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一块名为汉的简

第三十章 入乡随俗

一块名为汉的简 日月大同 3942 2021-09-08 21:44:13

  自从刘邦坐上天子的位置以后,他已经郁闷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刘邦手底下的大臣们在刘邦面前,太过“放肆”。

  天子的担忧

  事件的起因是有一次刘邦大宴群臣,原来是好端端的一场酒宴,结果却被大臣们给弄的不欢而散。

  刚开始的时候,大臣们的体现还十分正常,但是随着酒宴的进行,徐徐的,大臣们开始有点不胜酒力了,列位喝过酒男同胞们应该知道,一旦当你喝醉了,你的大脑和你的双手就不在属于你自己了。

  朝堂之上,一个个汉朝的开国重臣开始提倡了酒疯,有鬼哭狼嚎的,有狂呼乱叫的,更太过的,竟然另有人用随身佩戴的宝剑,去击砍大殿中的柱子。

  头疼啊,刘邦看着这一幕幕,很是的头疼。

  按理说,这种行为绝对属于大不敬,刘邦把他们抓起来治罪,哪怕是砍头都是可以理解的,可问题是刘邦有点拉不下这张老脸,因为这群大臣们的身份可着实纷歧般,在刘邦面前喝的七倒八歪的醉汉可都是追随刘邦赴汤蹈火的开国元勋,这天下有一泰半都是他们一刀一枪打下来的,而且其中另有不少人和刘邦是沾亲带故的老乡和亲家,真要动他们,刘邦着实有点于心不忍。

  但你说不动吧,也说不外去。

  列位想想,堂堂大汉帝国的高级官员,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喝醉酒,撒酒疯,而且照旧在当朝天子的面前,这成何体统?

  其实这事刘邦也怪不得大臣,因为纵容这群大臣们的人,就是刘邦本人。

  原本在朝廷礼仪这一块,之前的秦朝以及周朝是有很是细致的划定的,好比大臣们在面见天子的时候,什么级此外官员穿什么样的衣服,需要在什么时间走哪条路线去朝见天子,但是这套十分完善而且使用了上百年的规章制度在汉朝建设以后,却被刘邦给取消了,而理由则是秦礼太过严苛繁杂。

  自食恶果了吧,刘邦,让你图省事。

  就在刘邦叫苦不迭的时候,一个名叫叔孙通的念书人找到了刘邦。

  “各朝各代的礼法都有所差异,也都互有删减和增加的情况,所以不必和前朝完全相同,陛下,我愿意将古代礼法与秦朝礼仪相结合,缔造出一套适合我们汉王朝的礼仪。”

  刘邦听完以后,任重而道远的和叔孙通说:“你可以试试看,不外你可记着,千万别弄的太麻烦了!”

  叔孙通很清楚天子陛下的担忧是什么,主要是怕自己学不会!

  不腐的腐儒

  叔孙通,山东薛县人,秦朝时因学识渊博,而又擅长书写文章被秦政府看中,招他入宫为官。

  不外,叔孙通虽乐成入朝,但是却一直没有获得正式的官职,主要原因是叔孙通入仕的时间点很是不巧,其时正值秦朝末期,天下大乱,此时陈胜吴广已经揭竿而起,把整个秦王朝给闹的沸沸扬扬。

  起义的消息不久后便传到了咸阳城,自然也就传到了秦二世胡亥的耳朵里,列位,真是没想到啊,我们和胡亥竟然又晤面了。

  一日,秦二世胡亥招来了秦政府的高级照料商议平叛,其中包罗多位博士以及三十多位儒生,如此豪华的班底,足可见胡亥匡扶社稷之决心。

  “如今父皇刚刚撒手而去,楚地的叛军就趁乱攻入了陈县,今天在坐的列位都是饱读诗书之人,想肯定有高论。”

  叛军的枪杆子都快捅进天子陛下的嘴巴里了,这还得了,这些博士和儒生们可都是吃着四书五经长大的,维护国家统一的正统看法极其浓重,立即说到:“为人臣者,聚众造反,死罪不赦,希望陛下马上兴兵讨伐!”

  谁料胡亥一听,脸色马上就沉下来了。

  年轻啊,年轻!

  如果这是一个正常的君主,毫无疑问的,儒生们提出的建议是很是正确的,可问题是,这是胡亥啊,谁能号的准他的脉?

  眼看胡亥脸色差池,站在一旁缄默沉静了很久的叔孙通立马上前打圆场:

  “列位都说错了,如今天下四海升平,国泰民安,咱们的天子陛下又是那么的贤明(明主在其上),四方八面的人归附都来不及呢,怎么可能会有敢造反的人呢?”

  不仅精辟,而且照旧个屁精!

  到底是知识分子啊,说话就是纷歧样,叔孙通这一通马屁拍的胡亥十分受用,当下封叔孙通为博士,并赏赐丝帛二十匹另加一套珍贵的衣饰。

  古代的博士和现在的博士有所差异,现在的博士是学位,而以前的博士则是官位,秦汉时期的博士主要卖力掌管书籍文典,虽然博士二字古今有别,但是相同点照旧有的,那就是必须得是饱读诗书之人。

  叔孙通仅凭一次政治投机(拍马屁)就成为了胡亥眼前的大红人,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叔孙通即将平步青云的时候,接下来的一幕可就令所有人瞠目结舌了,这其中也包裹十分赏识叔孙通的胡亥。

  在散朝以后,等叔孙通回到住所,二话不说,竟然开始收拾细软盘缠,准备前往薛县投奔起义军将领项梁。

  列位在讥笑叔孙通之余,也请各人仔细推敲推敲叔孙通的举动,我们知道,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最后是以失败告终的,更不要说此时的刘邦项羽等人基础就还没闯着名堂,在这种情况下,叔孙通竟然选择放弃形势一片大好的秦帝国,转而跳入了起义军的浑水。

  只有一种可能,叔孙通早就预料到了胡亥和秦帝国的下场,继续随着他们走,那只能是死路一条,厥后的事实也简直如此。

  在项梁死后,叔孙通转投楚怀王熊心,厥后随着秦帝国的灭亡以及怀王熊心的遇害,叔孙通又加入了项羽阵营,等到刘邦进攻彭城的时候,叔孙通见势不妙又投降了刘邦,不外在此之后,他便一心一意的为刘邦出谋划策。

  看完叔孙通的生平,我们大致已经了解这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一颗两面倒的墙头草,同时,叔孙通也是一个识时务的念书人。

  我们常说念书读多了容易思维僵化,可叔孙通却不是这样的人,他虽满腹经纶,却十分擅长识趣行事,处事圆滑,别说三姓家奴了,五姓,十性又怎么样,“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才是叔孙通的人生信条,这一点和刘邦倒是十分相似。

  我们很难想象,品德道德如此的一小我私家,怎么可能制定出能登风雅之堂的礼仪呢,事实上,不仅是现在的我们,就连其时许多叔孙通的同僚也是十分的看不起这小我私家。

  专业对口

  在刘邦的鼎力支持下,叔孙通着手开始为汉帝国制定礼仪,可是如此浩荡的一项工程,仅凭叔孙通一小我私家是基础无法完成的,所以叔孙通决定找一些儒生做自己的辅佐。

  中国哪里生产的儒生最好,不用多说,鲁国。

  鲁国是孔夫子的老家,那里简直可以说是中国礼学的发祥地,比礼仪,比教养,放眼整其中国,没有比鲁地的儒生更合适的了。

  叔孙通的招生十分顺利,不久便招收到了三十多位擅长礼仪的儒生,但也不是每个儒生都愿意给叔孙通面子,不买账的也大有人在,好比这两位不识趣的儒生:

  “哼哼,先生啊,您追随过的君主不下十位,现在之所以飞黄腾达了,不外都是靠着劈面攀龙趋凤而已,您啊照旧走吧,不要玷污了我们!”

  这话说的虽然是正气凛然,可是叔孙通却不以为然道:

  “哼,两个不知变通的腐儒!”

  既然不愿意来就算了,横竖多这两个不多,少这两个也不少,带着三十多位儒生回到长安后,叔孙通马上召集了自己的一百多位徒弟开始制定种种礼仪方面的规章制度,为了精益求精,叔孙通甚至还从刘邦身边挖来了众多饱学之士,可以说是力求极致,至于最后的效果怎么样,要等到几个月以后才会揭开分晓。

  高祖七年十月(前200年),新年伊始,凭据划定,天下诸侯和群臣都要来朝拜天子加入岁首大典,此时又恰逢汉代三宫之一的长乐宫建成,在巍峨壮观的长乐宫前举行贺岁仪式,真可谓双喜临门,不外呢,如果在这么要害的时刻照旧泛起诸如“醉或妄呼,拔剑击柱”这种荒唐的行为,那么不仅是刘邦,恐怕就连整个大汉朝的脸都是挂不住的。

  天色刚刚破晓,大礼正式开始!

  唯我独尊

  仪式开始之后,诸侯以及文武百官在谒者的引导下,按序依次进入殿门,而廷内则排列着各式各样的战车,两旁虎视眈眈的是全副武装的骑兵,步兵以及宫廷侍卫,此外,大殿之上还摆放着着冷光凛冽的武器和炫目的旗帜。

  “趋”

  趋的意思是小步快走,这是为了体现对天子的尊重,在进入殿门以后,谒者一声令下,所有的诸侯百官凭据文武分列而站,诸侯,将军等武官凭据序次排列在西侧,面东而站,以丞相为首的文官则是排列在东侧,面西而站。

  此时,数百人的仪式现场鸦雀无声,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仪式的主角即将登场。

  叔孙通一共在仪式现场部署了九个礼宾官,他们的作用有点像现在举行婚礼卖力喊话的司仪,等到文武百官就位以后,礼宾官开始凭据前后站位顺序相互传呼,直到这个时候,天子陛下才乘坐着龙辇从长乐宫中徐徐驶出,接受群臣的祝贺。

  威严,这是何等的威严啊,在场的所有官员没有一个不被这威严的仪式感所惊吓到肃然起敬的,在万众敬仰中,大礼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项目,酒席宴开始了。

  首先,从诸侯王开始至六百石以上的各级官员需要依次向天子施礼庆贺,虽然了,整个历程必须是毕恭毕敬的,只有等到所有大臣施礼完毕以后,这才可以入座享用酒席,然后,唉,等等,列位文武大臣,你们怎么就喝起来了?

  另有呢!

  在天子刘邦和百官入座以后,凭据尊卑序次,诸侯百官需要站起来向天子敬酒,注意啊,这可不是让你和刘邦吹牛划拳的,在整个敬酒的历程中,甭管你是战功赫赫的诸侯王,照旧沾亲带故的老乡,出于对天子的尊重,你都得(只能)敛声屏气地低着头,一边敬酒一边赞美天子的好事。

  如果有哪个官员很是不开眼的喝多了,想要在这种时候耍酒疯,那么欠美意思,将会由专门卖力礼仪规范的监察官员把这些“礼外狂徒”给揪出来并把他们带离现场,而且严加惩治。

  斟酒九巡以后,随着谒者一声:“罢酒”,汉高祖七年的岁首大典在长乐宫圆满结束了。

  可喜可贺啊,真够累的,可算是结束了,看来天子的酒,也不是那么好喝的。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据纪录,大礼举行当日,竟然没有一个敢高声喧哗和行为举止失当的人,此情此景,就连刘邦这样大大咧咧的人也忍不住赞叹到:“今天的我才知道当天子的尊贵啊!”

  汉礼由此而来!

  --------------------------------------------------------------------------------------------------

  灼见

  许多外国人说我们中国人没有信仰,其实这是差池的,我们中国人是有信仰的,而且我们所信奉的信仰高尚的多也真实的多,这是一种溶在我们中国人血液当中的信仰,这个信仰叫做礼。

  礼是什么,究其基础,忠义仁孝,此四个字足以归纳综合。

  对国家,我们忠诚;对朋友,我们义气;对弱者,我们仁慈;对怙恃,我们孝顺。

  一小我私家连这些礼都没有了,何以做人?

  另外,礼另有一个很大的用处,就是把我们和那些无礼的人离开。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