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实生活

撒满星星的窟野河

第二部 土壤 第二章 (十一)

撒满星星的窟野河 珍珠蔡 1479 2021-06-14 16:21:56

  一九九六年的五月,西伯利亚气团徐徐从内蒙古向外蒙古而去,天气即将变热,但一早一晚另有些冷气。有些迫不及待的女人们,已经穿上裙子。

  三号的中午,所有人都感应一阵剧烈地响动,屋顶先横向摇晃又上下颠簸,那一瞬间,没有人来得及思考,本能地往院子里跑,跑出去发现院子里已经聚满人,这才团体名顿开:是地震啊。人们一下亢奋起来,情绪激动地倾诉着适才那几秒钟的惊心动魄:正躺在床上的被摇到地下,坐在炕上的吓得直接蹦到地下,怕房顶踏下来压住;有的人手里拿着工具差点摔倒。其时蔡玉梅正在家里扫地,听到房顶像是压过一辆火车般“翁隆隆”地响,吓得她跑到院里直往房顶上看。这次地震晃动连续不长,没有造成太严重的地质伤害,却把久未经历自然灾害的人们吓得够呛,惊魂未定的人们像抢险一样,争分夺秒地从家里把吃的用的都搬出来,在巷子里搭建起临时窝棚,不敢再回屋里睡觉。

  杨二姊曾经教过孩子们地震怎么逃。那几回,晚上的天空突然酿成奇异的绛紫色,这奇异的天象引发好怕不安,对灾难的恐惧触发她童年的影象,几十年前家乡的地震压死她腿脚未便的祖母,灾后很长时间他们一家都在受饿,连喂猪的草都要抢回来给人吃。每次预感要有地震时,她惶遽不安地部署着,发生在白昼如何躲避,深夜里又如何逃生……这回可真的遇上了。

  搬到外面住以后,人们才把心放踏实,谈论起可怕的自然灾害。远一些的是老一辈才知道的西脑包发洪流,那时水土流失很严重,大片土地沙化,连续大雨极容易形成巨大的洪流,那年的西脑包水灾导致不少伤亡。二人台戏剧里有折唱段就叫《水刮西包头》。

  光绪三十年整,众明公不知情;

  众明公请坐下,听我说明白;

  看只看,瓦窑沟里不住洪流行。

  当天一疙瘩瘩云,空中捣雷声;

  劈面站下一伙人,望也望不清;

  看只看,二龙戏水要刮包头镇。

  火烧“如月号”,水刮“德茂兴”;

  洪流刮了个回回馆,捎带了个跑堂的人;

  看只看,满堂的家俱刮了个净打净。

  水刮五原厅,刮了两个站岗的兵;

  路过刮了个锡蜡铺,捎了个剃头棚;

  连三圐圙刮了两个落娼的人。

  水刮“祥泰吉”,刮得实苦情;

  淹了个口袋房,刮了些黑毛绳;

  看只看,把一个毡房刮了个净打净。

  水刮“同祥魁”,洪流实在凶;

  刮下一只大油柜,盖住了西城门;

  看只看,西滩的人们一个也活不成。

  水刮“永合成”,刮得实怕人;

  刮下个大油梁,凿开了西城门;

  看只看,西滩的人们一个个逃活生。

  铁锁子放声哭,哀告众弟兄;

  谁能捞住我闺女,奉送十两银;

  看只看,西包头竟没个会水的人。

  屈死鬼放声哭,惊动大行中;

  狼嚎又鬼哭,各人不得安宁;

  看只看,西包头城里就把个幽灵送。

  将军传下令,追问大行人;

  这一次西包头刮了几多人?

  有的说八百多,有的说一千另有零。

  最近的一次应该算灾害。中年的邻居们回忆起,那时巷尾二十三号院有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太久没吃过饱饭,当她能再次吃上黄米糕时,竟一口气吃下七个撑死了。过往的故事让人们颇有一番伤感,但增进了邻居间的情感交流,避震的这段时间各人吃住在一起,聊出许多的陈年旧事。住了半个月的地震棚,再没有余震发生,才放心地搬回各自的屋里。

  这次地震造成的修建物损坏并不明显,大部门结构没有受损。张平平住的眷属院原先是一位国民党军官的私人宅院,解放前逃离台湾后被政府收缴。方方正正的四合院,四面衡宇全是砖木墙体,每面墙里面都插着几根柱子,地震水波似的晃动丝毫没有造成墙体的变形和坍毁,人们不由得表彰起当年造这所院子的国民党军官和他请的工匠。据说有些巷子的衡宇损坏严重,政府借此时机推进旧房拆迁革新,拆迁的文件没多久就公示下来,意味着,这院子和那颗着名的百年老桑树即将消失。

  地震事后不久,丈量队就来到院里,挨家挨户丈量衡宇面积。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