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言情

酒香小农女她富甲天下

第九十六章 生长壮大

酒香小农女她富甲天下 芳述 3416 2021-09-27 11:50:00

  见林引旺的心情舒展了,他赶忙说道:“我照旧希望你能将那块地租赁下来,这样吧,旁边另有十几亩,是好地,我一起赁给你,一年给我一万斤麦子如何?”

  旁边的十几亩,林引旺适才也看见了,确实是好地,他思索了一下,颔首道:“行!”

  等林引旺真的去丈量土地时,才发现旁边的好地才九亩半。

  ——林凤祥就是这么个上不得台面的家伙,和林老大差不多,否则,也不会这些年被王家压了一头。

  若是换了别人,林引旺肯定就颔首了,但对林凤祥,他就没法大方起来,只肯给八千斤麦子的地租,林凤祥和他猛搞价,最后给了九千斤。

  林引旺提出承包期为三十年,毁约者一亩地一年赔偿一两银子,不签约就算了。

  他怕自家将桑树种好了,林凤祥乘隙收回土地,到那时,就算自己将桑树砍了,不也白白费了很大的力气吗?

  林凤祥见自己的小算盘被林引旺识破,立刻装着基础就没有这么想过的样子,很是英气地许诺:“大侄子想种多久就种多久,你说了算。”

  他也曾想带人去收拾过这块地,上面一层石头沙子足有两尺厚,下面另有一尺多厚是细小一些的泥沙,种树都欠好活,他实在是没措施,才会租给林引旺的。

  林引旺也有自己的考量,首先,这块地距离碱滩地不太远,打理起来方便,最主要的,小麦想养蚕,自家没几多地,现在加入相助社的人家也没几多地,桑叶有限,规模上不去,就挣不了几多钱。

  这块地的问题是太贫瘠,若是多施肥,桑树就应能长好。

  林凤祥家虽然也养了不少的牲口,但他自己就有几百亩地,严重缺乏肥料,虽然不会给这样的荒地施肥,因此才一直这样。

  林引旺和林凤祥签了契约,就带人拾掇荒地。

  张老太太家的地,就让林泽旺带人去栽种。

  听说林引旺雇人,村里闲着的都来了。

  这些人险些都拿过林引旺的麦种,还的时候,种种情况都有,有拿一还多的,也有一换一的,另有缺斤少两以次充好的,林引旺挑了那些多还粮食的人雇佣下来,干活的时候,故意透露组织相助社的事情,这些人果真都很感兴趣,纷纷要求加入。

  林引旺拿出契书让这些人签了,就带着去荒地植树。

  先将大石块捡出来,然后,挖树坑,施肥,栽树。

  原来地里的柿子树和核桃树,原来计划挖了当柴禾烧,结果另有人看上,按树苗钱买走了——比卖柴禾许多几何了。

  为了防止山洪再次冲垮桑田,林引旺还在地头挖了泄洪沟,将挖出的土填到种树的地方。

  地里的石头运回了碱滩地,拳头巨细的鹅卵石,全都用来铺院子,大石头建羊圈、猪圈,这时候人们舍不得买砖铺地,都是用鹅卵石的。

  荒地外貌的鹅卵石都让人捡光了,若不是挖树坑,也不会弄出这么多。

  铺地也没什么太高的技巧,另有人品不错的想来做工,签了契书,就帮着干这个了。

  如今,签契书的人家,有五十多户,已经占村里的四分之一了,但这些人的经济状况普遍欠好,穷人多,另有十几户赤贫的,但他们人品都不错,勤劳肯干,为人实在,热情好义。

  虽然土地不多,但农活照旧不少的,尤其是整地、栽树、挖井等,很费劳力。

  爹爹在外面忙碌,小麦在家也不闲着,她请石匠表叔弄了一个巨大的石碾,内径三米六,外径六米,她今年让爹爹种的甜高粱,准备用这个将高粱杆儿榨汁。

  石匠表叔忠民还以为小麦做这个是榨油的,他以前做过一个油坊的榨槽,因此,对小麦的设计提了不少意见,小麦虽然一再说是想将高粱杆中的甜水榨出来,熬糖用,他都不相信:“高粱杆儿是甜甜的,挺好吃,可那能榨出几多甜水?值得弄这么个榨坊?你这啥时候才气挣回资本呀?”

  小麦没法解释:“表叔,到时候,给你家送二斤糖,你别管我什么时候能挣回来,只管过年蒸糖包子吃。”

  忠民表叔直笑,基础不信。

  不外,忠民表叔的手艺真没得说,没有这么大的石头,碾子是三块石头拼接的,他衔接处严丝合缝,水倒进去也不会从漏洞漏出来——小麦原本计划用水泥补漏,现在看来用不着了。

  小麦拿了个萝卜放到石槽里碾了一下,发现效果比自己想象的差。

  表叔说:“看吧,想要榨出油来,必须弄个榨机,这边碾烂了,再放到榨机上出水。”

  小麦凭据表叔说的,又弄了一套挤压设备。

  最后,给了表叔一千三百斤高粱,表叔和他弟弟以及徒弟,做了一个多月才凿出石槽,又花了一个多月帮着做榨机,也是费了心了。

  今年大灾,还好表叔家里土地产出少,危机意识强,家里存的粮食多,才安然渡过灾年,但这一年,他险些没找到几多活儿,也过得提心吊胆的。

  榨汁房建好,就到了该养蚕的时间,自家的桑树,另有最早种植的一批桑树,已经枝繁叶茂,可以奉献出它们的绿叶了。

  小麦从空间商城买来蚕种,开始繁育。

  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这回小麦从容多了,雇来的人,也多是上次干过的熟手,各人配合越发默契。

  小麦将舅妈带入了蚕房,经过这段时间的视察,舅妈除了缄默沉静寡言,险些不说话外,做事倒是很利落,人也勤快、善良,对钗儿、墨儿都挺好。

  刚刚经过大灾,普通人家都极缺食物,家族中的人,好几个男人签了契书随着林引旺干活,女人们则眼巴巴地盼着小麦开始养蚕,好歹能混个饱饭,还能给家赚点小钱。

  如今,家族里以林泽旺、林新旺为代表,有八户人家签了契书。

  包罗林福旺,虽然这小我私家有点见钱眼开,但他老婆还不错,小麦打交道次数多了,发现她做事照旧有底线、有原则的。

  林福旺除了签契书,还发了重誓,才让他随着干活。

  小林家在林引旺这一代,一共有堂兄弟十六个,共九十六口人,如今签了契书的有八个,也就是除了林老大两个儿子、林老三两个儿子以及林全旺,另有两小我私家,他们都是随着林老三欺负过林引旺的,虽然他们也曾哭哭啼啼求原谅,但林引旺照旧没有接受。

  现在,他们都特别忏悔,也恨林老三蛊惑他们。

  小麦这季秋蚕,连带煮茧缫丝,也就一个来月,恰幸亏八月十五前结束,林引旺送丝到县城出售,同时给顾县令送节礼。

  顾县令瘦了一大圈,这次旱灾,朝廷的冷漠,老黎民的可怜,另有他的无能为力,都让他很是煎熬,他才开始当官,还不是冷漠、滥杀无辜的封建仕宦,而是心中尚存着一丝仁义的文人官员。

  顾县令特地在书房召见了林引旺。

  照旧刚开始送节礼时,林引旺有这个待遇,厥后都是让下人收了礼,随便打发几本书或者一些文房用品就了事了。

  顾县令仔细询问了乡下灾难的水平,以及林引旺的抗灾经历。

  林引旺虽然念书不多,口才还不错,又受小麦的影响,说到灾民的艰难之处,顾县令的眼圈都有些发红。

  “按你说的,照旧应该将灾民集中起来,向富户募集钱粮,集中赈灾比力好,都是我失职。”他很是懊恼。

  “老太爷也有苦衷,朝廷肯定不会追究你责任的。”

  顾县令照旧难以纾解:“我其时考虑不周,以至于你这样有善意也有能力的都不敢赈灾,是我的错。”

  “老太爷已经比此外官员许多几何了,咱们边上的几个县,原来也没有那么大的灾情,都怪那里的官员,除了朝廷的捐税,还加了好些的杂捐,比咱们这里的捐税多一倍还多,那些灾民是被掏空了家底,才遇到灾荒一点反抗力也没有。”

  顾县令的眉头紧皱:“你怎么知道?”

  “下雨后,灾民纷纷回家,我见不危险了,就在家门口开了个粥棚,路过的灾民吃了饭,也会坐下歇会儿,我听他们说的。

  哦,我还碰上一个念书人呢,就在北坡上的漪水镇,叫钱永,童生呢,都被迫出来讨饭。

  唉,念书人脸皮薄,不愿讨饭,他女人讨要来了,再端给他吃,就这样,还要用袖子遮着脸。

  我儿子见他实在不容易,特地多给他端了一碗饭,他才给我儿子说了自己遭难的话,他家原本有上百亩地呢,被黑心乡绅和仕宦勾通,敲诈勒索,几年时间,就败落下来,地也被攻克了,哎呦,他哭得可惨了。”

  顾县令先是气恼,紧紧捏着拳头,厥后长长地叹气,这种官员太多了,他也没措施,只能写信告诉祖父。

  林引旺告辞离开时,顾县令给了他两刀毛边纸,另有一本书:“这是我念书时用的,希望你儿子能好好领悟,争取早日学成。”

  林引旺又看不懂,但收到礼物,虽然再三谢谢,之后将书带回家。

  小槐在学校没回来,林引旺就把书给了小麦。小麦打开书,马上喜上眉梢,这是一本《论语》,但上面的空白处,全都是顾县令的条记和心得,他究竟是进士,又家学渊源,祖父、伯亲、堂兄都是进士,他伯父当年更是二十四岁就得了第三名的探花郎,所以,他家对科举考试的认识,是比平凡人要深刻得多的。

  书里还夹着许多顾县令的习文,以及什么样的题目应该怎么破题,解说得很是清楚。

  这比钱师爷给的那本《论语精讲》,更上一个档次。

  钱师爷那本书,吴先生看了之后,叹息一声:“醍醐灌顶,若我再年轻十岁,肯定再下场试试。”可见对偏僻乡野的念书人资助有多大。

  顾县令这本书,比钱师爷那本更好,更珍贵,对小槐来说,就是千金难求。

  林引旺听小麦这么说,对顾县令好感大增:“我当年头一回见顾县令,就觉得他是个好官,果真,爹爹没有看错。”

  把小麦逗得笑不行抑。

  卖了生丝,发了人为,紧张的秋收就开始了。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