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明天启飞

7 点高粱

明天启飞 铁八爪 2774 2021-04-28 13:11:45

  朱由校带人来到了红薯育苗田,这时候,笼罩的塑料薄膜已经拆下,只有一片细小瘦弱的红薯苗。

  用种子种植,照旧不行啊,太瘦弱了。也没此外措施,系统倒是有整块红薯卖,论个,一个一积分,顶多培育十几个苗子,而这种子,一小包就有上千颗。

  详细交接了刘继超红薯的种植要领,过几天下了雨,就要开始移苗了。

  先回家,想媳妇了。

  远远的听见郎朗的念书声,乔媚儿正带着一大帮大巨细小的孩子念书呢。

  也只能读了。

  一个多月的时间,朱由校东奔西跑,险些把整个京城八府转了一圈,彻底清理了一遍。

  该干活的干活,不应干活的,好比孩子,不足十三岁的娃全部都给朕念书去,干什么活啊,别讲原理。

  暂时老师都是由太监担任,太监识字的许多,给孩子做启蒙教学照旧能胜任的。

  课本是朱由校亲自校对,把许多不喜欢的工具全部删除,只留下识字的功效,再加上简朴的数学知识,印刷了几万本教材,每个学堂发一部门。

  然后,没纸了。

  这就是农业社会,连纸张也是奢侈品,这样大规模印刷,顶多能保证老师人手一套,学生吗,用树枝在沙土地上画吧,然后,高声的读吧。

  乔媚儿看了一眼天子,扭过头去,不搭理。

  这一离开就是一个多月,就留自个一个,哼。

  倒是乔真这小屁孩欢呼一声,一下子扑到朱由校怀里,天子是啥,咱姐夫啊。

  过完年才六岁的乔真,正是粉雕玉琢最可爱的时候,除了有点皮。

  朱由校乐呵呵的抱着他,轻声慰藉媳妇,直到媳妇转嗔为喜,一家人其乐融融。

  另有瘦弱的李启明,这段时间的休养下来,身体好了许多,但依然不像个十三岁的孩子,也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到未来。

  好生陪了媳妇几天,半强制的找人接替了她的事情,好生休养,已经五个多月身子了,该好好休息了。

  下雨了。

  春雨贵如油,一场所适的春雨,能让茁壮生长的麦子快速生长,能让刚刚撒下的谷子顺利发芽,也能让土地湿润,点种高粱。

  点高粱喽!

  踏着湿润的土地,挖开一个坑,把七八粒高粱种子种下,用脚把刚刚掀开的土盖回去。

  说起来简朴,做起来必须快,越快越好。

  高粱同样是传承了几千年的粮食,和谷子一样,是五谷之一。

  差异于谷子,高粱种子破土能力很强,适合挖坑种植,也可以用耧来播种,但用耧来播种,极为浪费种子,比点播要多用一斤种子。在这个饥饿的年代,能省下一点粮食,就省下一点。

  一斤粮食能干嘛?能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让人活十几天!

  高粱和水生植物芦苇亲缘关系很近,特别耐淹,种子发芽也要求土壤很高的含水量。但是蛋疼的是,高粱发芽需要大量的氧气,也就是土壤足够疏松透气,一旦地表透气性欠好,雨太大,或者踩太结实,就闷死在里面了。

  要求水,要求透气,解决起来很简朴,下完雨挖坑埋就行,埋好了不要用力踩就完事了。

  但必须快,挖好的坑尽快的把种子埋进去,尽快的把土壤盖上,才气保证高粱的发芽率。就这样,还得每个坑中下个七八粒种子才行。

  身体壮实的男人,在前面挥舞着锄头挖坑,一下一下,一步一步,和小跑似的。每天足够的食物支撑,让男人挥汗如雨,却绝不停歇。

  手脚麻溜的女人,在后面下种,弯着腰,垂着手,一手拎着袋子,一手抓着一把高粱,手指一动,几粒种子落下,脚下一推,新掀开的土壤盖回去,同样如同小跑一样。

  朱由校在低头旁观了一会,突然说道:“这裹脚,可是废了农村女人泰半的劳动能力!”

  前面挥舞着锄头挖坑的男人突然顿了下,他就是杨大牛,一把子力气,但身后的女人却不是他媳妇,他媳妇是个小脚的,干不了这活,领不了这份比力高的粮食。

  李允和搭话:“这裹脚的,都是不用干活的啊。”

  朱由校叹气,大明还好,裹脚的民民俗且没有大规模传到农村,后世清朝,那可是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女人都裹脚的。

  坚定的说道:“必须废了这个见鬼的民风,谁敢给自家闺女裹脚,朕一律不要!”

  李允和为难的说道:“陛下啊,这个……”

  他正牌媳妇裹脚,另有好几个妾,一样裹脚,结婚又早,最大的闺女都十几岁了,虽然也裹脚,谁叫人家是豪富大贵之家呢。

  朱由校愣了下才反映过来,招招手:“既往不咎,从今天开始!”

  李允和皱着眉头,问道:“那朝堂?”

  朱由校乐了:“你觉得,朕说话真的有人听吗?除了皇庄。”

  李允和无言,这锅得甩给万历,三十年不上朝啊,最基础的彰显权威的方式生生放弃了三十年,一代人都不止。

  别说他了,就算朝中资格很老的重臣,也是对天子的看法不清晰,做什么事情,各人伙一商量,然后随便通知下天子,就做了。

  至于天子愿意不愿意,嗯,人家压根不管好吧,连一些怙恃官缺失,都不补,任其自然。

  这么长年累月下来,天子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一个象征了。

  万历之后的光宗,倒是想做事,但臣子们习惯了啊,你要是英明神武还倒而已,问题是你啥都不懂啊,走你走你,别在我们面前碍眼。

  光宗之后的前身,倒是智慧点,知道借助大明体制的力量。臣子也怕了啊,天子照旧要有的,要是连续一年死两个天子,那大明整个运行逻辑都市死机。只能默默蒙受前身胡来,直到忍无可忍。

  天子突然开窍了,臣子其实是很欢喜的,天子才是天然的带头人,能智慧点,也不是坏事。

  但多年的习惯下来,对自己有利益的事情,虽然要鼎力大举支持,对自己没利益的事情吗,呵呵。

  之后做的一连串的事情,削藩,却把藩王的土地据为己有,但允许交税。

  怎么说呢,李允和有点迷茫,看不太懂。

  看不懂虽然要深入下去看懂它!

  这才是李允和泛起的焦点原因。

  李允和是不能回覆这个问题的。是不能而不是不敢,皇权的威严,起码外貌上的威严必须保证,这是封建体制的焦点,总不能说,你天子说话就是没人听,哪怕,这是事实。

  只能缄默沉静着听刘继超解说高粱。

  “这高粱啊,需种在阵势洼,水汽足的地方,产量比谷子高,上等田能打一口袋半,中等田也能收一口袋,下等田也可种,就算收不了高粱,这高粱杆子也有大用。”

  朱由校颔首,清理皇庄已经见过太多高粱秸秆做的工具了,从床板,帷,扫把,刷锅的刷子,甚至简陋的墙壁,屋顶,随处可见。

  “未来,红薯会彻底替代谷子,也会替代大部门的高粱。”

  刘继超可不信,但嘴上不敢说,只是唯唯诺诺。

  朱由校只得自己说:“这红薯啊,比谷子还耐旱,比不了高粱耐淹,但也不会像麦子一样,一场雨全废掉,尤其是,产量极高。”

  看着照旧不信的刘继超,朱由校摇摇头,这种喜欢研究的人,不见到实物,是肯定不信的,但可以先说说。

  “朕喜欢知无不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用羁绊的。这红薯,在最合适的土地上,是真的能亩产万斤的,虽然实际种植中,会主要侵占谷子地,还能种植在原本不能收获的土地上,产量呢,总比谷子高多了。”

  谷子产量如此低,高粱口感如此差,产量还不咋地。

  但险些所有的庄子,都留出了一半左右的土地来种这两种粮食,原因很简朴。

  滴雨不下收谷子,撑船打高粱。

  是指在小麦灌浆的重要时节,如果一直不下雨,小麦甚至会绝收,但谷子不会,依然能保住大部门产量。

  而在小麦收获的季节,一场大雨,就能让小麦彻底完蛋,所有麦子都市在麦穗上发芽腐烂,但就算地里的水能撑船了,高粱也能收。

  这就是靠天用饭的农业社会。

  靠天用饭的准确解释是:老天爷不让咱吃麦子,咱就吃高粱小米。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