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实生活

回忆我的生长经历

10.解读父亲

回忆我的生长经历 无华的银杏叶 1862 2021-02-12 19:32:49

  我很同情我的父亲,我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总是能够在我冷静下来解读到父亲缄默沉静的外表作为一个父亲的悲痛。

  也许是我无病呻吟多愁善感?

  我从小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孩子。读小学的时候,只是因为被老师留在学校用饭没有告诉家长,因为想到奶奶找不到我而着急四告无门四处奔忙的样子而愧疚惆怅到泪流满面。

  长大了以后,我就似乎失去这份能力的大部门,我需要仔细的想才会触发。

  实际上结局并没有我和我找来的奶奶“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结局。奶奶是有一点担忧,但是她也并没有跑到学校来,没有延长自己的农活,在那一刻我舒了一口气。不外现在一想,只觉得有一点惆怅。

  我的父亲他有时坐在客厅里看着电视即是缄默沉静不语。我不知道我该做什么,但是我知道我也很缄默沉静。

  这是一件悲痛的事情。我认为这不叫缄默沉静,这叫冷漠。

  实际上我的缄默沉静往往只对陌生人,因为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不会死别人对我发生反感,所以我保持缄默沉静。

  父亲也许真的很累吧,他忙于事情而忽视了家庭,所以在他事情结束后带着一身的疲劳,但他在家庭里接受不到来自于家庭的温暖,反而受到了谴责。

  又好比说他明明说自己可能命不久矣,觉得自己提前透支自己的生命,可是他又愿意为了打牌,为了打麻将,在本就岌岌可危的康健上推波助澜。

  我想父亲他在事情的时候没有时机好好休息,在家的时候也没有心情休息。

  我不知道他这样做是否值得?忙碌换来的结果就是没有了亲情,没有了家庭,甚至没有了自己。

  我从没如此的明白,父亲就是父亲,他走过的路,走过的风物,从来就没有跟我们共享过,我们从未走出那片羽翼下,也从未真正生长过。

  父亲成了酷寒的符号象征。

  他有些时候也察觉了这种冷漠的关系,他有时候会意血来潮问为什么你们给我打电话往往是为了要钱呢,不能问个好吗?我又能怎么说呢?因为我生怕我一张口就获得了阻挡批评的话了。

  父亲的权威不容人挑战。

  有时候我真想高声说出来:爸爸,你竟然把自己捧到那么高的位置上,为自己作为了这个家的家长,然后也禁绝他人插话,那么你就真的只能孤苦伶仃了……

  这时候他摆着最冷漠的态度,用最冷漠最伤人的语气说话,这时候就会把你剖开的心来一次千疮百孔。

  我向许多的人说过我们家庭的事情,这样的行为可以暂时的缓解我内心的不满和怨怼,可是我知道我们家照旧很长时间都处于这样失常压抑的情况下。

  父亲另有时性能够变好吗?照旧成年人的骄傲和生存规则导致他们无法改变?中年人说:我活了半辈子了,我怎么会因为这样的事情改变呢?这已经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无法改变了。

  我不是大人,我也不知道答案。但是我从来知道,习惯很难,但是并不是不能改变。

  我有时候总是无意义的很悲痛啊,另有一些绝望。我一边是看着我的父亲被伶仃在我的世界外,我觉得我心疼他,我一面又觉得他骂我的时候真的可恶。

  他就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也许可笑也许欠可笑,每句话都没说,他是不是已经知道了我对他的意见呢?

  是的,我在前一天的晚上就在他相隔不到几米的位置,十几米的位置吧,像我的亲戚诉说了我的委屈,也许那墙不隔音,也许他打麻将没有这么注意,也许他就听明白了我说的话了,所以他一言不发,他也在思考怎样把自己的重新做一个好好的父亲吗?

  虽然这也许一切都是我想多了,但是我宁愿都是我想多了。

  我们家其实都挺好的,我基础就一直没有嫌弃过家里的经济情况,我一直嫌弃的都是我父亲的态度,都是我父亲对家庭这方面的问题,可是啊,这才是最难的。

  你知道吗?在我父亲的眼里,在他心里我们一直都是幸福的,我们一直都是处在他的宁静的羽翼之下,而我们一直觉得我们一直都不幸福。

  我们怨着,他为什么不早早的放我们出去,让我们早早的接触那些人生,而不并不是在他人能够游刃有余的时候我们躲在角落里哭泣。

  我的父亲他想不想体验到来自家庭的快乐呢,来自家庭的温暖呢?

  也许这一切啊,很久以前就有答案,我的父亲他需要遇到一个真正爱他的人,全心全意为他的人,然后他也心甘情愿为她改变。因为他的问题需要许多的爱,许多的耐心去一一的资助他。

  所以我做不到,我是一个受害者,我做不到。我是她的女儿,我不想太过于爱我的怙恃,我想用那些爱去爱自己,让我自己过得更好,我不想费太多的力量去做太善良的事情。因为我很孤苦,如果我不爱自己,这世界上就没有人爱我了。

  我们每一小我私家都要先自爱再他爱,这样就不会受太多的伤害了。而有时候我们受的更多的伤害也许就来自于我们亲近的人,这时候也许最要害的是知道如何自爱。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