒论政,有两要点。

  一为变法和让贤论。

  此派理论远始战国晚年之阴阳学家,邹衍五德终始说【邹衍思想另详下论古代宗教思想章。】下及董仲舒公羊春秋一派“通三统”的学说。【董氏说详春秋繁露。】简陋主张天人相应,政治教化亦须随时厘革,并不认有万世一统之王朝,亦不认有历古稳定之政制。

  他们凭据历史看法,主张如下一套之进程:【此據汉儒所传邹衍第二学说,与第一说吕氏十二纪、淮南时则并差异。】

  一、圣人受命。【地上各代开国之君,皆符应于天上某帝之某德(如青帝木德、赤帝火德、黄帝土德、白帝金德、黑帝水德。)而降生。】

  二、天降符瑞。【受命必有符瑞,如以土德王者黄龙见之类。】

  三、推德定制。【包罗易服色、更制度、纠正朔等。如水德王者服色尚黑,以十月为岁首,数尚六之类。董仲舒所谓“天稳定,道亦稳定”,乃指政治上最高原理言,与制度更易并行不悖。】

  四、封禅告乐成。【圣人受天命为地上君,故定制度,蕲太平,乐成则必祭天(封禅。)陈诉。】

  五、王朝德衰,天降灾异。【天运循环,乐成者去,如春、夏、秋、冬之更迭互乘,无不衰之德。董仲舒谓:“虽有继体守文之君,不害圣人之受命。”】

  六、禅国让贤。【见灾异降,知天命改,应早物色贤人让国;否则革命起,终无以保其位。】

  七、新圣人受命。【此下循环不息,中国已往五帝三代,皆在此公式支配下演进。】

  武帝以前,汉儒宣扬变法;武帝以后,汉儒徐徐宣扬让国,始终是循着上述的理论。

  眭弘、【在昭帝天凤三年。】盖宽饶【在宣帝神爵二年,相距不二十年。】均以请让汉室让位伏诛,然其后谷永等仍主天运循环、汉德巳衰之说,汉廷乃无从裁抑。【永之言曰:“天生蒸民,不能相治,为立王者以统理之。方制海内,非为天于,列土封疆,非为诸侯,皆以为民也。垂三统,列三正,去无道,开有德,不私一姓。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即汉宗室刘向亦言:“王者不行不通三统,明天命所授者博,非唯一姓。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可见此为其时普遍信仰之理论。】

  二为礼乐和教化论。

  另一派汉儒,认为政治最大责任,在兴礼乐,讲教化;而礼乐和教化的重要意义,在使民间均遵循一种有秩序、有意义的生活,此即是昔人之所谓“礼乐”。【在此点上,西汉中叶以后的学者,颇不满于武帝之郊祀、封禅种种奢侈的浮礼。此等乃对上帝、对天,而非对民众、对人;一虚一实,一恭俭一骄奢,意义迥殊。】要达此境界,不仅朝廷应恭俭自守,又应对社会一般的经济不平等状态加以调整。【武帝对其时社会经济不平衡之状态,并不能有所矫救。特以对内、对外浪费无度,使社会一时走上配合破产而已。经昭、宣之休养生息,社会经济苏醒,如闲日之疟,旧病后发。故其时学者,颇主还复王朝之恭俭,而转移目光,对社会经济有所整顿。】

  此派理论,亦远始战国晚年之荀卿。【如其礼论篇即可为代表。惟礼论并不主帝王之恭俭,是其异。】直至汉儒贾谊、【晁错亦时言之。】董仲舒,【董氏概略为齐学,而议论有近儒学处。】下及王吉、贡禹等皆是。前一派于汉为“齐学”,后一派于汉为“鲁学”。【皆先秦东方学之传统。】齐学恢奇,鲁学平实,而皆有其病。齐学流于荒唐,【其病在不经。】鲁学流为训诂,【其病在尊古。】立论本意非不是,而不能直凑单微,气魄、智慧皆不够,遂不足斡旋世运,而流弊难免。

  王莽的受汉禅而变法,即是此两派学说之汇趋。

  八、王莽受禅与变法

  王莽受禅,一面循着汉儒政治理论之自然趋势,一面自有其外戚的职位及王莽小我私家之名誉为凭借。

  王莽姑母为孝元皇后。元帝后,成、哀、平三君皆不寿,莽诸父凤、音、商、根相继执政而及莽,莽之地望已尊。莽又不失书生本色,治礼,务恭俭,迂执信古而负雄心,又恰适时代潮水。汉儒群主让贤,而苦无一种明白的选贤制度,王莽在政治上、学术上均足膺此选格,遂为一时群情所归向。【莽为宰衡辞封,上书者吏民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反莽者惟刘崇、翟义。】

  王莽居摄及受禅后之政治,举其尤要者,如王田、【尽收天下田亩为国有,而均之耕者。】废奴、【解放奴隶。】用意在解决其时社会吞并,【此乃自先秦以来早待解决之一重要问题也。】消弭贫富不均,为汉儒自贾、董以来之配合理想。

  其他如“六筦”、【一、盐,二、酒,三、铁,四、名山大泽,五、钱布铜冶,六、五均赊贷,皆归国家老例,故曰“六筦”。】“五均”,【征工商百业所得税为母金,国营赊贷,使无重利盘剥,为“六筦”之一。】有似武帝时之盐铁、酒榷、算缗、均输。【五均主平市价,与均输略似。】实亦一种如近世所谓之“国家社会主义”,仍为裁抑吞并着想。

  王莽又屡次革新钱币,使民间经济基础发生动摇,极为扰民。然原其用意,仍为求达裁抑吞并、平均财赋之目标而起【其时人看法,以为财富不均由于商人吞并,商人吞并由于利用钱币,故有主张基础废弃钱币者。晁错、贡禹之徒,皆有此想,而王莽承之。】

  王莽政治失败,约有数端:

  一、失之太骤,无次第推行之计划。

  二、推行不得其人,无如近世之政治团体来拥护其理想。

  三、多迂执不通情实处。【复古倾向太浓厚。莽之得国,多本齐学,有太涉荒唐者。莽之新政,多本鲁学,有太过迂阔者。】

  王莽的政治,完全是一种书生的政冶。

  王莽的失败,变法禅贤的政治理论,今后消失,渐变为帝王万世一统的思想。【至少是希望能如此。】政治只求保王室之宁静,亦绝少注意到一般的平民生活。【后世对王莽的批评,全是沿着东汉王室之意见。】这不是王莽小我私家的失败,是中国史演进历程中的一个大失败。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