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

我在北大学考古

第061章:通史陈列四十年

我在北大学考古 莫鞑 3051 2021-06-10 23:58:59

  苏亦年少却不轻狂。

  他不会呆子到三番五次的去指责通史陈列的问题。

  更不会拐着弯去映射什么。

  通史陈列是历博建馆以后,唯一的一个常设基础展览。

  前世,因为课题需要苏亦曾经对通史陈列做过相关研究,所以对通史陈列的情况,一清二楚。

  整个陈列,从58年建馆开始到99年因为历博大楼要维修而被撤展,风风雨雨四十年的通史陈列,终于落下帷幕。

  然而,这四十年间,整个陈列展,是经过多次大修的。

  从58年筹展到果真展出,不说外部的争议,内部的争议就蛮大。

  好比,关于中国历史的分期问题,就一直存在着。

  尤其是奴隶社会跟封建社会的分期问题。

  当年的建馆小组领导邓拓邓老就主张西周封建说,可最后照旧确定了郭老的战国封建说。

  前世,学界上关于这个问题争论纷纭,然而,这个话题在现在是不宜去说的。

  因为,78年6月12日,郭老离世。

  现在也就7月份。

  郭老离世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去讨论这个敏感的话题。

  除非苏亦是呆子。

  就算呆子都知道敬畏,更可况是苏亦。

  除此之外,通史陈列的问题,另有许多。

  好比,在斗争为纲的年代,鸦片战争都被描述成英国在美国的怂恿下对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战争。

  学过中学历史课的人,都知道这是知识上的错误,但是在当年这些文字就真的泛起在陈列展里面了。

  同样的问题,还泛起在跟南越关系的描述上,

  因为是同一个阵营。

  所以,展品就有唐代诗人沈佺期寓居南越时留下的诗篇,另有南越文学家姜公辅入唐考进士所作的《白云照春海赋》,用这些来反映两国的关系。

  其实,这玩意基础经不起考证。

  因为唐代,南越北方都被大唐的领土囊括其中,安南都护府就在这里。

  沈佺期所到的日南、驩州都是属于大唐,哪里来的两国关系。

  而且,沈佺期是被流放到唐朝的边陲服刑,用他来今世表人物用讲明两国文化交流,基础就不合适。

  在北大的越南留学生去参展的时候,都脸红了。

  除此之外,62年,通史陈列展出的时候,面积八千平,展品九千多件,其中不包罗说明文字,其中文物展就有八千多件。

  所以,王局长才说,通史陈列的文物并不少,因为文物展品都占到总数的92%了。

  其中,剩余8%的辅助展品也极其珍贵。

  好比拓片。

  有的自己就是文物,好比唐番会盟碑,原物在LS,馆藏拓片是清拓本。

  而,苏亦之前说图片多。

  其实也挺多。

  因为遗址、遗物、古修建这类地上文物,没法搬入展评,只能用照片展示,这种情况,不要说当年的历博,现在的各大博物馆也是如此,除非是遗址博物馆。

  除此之外,因为要体现中外经济交流,有些器物就在外洋,被老外所有,也只能用照片来替代。

  虽然,书籍也是重要的。

  在这个方面的选择其实也有问题。

  好比三国陈列中,就有曹植墓出土的器物。

  然而,这些工具只是能证明曹植是建安诗人,却无法证明他对五言诗的生长有较大的影响。

  其实这些都是小问题。

  大问题则出在乱糟糟的十年时间。

  十年时间,历博一度闭馆,为了复展做出大量修改。

  原先以王朝建设起来的陈列体系,直接被推翻,酿成了以农民战争开始的新陈列体系。

  就是只要是朝代,就必须要有农民起义为开始。

  这也是为什么苏亦之前会装傻说陈列关于农民起义农民斗争的内容太多的原因。

  其实,72年以后的通史陈列,关于这个部门内容已经被大大削弱了。

  然而,后面又有新问题了。

  又需要增补评法批儒的部门。

  75预展,78年,也就是今年才正式开放。

  这种情况下,通史陈列的问题太多了。

  多到都不需要任何一小我私家去专门挑刺。

  然而,谁又敢去专门挑刺。

  要不是,给中大的新生说策展,苏亦顺口提到通史陈列,被向左岸这个愣头青跳出来质问,苏亦才不会对通史陈列评头论足。

  虽然,这一切的起源都源于自己的口无遮拦,拿通史陈列来举例。

  苏亦在内心提醒自己,以后越发的要谨言慎行。

  这种情况下,呆子才会继续挑通史陈列的毛病。

  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故事,苏亦是知道的。

  幸亏,王老不是神宗他更不是苏轼,不需要暗讽,真要有意见,在学术聚会会议上有的是时机说,同样,论文有的是篇幅写,不需要在这里意气用事。

  古运权的提问,是好奇照旧挖坑,苏亦心知肚明,凭据他对这位北大学长的了解后者可能性比力大。

  既然古运权说他是好奇,苏亦权当他好奇,接下来,他亦如黄玉治期待的那般老持稳重,语速平缓。

  苏亦率先望向古运权,“虽然不知道古学长为何有这样富厚的联想,但学长有一点是说对的,那就是,叙事型展览这个术语确实是我一家之言,做不得准,但目前国内的文献很少有相关研究,甚至外洋的文献这个方面的研究也很少,不外我在北大的资料室里面翻看一些外文文献,其中就有关于俄国的人类学考古学领域三杰之一佛拉基米尔·乔基尔森,他在文献中就提及类似的看法,所以,这一次策展有时机让我来卖力,我就想实验一下另外一种策展体现方式。”

  佛拉基米尔·乔基尔森虽然不会在文献中提及叙事型策展。

  因为他只读过这位老兄的《阿留申群岛考古视察陈诉》,《勘察加半岛考古视察陈诉》这两份视察陈诉,而且,照旧因为梁思永先生的关系。

  但,这个时候,却不故障苏亦把对方拉出扯大旗。

  究竟,这个年代,苏联照旧老年老呢。

  尤其是开国初期,新中国考古事业都模仿苏联老年老的那一套,就算现在,这些痕迹也依然存在。

  这种情况下,把一个俄国人拎出来,更有说服力。

  然而,佛拉基米尔·乔基尔森因为历史的原因基础就不被俄国学界接纳,只好移民美国。

  但这种情况下,佛拉基米尔·乔基尔森是谁,被不被当年的俄国政府认可,这些都不重要。

  至少,在场的众人,除了梁钊韬这小我私家类学身世的考古专家,谁都不知道佛拉基米尔·乔基尔森是谁。

  然而,苏亦的解释,也基本上算是完成了。

  因为,众人现在已经知道,他所谓的叙事型展览,完全就是他自己一小我私家捣鼓出来的。

  而且,苏亦适才的话也回复了古运权的疑惑,他没有去质疑通史陈列,也无意去挑战现存主流策展的权威。

  他只是在实验。

  这种实验,也没有推翻现存的主流展品方式。

  是可以并存的。

  越是这样在场的众人就越发感兴趣。

  王老率先说道,“你都跟各人伙说说,你这个所谓的叙事型展览是怎么回事吧?它又跟现在历博的通史陈列,有何异同?”

  这种情况下,苏亦只能开始授课。

  “我看过一些论文,似乎有这样一个看法,就是说,陈列展览的目的应该有三个。”苏亦还没说完。

  又有人,发问,是黄玉治副馆长,他了为堵住古运权的嘴,率先发问,“哪三个呢?”

  适才苏亦回复古运权的问题,让他极为满意。

  现在,黄玉治不介意为苏亦保驾护航。

  有他的提问,苏亦顺势说,“研究、教育、欣赏。”

  他的话一出来,现场就有人咦了一声,是王老。

  王老说,“你这个说法,跟你的叙事型展览比,倒不出奇,但是归纳综合得挺准确的。”

  说完,示意苏亦继续。

  “我小我私家认为啊,通史陈列更多是强调教育功效,所以,许多有争议有模糊的地方都给出了尺度答案,从某种方面来说,通史陈列跟教材是同步的,把通史陈列当成教材来寓目都没有问题。所以,显而易见,通史陈列,并不是给专门的学者研究观展。”

  对于他这个说法,王老是接受的。

  所以,并没有打断苏亦的解说。

  “而,以欣赏为主的展览,这个方面,在美术展方面比力突出,咱们文物展几多都有教育跟研究的功效,我们这一次对河宕遗址的策展更多是教育为主,而非研究跟欣赏,后两者都是辅助的。”

  说道这里,苏亦终于把自己策展的焦点给表述出来了,不容易。

  这个时候,黄玉治副馆长又发问了,“就算如此,又跟你说的叙事型展览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是说相声的话,黄副馆长就是一个很是及格的捧哏。

  他的问题,与其说是问题,还不如说是引导。

  苏亦需要的就是这样优质的捧哏,沈明存在感太弱。

  杨式挺跟商志谭两人,也不太行。

  在王老面前,他俩还差点意思。

  黄玉治这个省博的代表,恰好合适。

  所以,在众人翘首以盼中,苏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莫鞑

谢谢【linm666777】、【戈顿钟云】、【八荒古剑】三位大佬的打赏,尤其是后面两位大佬,已经多次打赏,这几天好内疚,更新不稳定,主要是出门在外,作息杂乱,所以前几天经常熬夜更新,时常凌晨三四点更新,状态极差,今天开始恢复更新,嗯,另有这本书应该是不会太监的,只要上架的时候凌驾一两百订阅就可以继续写到完结了。   再次翻看一下,这一章的科普又变多了,可读性又不高了,烦。   只能下章调整了。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