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实

一场无人幸免的意外

第一章 第四节

一场无人幸免的意外 袁芬奇 3253 2021-03-25 19:12:43

  不得不说,我就希望能有这样的冲突和差异的思考方式。眼见有人处于尴尬境地,我可不希望因此影响同事们讨论的积极性,于是赶忙说道:

  “也就是说,我们目前照旧无法判断凶手的动机,是吗?”

  众人陷入思维困境,他们划分看向适才猛烈争论的二人,微微颔首。

  “列位,我们是不是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凶手是如何进入死者家中的呢?如果凶手在死者家中事先进行埋伏,他肯定需要撬锁进入,这样一来死者回家后肯定会知道。就我们视察了解,以死者的性格来说,如果他遇到这种事,一定会进行还击,所以争执和打架必不行少,如此一来,伤口就会在身前而不是身后,况且我们知道,现场基础没有任何打架的痕迹!除非……”

  副队长吴新终于开口说道,众人从适才的问题迅速转入这个问题,险些还没反映过来,他又紧接着说,“除非熟人作案!列位有没有考虑过,如果凶手和死者认识,凶手就能够轻易进入到死者家中,在死者毫无预防的情况下,找时机从背后进行偷袭,行动利索一点的话,打架会在极短的时间内结束,也就不会有什么痕迹!这是其一;其二,正因为是熟人,居住在本小区或者经常收支死者家门,能够充实了解衡宇尤其是房门的结构,才可以顺利完成密室部署;其三,凶手对整个小区的社会情况有一定水平的了解,而熟人身份让他在行凶之后,即便被发现也不会引起过多的怀疑。”

  听完副队长这一席分析讲话,聚会会议室一改沉闷,马上沸腾起来,各人面面相觑,窃窃私议,颔首称是,眼神还不时看向吴新,很明显,各人对于他这个答案深表赞同。

  至此,第一个火花已经降生。

  就在这时,一个微弱的声音响起,打破了目前的沸腾状态。寻声而去,看见一位年轻的同事,我甚至怀疑这声音是来自他,但又确实是他,我对他险些没什么印象,一位平时毫无存在感的同事。

  “其实吧,我倒是觉得这个密室,或许并不难解开!”技术中队李咏春这句话声音虽然小,但一瞬间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俨然学生时期老师突然走进教室时的状态,聚会会议室变得格外平静,各人都在期待着他继续讲下去。

  “哦?”和各人一样,我饶有兴趣地看着李咏春,“说说看。”

  “我家以前也是那样简朴的锁,上大学那会儿,我痴迷于推理小说,也会实验着自己制造一些所谓的密室,我就曾经拿自己房间做过实验,结果并不难实现,各人请看……”他指着面前的资料,扫视众人一眼,众人纷纷低下头去翻阅自己眼前的资料,静静地听着他分析,“要害就在于这个反锁旋钮的形状——椭圆柱体,它能够让细绳套在上面,然后将绳子绕至房门边上,等到房门关上之后,用力拉扯绳子,绳子发动旋钮,就能乐成让门反锁,从而形成密室。”

  “可是房门周围的门框有一部门凹槽,恰恰仅够门与门框闭合,加上死者房间的隔音革新,门框四周也有橡胶垫圈,当房门闭合严实之后,线就会经过多次直角弯折,这种情况下线是很难扯动的,险些不行能!”一位同事立刻提出质疑。

  这一质疑很对,这是知识,我其时见到门锁的第一眼,就在脑海中实验过,正是由于这一点才宣告失败,我倒想看看他怎么解释。

  “不,不是四周,只有三面!房门底部的橡胶垫圈在门体上面,从资料上可以看到现场的图片,各人可以仔细看一下。而且,准确来说,细绳是套在旋钮的下方,如果是这样,只需要一个支点,将绳子绕到底部,就能轻松从下面拉动绳子,而橡胶垫圈在房门底部形成U字型,也只会让这个历程变得越发容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死者房间那扇门背后,恰好有一个可以成为支点的挂钩!”似乎由于紧张,他吞了吞口水,然后立刻接着说,“现场勘察的同事应该没有拆掉死者卧室房门进行检查,但如果我没说错,死者房门底部一定还留有作案时发生的痕迹线索。”

  听到他这句“恰巧”,我名顿开。当初在现场,看着掉落在地的毛巾衣架时那种不明所以的疑惑马上明晰起来:为什么毛巾衣架会在卧室门后面,而不是卫生间或者盥洗台?莫非是为了掩饰门后面的挂钩?挂钩正是密室完成的要害!

  啊,原来,凶手不是从靠近门锁的那一面走线,而是舍近求远,从房门下面走线,这样就说得通了。我在心中为自己的愚钝暗自叹息。

  “但是支点的位置……过高的话是不容易拉动的吧,我们居家挂钩的正常高度,可以实现吗?”技术中队队长秦一鸣仰着头,率先说出了自己的质疑,在脑海中努力思索着这个要领的可行性。

  资料中没有现场的挂钩照片,所以各人都无法确定这一要领是否有效,李咏春也被问得哑口无言。

  “这一点他是对的!”我注视着李咏春说到,“现场情况我看过,挂钩高度比门锁高不了几多,只是我其时考虑到死者身材矮小,才没有起疑,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

  不得不认可,李咏春的解释很是清楚准确。我自己在脑海中将他推测的作案手法完整地演示了一遍,结果证明确实可行!

  第二个火花。

  我忍不住为他拍手,在我的发动下,聚会会议室徐徐响起热烈的掌声,我默默地看着无所适从的他露出腼腆笑容,心里暗想:看来推理小说也不是一无是处。

  “但是列位,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我环视众人,有些不自信地问道,“平时你们的毛巾会晾在哪里?”

  众人面面相觑,随后各自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卫生间……”

  “洗手间……”

  “阳台……”

  “卧室……”

  “卧室?”竟然泛起了一个自己不想听到的答案。

  “对,我家没有阳台,卫生间又不见光,所以也是晾在卧室门后。”

  我明白,这位同事之所以说“也”,是因为我的质疑。看来突然发生的联想,并没有让我获得想要的答案。

  我默默所在了颔首,不再说话,但心中一直铭心镂骨。

  第二天,我们立刻派人去现场进行确认。一是门底的痕迹,二是死者的生活习惯。

  没过多久,侦查员急遽赶回,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还没来得及将单反相机里的照片导出来,焦急期待的同事们便围了过来,争先恐后想要一看究竟。而我则期待着另一个视察结果。

  “怎么样?”

  可侦查员无奈地摇了摇头,带着些许无奈叹气道:“唉……那个张晓,对他爸的生活险些一无所知,更别提将毛巾晾在哪里这种微小的生活习惯了!我甚至明着提醒他,可他坚持体现没有印象!”

  相机最后传到我这里,我心有不甘地看着相机里的内容:果不其然,房门底部玄色橡胶垫圈上,赫然显示出两道细细的灰玄色痕迹,其中一道险些都要切断垫圈!

  我看着屏幕上这两道细痕,却似乎两道宽阔的车辙,一路向前,指引着我们通向不远处的真相。

  然而,事情并不简朴,我们离真相并没有更进一步。尽管我们知道凶手是死者熟人的身份,也知道作案手法,但接下来的视察并不顺利,似乎是空欢喜一场。

  经过我们视察,死者张建军的人际关系并不庞大。

  首先,他的儿子没有作案动机和作案时间,可以排除作案嫌疑;其次,凭据视察显示,张建军的几位票友,与他没有任何经济上的往来,也就不存在经济纠纷。况且,凭据他们票友的话说:现在这年头,谁家也没有穷到揭不开锅的田地,犯不上去偷窃,甚至杀人;最后,我们了解到,张建军平时行事大方,如果谁找他资助,他从不会拒绝,在切磋曲艺之余,无外乎下下棋吃用饭,用饭也经常是张建军请客,只是在一起下棋的时候,他说话有些难听,偶尔还得理不饶人,这是各人对于他的一致评价。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理由能够让人起杀心。以至于得知张建军遇害,他们几个票友也都感应惋惜。

  而关于张建军诸位票友的时间轨迹,视察也遇到困难,从他们的口述中得知,这些老人们要么独自晨练,要么独自买菜,要么只有老伴儿作证,要么歌友两两相互证明,作为不在场证明基础不具有说服力。而且现在距离凶手作案时间比力久远,加之他们年事已高,有些老人基础无法回忆起当天的运动轨迹,甚至有些老人的影象力泛起偏差,将“今天的事”说成是“昨天的”。

  如此一来,我们的视察陷入困境。如果说有什么比失望更让人难以接受,那一定是充满希望之后的失望。

  我隐约感受到,同事们周围围绕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挫败感。我多年的事情经验告诉我,这个时候需要有人站出来,实时资助各人调整心态,抚平这种失落,领导他们熬过这个至暗时刻,重新点燃渴望胜利的欲望。

  虽然我不擅长这种事情,但学习和模仿照旧不成问题,况且我自己也身处其中,清楚地知道各人是什么感受,我也深知我们肩上的责任和使命。于是,我以一名普通人民警察的口吻,动之以情,以一名刑侦大队长的口吻,晓之以理。

  至少,在我的内心深处,我渴望一个真相。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