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实生活

撒满星星的窟野河

第一部 迁移 第二章 (九)

撒满星星的窟野河 珍珠蔡 3498 2021-06-06 09:52:09

  一九三五年,绥远地域正遭受着连年的天灾人祸。干旱引起虫灾,又连带兵匪作乱,坏事接二连三的侵扰着黄河对岸的河套平原,托克托镇、毕克齐和准格尔旗地域的灾荒最严重,肥沃的土默川平原被连年的灾难炸干油水。土地干的连最不怕干旱的糜子、黍子和莜麦都收不下几颗,只有村头河沿上的胡麻树结出些干巴的胡麻籽。农民们撅起屁股在地里头忙乱上一年,到头来连生活的工具也收不够,地里的老鼠都饿得瘦精精的。

  杨家不知从第几代来到准格尔旗,如今过到杨老爹和杨老娘这一辈儿。俩人养着四个闺女,两个小子,杨老爹是村长。可是,连年灾荒搞得村长跟各人都一样,日子变得一年比一年艰辛。杨老爹跟老伴商量,家里的闺女都十来岁了,能往出聘两个了,好让家里的日子能松快松快。正好有个远房亲戚前阵子跟他们提过一嘴,要给他们的闺女说个主家。老俩口合计先把大闺女聘出去,明后年再把二的、三的都聘出去。

  杨家的大姐偷偷相中木匠杨柏林的大儿子,谁想去年被弄走投军去了。杨柏林家里最年富力强的人一走,剩下老两口和两个七八岁的弟妹,吃喝都快接应不上了。杨柏林趁着老婆没注意,把小闺女卖给山西来的人市井,老婆知道后快哭疯了。谁都知道,投军走的人,没几个能在世回来,杨家大姐不知道能不能再见上她相中的那个男人,又可怜他留下的这一家亲人,经常偷摸地去照顾着他们。

  “我不聘!你们就是想把我们卖了,换成吃喝!你不是村长么,有能耐你想措施了哇,就想起卖闺女?”杨大姐个头儿不高,人长得敦实,她一听到父亲的话,情绪就变得很猛烈。原来她刚挖出些粗棒子面要和野菜团子,结果一把就把面盆摔到地下。她摆出那副信念坚定绝不嫁人的模样,几个妹妹弟弟都知道咋回事。

  “你娃娃咋说话了,尽说些没良心的话,甚叫卖了?我跟你妈把你们拉扯下这么大,亏待过你们没有?”杨老爹坐在炕头上,手里抓着一根风干的棕色马尾巴,骨头的一端已经被抓揉得油光锃亮,他边说边用力抽打着全身上下的灰尘。“问也不问人家咋样,就说不嫁。你这个脾气,多会也不改!再说啦,闺女大了早晚就得许人呀,还能就在家里头呆的了?……看看你这脾气给惯的,怪道人说女大不能留,留来留去留成仇……载话是老话哇,可不是我说的话……这家人家在托县住的了,跟咱们还沾点亲戚,底细咱们清楚。当家的一直往外蒙跑买卖,人家过得比咱们强……你看,我们肯定给你踅摸好人家了哇……”

  “我不聘!你当个村长咋就连肚皮也填不饱,你咋当的?”

  “你看你这个老汉,啊,载闺女们一个个的,都让你给惯成个甚啦?啊,那个甚甚甚,大人一说话就顶呛!从小就这么个样,我说你的时候,你听了?你们多会听我的话了?你可可现在,啊,载还行了,载咋弄了?”杨老娘也是个急性子,说话一着急嘴里就不连利,老是带个“甚甚甚”,话也常被她说得颠来倒去,孩子们经常搞不清楚她到底要说什么,只知道她又着急了。

  “村长能让地皮长出金元宝来?娃娃们,外面的事情你们哪明白了,这些年,当官儿的换了一茬又一茬,冯玉祥走了马占山来,谁认我这个村长了?搞欠好闹整到最后,还得让阎锡山把咱们收拾了!这些货们雁过拨毛,吃完抹擦抹擦跑了他了,着急临走还搂你一爬犁,这当下谁还不是瞎子拉二胡——自顾自?这俩年年景不行,地皮又让他们搜刮得净光净,唉……这些事情你们哪明白了?懂个甚?大大给你部署个好去处你不去,你这个娃娃是拧巴甚了?”杨老爹疼爱他的子女们,从小打不舍得打骂不舍得骂,硬话也很少说一句。

  “你咋不问问她们几个,硬逼我一小我私家了?”

  一家人全不吭声。

  杨老娘开口打破了寂静:“那个甚甚甚,那,二姊儿,你咋想的,嗯?……妈妈不是逼你啊,你这个娃娃,别甚事也不说话,跟老三一样样儿的!那两个是太能说,一个比一个能顶嘴,你们俩是闷葫芦,一个比一个不吭气!横竖你跟你姐,擦前抹后的,都得往出聘!”

  “唉,你不要说她这么冲了哇,闺女也是不想离开家哇。”杨老爹说。

  十七岁的杨二姊长得很高挑,没人给她量过个头,她不知道自己有多高。孙子们给她量的时候是一米六六,儿媳妇说她以前更高,老了圪绌了。

  她依然不吭气。她也不知道托县在哪,有多远。

  “问一个不作声,问一个不愿意。把你们从一尺来长养下一人来高,就不能极点儿用?啊?那个甚甚甚,白白养下这么多闺女,我们还能用你们甚了?是能指望你们养老送终、坟头烧纸火了,照旧能指望你们传宗接代、往回搬金砖了?”四妹妹看见老娘又厉害起来,溜溜地已往在老娘身上来回揉搓着,像小猫一样。

  “你别鼓捣我!”老娘一把把她推开。

  “娘娘,前几天村口那对日本老婆男人在咱们村干甚了?中国话说得挺好听的。”

  “干甚了,准备量好地方打你呀!”杨老娘胡乱使气骂的,她哪知道什么时候会打仗。前几天泛起在村里的那对日本男女,惹起村民们一阵瞎议论。人们说是这小日本也真是邪性,跑这么远天远地的,见甚稀罕甚,有用没用的工具都照得模样画下来。逮住老人娃娃问这问那,像是甚也没见过。

  “老大老二,你俩要不再想一想……也不是大大妈妈心狠呀,闺女大了,肯定得出门子了呀,家家不都是这样?”四妹妹再打岔也没用,两个姐姐都盼着平和的老爹能说句留人的话,看样子,他这回也是铁了心的。

  “大,托县在哪了?”杨二姊一双小脚直立着,闷不作声地在屋角站了半晌,这是她冒出的第一句话。

  “离咱们这一百里地哇,驾上驴车半天就客了。闺女,以后还能回来了哇,离得又不远……”杨老爹了解自己的二闺女,她说出来的话,都不是随便说的。

  “他们家给几多钱?”这是第二句。

  “说是能给三十块大洋,二姊儿,大大可不是卖你们啊,从古至今都是载样的哇。”

  二姊又不说话。

  任谁的人生不也是未知的?杨老爹和杨老娘是光绪年间生人,杨家姊妹兄弟们于二十世纪初陆续出世,这一家人只是四亿民众里微不足道的一分子。自清末以来,国家正经历着千年未遇花样之变,人人如末世危卵,谁又能部署谁的命运?如杨二姊这般生而贫贱如草的女孩,性再坚强,又如何能以一已之坚韧反抗时代呢?

  几年前的秋季,日本侵略军占据了东北三省的广袤土地,又步步紧逼,向华北地域侵蚀,国家局势瞬息万变,形势危在旦夕。全国闹学潮,歇工,阻挡当权者的种种叛国行径,抗议政府无能,外省一片乱糟糟。与包头隔黄河相望的托克托县,处在蒙古贵族势力的治辖之下,部门地方权力层与军阀势力斡旋的同时,也在与日本军方勾通,数年间战火不停,地方黎民离乱不堪。

  从古至今,岂论时代如何风云诡谲,一息尚存的黎民,日子还要依照理想人生去计划。这一年的张世良还不是张大爷,是位相貌规则义气风发的小伙子,也没有一瘸一拐,两只大眼炯炯有神。正当谈婚论嫁的青春年华,张世良在媒人和父亲的陪伴下,穿着灰色斜襟长袍,头戴狗毛翻在外面的厚皮帽子,提着三色礼来杨家提亲。杨二姊算不得漂亮,张世良家也算不上穷,杨家彩礼要得也不重,三十块大洋就行,双方很痛快地订下亲事。

  半年后,张家派人来娶亲。

  一九三六年早春,准格尔旗的太阳和五十年后张平平在沙土坡上晒得太阳一样,白剌剌的照得人满身暖融融。送闺女的时候,杨老娘跺着满地的鞭炮皮嚎啕大哭。说是只有百十里路,那是何等遥远的路啊,今后可能就是生离死别,闺女嫁出去就由人家摆布,哪里再有自己说话的分。

  “二姊啊,妈妈不舍得你呀,家里头数你最勤快呀……这些年里里外外,你抵得上个男人哪,你给妈妈做了几多事情啊,呜呜呜......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进了人家的门,就是人家的人,死也是人家的鬼……闺女啊,你小我私家好好照顾好个儿,干活别那么实心眼儿,受气不要想不开啊……妈呀,老天呀,女人的命呀,我多会想把你们都弄走了?我一个也不想让走呀,啊,呜呜呜……天底下哪有妈不想要闺女的呀,能咋了,能咋了……我那亲亲的二闺女呀……呜呜呜……”四十六岁的杨老娘不觉哭倒在黄沙滩上,用手捶打着满地黄沙,她不想送走这个从小就不声不响,只会闷头干活的好闺女,去了别人家里受气也没人能看见,女人啊,就得这么过呀,爹娘把自己嫁到杨家时,也不外是个十来岁的娃娃,可不知道,闺女能不能像自己一样,遇上个好性子的男人。

  杨二姊独自坐在车棚里,眼里紧憋着快要涌出的盈盈热泪,使劲抿着双唇,双手攥成拳头,悄无声息地踏上离家远嫁的路,任凭母亲的哭喊声渐行渐远。她全身穿着红衣裤,乌黑油亮的发髻从后盘起,插着一只穗子直晃的金簪,脚上蹬着三寸金丝绣花彩凤履,现在她看起来像位金贵的小姐。身边放着贴身的包裹,杨老爹和杨老娘给她放进去一把钢刃剪子,一把两头齿子尖锐的楠竹蓖梳,针线工具,几件首饰和一些纸钞,她要带着这些工具去给人家当媳妇。杨二姊知道,这一走恐怕难得再回来,她没有勇气转头看爹娘。大灰驴拉着的木头车轮“吱嘎吱嘎”转动着,碾压着满地的沙蓬蓬草,被压出汁水的草颜色变得更绿,车轮留下两条向北的辙痕,载着她奔赴黄河对岸。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