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兵韬

第六十七章 治边三策

兵韬 归有期 2257 2021-03-29 07:35:00

  第二天,一个小黄门来传令李恪去上朝。

  李恪则起了个大早,今天可能就是利益角逐的要害时刻了,可千万不能掉链子。

  到了大殿上,众人都到了,汉灵帝还没到。李恪识趣的找了一个宫门旁的末位站着,静静地等。

  “李府君,陛下要见你。”一个小黄门悄悄地来到了李恪身边,低声说道。

  李恪很惊奇,汉灵帝又搞什么幺蛾子?马上上朝了,有事再说欠好吗。

  但他照旧随着小黄门走了,来到了大殿后面的一处宫殿。

  “李恪,你马上要回并州任职了,可有什么治理领土的措施?”汉灵帝慵懒的瘫在了龙床上。

  李恪想了想说:“臣有三策,可永绝边患!”

  汉灵帝来了兴致,说:“细细道来。”

  “自古以来,这边患就是难以制止的。无论是商周,照旧先朝都很难隔离。但这是为什么呢?”

  “常言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话是有原理的。因为外族的语言和文化与我们大汉差异,而且游牧民族没有稳定的粮食来源,只能侵略物质富厚的大汉。”

  “外族没有咱们大汉的文化,不考究什么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没有天地亲师的看法。虽然他们和我们的外貌差距不是很大,但是内心的差距早已天差地别。我们是人,而他们是兽。”

  “禽兽们看到一件好的工具时的第一想法是抢夺它,它们不会在意这个工具原本属于谁,它们只在意自己能不能获得它。”

  “如果不能改变这里的差异,外族永远都是外族,纵然和我们的子民生活在一起,它们也是外族。”

  “语言也是一种差异,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连语言都纷歧定尺度。听不懂他们的话,我们可能就连他们表达的善意都接受不了。我们就不能友好的相处,战争必不行少。”

  “日常生活中,免不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同,如果发现语言都不通,那么人们就会自发的排斥它们。被伶仃的人一经煽动,它们的心里就会遍布恼恨的情绪,随后进行疯狂的抨击。”

  “另有少数野心家,一心想要入侵中原,来追求他们心目中的丰腴之地,或者成就他们自己的野心。有这一类人在,我们就要时时刻刻的防着他们。”

  汉灵帝听得迷迷糊糊,这里面许多工具基础就不是他能理解的。纵然李恪将文化等惊奇讲的明明白白,汉灵帝也不能接受。

  这就是时代的代沟,也是花样的代沟。他们清闲的太久了,基础就不知道世界之大,他们以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殊不知只是世界中的方寸之地。

  李恪咽了口口水,继续说:“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了,边患永远都在,只是什么时候发作的问题而已。”

  “朝廷好几代以前就有收外夷为己用的想法。当匈奴为劲敌的时候,朝廷扶植了鲜卑和乌桓。当北匈奴灭亡时,鲜卑和乌桓已经决胜大草原了,开始对着我大汉虎视眈眈。”

  “所以驱虎吞狼之计对于边患只能是时政,而不是长时间推行的政策。驱虎吞狼,用以初期削弱外族实力照旧很须要的,我们不能以一己之力来面对全部的外族。”

  “在他们打的两败俱伤之后,就是咱么收割的时候,逐个击破,可比同时面对所有的外族好得多。”

  “但是,击败外族之后最重要的举措,就是移民。这个举措可比击败外族重要多了。只有逐渐将他们同化,才有可能使他们忘记自己的民族,把自己当做一个汉人。”

  “所以,臣的治边三策,第一策就是。驱虎通狼,同时起兵武力削弱外族的实力,劫掠他们的人口和牲畜,最洪流平的壮大自身以及削弱外族。”

  “虽然,这个战略不能太过于激进,激起了外族的反抗,反而被群起而攻之就欠好了。大棒加甜枣,武力与怀柔并济。”

  “第二策,移民拓边。朝廷将黎民移到并州,开发农田,兴修水利,冶治荒原化。”

  “臣自小在并州生长,那里的土地并不都是贫瘠之地,另有许多的盐碱地。只要加大开发力度,并州富贵水平不输司隶。”

  大汉十三州,幽州黑土地很是肥沃,只是战乱使得那里收成淘汰。

  再就是八百里秦川,关内平原和河西走廊,另有冀州。这是粮仓。

  并州自己条件并不比这些地方差几多,只是因为有山地,和外族的侵袭,导致并州成了苦寒之地。

  “这一策,虽然前期需要朝廷派遣人手安置流民,另有各地粮草源源不停的输送,但是一旦功成,陛下将会成为比肩文帝和武帝的贤明圣君!”

  “这第三策,收效最慢。就是将教书先生以及一些通晓事理的学子移到并州,将外族同化,让他们学习我们的语言,接受我们的文化。让他们接受自己是一个汉人的事实。”

  “同时让他们通晓儒家经典,消磨他们的野性,让他们安身立命。”

  李恪言罢鞠了一躬说:“此三策,相辅相成,功在今世,利在千秋。一旦事成,陛下将会成为千古一帝!”

  汉灵帝虽然被李恪所描述的蓝图所吸引,但是心里却有些异样的想法。

  阴谋家和其他人的想法总是相悖的,如果现在场上有外人的话,那么李恪站在一个忠臣的立场,想劝汉灵帝成为一个明君。

  但是在汉灵帝看来,如果移民拓边,如果征战外族,那边关的臣子的权力是不是太大了?尾大不掉再形成盘据是不是损失更大?

  而且,一旦战败,汉灵帝不就又摊上一个识人不明的坏名声了吗?

  夏育在征讨鲜卑前,跟汉灵帝说的也是天花乱坠,结果呢?

  汉灵帝有了心理阴影,但是也不想放弃李恪这个棋子,于是说:“这个容后再议,眼前的当下,是解决羌胡和匈奴的叛乱,以及鲜卑的袭扰领土问题。”

  李恪在心里叹了口气:“如果这番言语是说给汉武帝听,我恐怕直接就能一展胸中抨击了。”

  李恪知道改朝换代的难度很大,而且会引起社会动荡,所以他本心照旧希望汉朝能够扶起来。

  因为李恪对于当天子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欲望,但是他对于传扬华夏文明到世界各地的欲望照旧很强烈的。

  “这个陛下无须放心,有恪在,外族不能犯我大汉一步!”

  “臣李恪,愿为陛下死守国门,永镇领土!”

  汉灵帝很是欣慰,李恪的才气虽然见识过了,但对于有了心理阴影的汉灵帝,并不能完全相信。

  反倒是这一番言语,让汉灵帝很是欣慰。

  “几多年了,哪有大臣愿意放弃内地的富庶,为朕镇守领土的?”

  ......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