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短篇

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第72章 受辱

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九折肱 2233 2020-11-13 11:00:00

  《晋世家》·晋国霸业·龙虎风云会·受辱于卫

  过卫,卫文公不礼。

  去,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野人盛土器中进之。

  重耳怒。

  赵衰曰:土者,有土也,君其拜受之。

  重耳、狐赵等人急急遽如那漏网的鱼,奔忙忙又似丧家之犬,逃离翟国,无所适从,举目四顾心茫然,不知哪里可以栖身。

  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休足久矣,固原徙之大国。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於是遂行。

  重耳这一番话讲明了自己多年来遁身翟国的原因,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

  起初在姥姥家淹留,最重要的是这里距离晋国很近,消息来往便捷,国内局势风云幻化,自己没有贸然归国,就是看到局势不稳,不如在翟国静观其变,期待一个适当的时机。

  前面已经很详细的说过,晋国自献公死后,政治势力有里克的太子党,夷吾的令郎党,重耳的令郎党,而实权掌控在里克手里,不管是重耳照旧夷吾,只要回国就得面临里克的问题,里克虽然铲除骊姬之乱,但你要知道,废申生树立骊姬之子是献公的意思。

  里克诛杀骊姬母子三人,是赤裸裸的弑君行为。

  受里克扶持回国,怎么面对里克?又怎么在道义上站得住脚,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国内要有个交待,国际上也要有个交待,很是庞大。

  这是重耳不愿意归国的重要一点。

  事实确乎如此,晋国内仍有其他令郎在,里克不扶持却向流亡的两位令郎联络,很说明里克也有自己的计划,一方面国内令郎懦弱不堪,势力卑微,一方面也要选立一位有名望的令郎,这样也可以为自己洗白,究竟自己有弑君之嫌疑。

  夷吾贪恋权位归国就遇到这个棘手的问题,内要面对里克,外要面对强秦,结果两方面都有所失控,导致进退两难,不得已与秦交恶,诛杀里克,令自己背了千载的骂名,换做重耳也难说做的越发圆满。

  惠公夷吾这一波操作,间接的给厥后的重耳即位肃清了各家势力,又冒犯秦国,令秦穆公不得已重新选择自己在晋国的署理人。

  重耳以后归国,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占全,易曰自佑者天佑,有其中的原理。

  脱离翟国,路在何方,其时大国齐秦晋楚,秦晋自然去不得,要想依赖强大的外援,必须借助大国势力,要么齐,要么楚。

  最适合的应该算是齐,为什么呢?

  重耳志在归国,有图霸的雄心,晋国南邻与楚相接,其时楚也蒸蒸日上,日益崛起,对外扩张,有北下之意,而齐国距离晋国较远,不相毗邻,最可结交,对齐来讲也愿意结交晋国,相互没有威胁。

  齐国桓公尚在,霸业虽说已到了晚期,管仲已死,桓公也到了晚年,究竟大国威风犹在。

  于是重耳这些人商议不如去齐国,在齐国谋得职位,也正好结交齐国势力,为以后归国储蓄政治资源。

  去齐国须经卫国,那时候,重耳一行急遽出奔,什么衣食财物也遗失殆尽,一路上风餐露宿,勉强挨着,饿着肚皮来到卫国。

  卫国国君正是卫文公。

  卫文公时期也是接手了一个烂摊子,爷爷卫懿公不得人心,被外夷侵犯几至于灭国,卫文公即位之后,与民同劳苦,国家有了许多起色,也开始加入一些国际上的运动,但是卫国小弱,许多国际上事宜基本都是依靠大国,可以说是战战兢兢,国处夹缝中苟存。

  这次重耳来到,史料纪录卫文公无礼,对重耳没有礼遇,有说法是卫文公觉得重耳就是一个流亡令郎,年龄已经很大,五十五岁,指望他归国继续晋君,预计不行能了,也没把他放在心上。

  卫文公说,我们和晋国没有外交关系,也不欠他们人情,热情招待要花钱,况且看重耳这么个老迈的人了,在他身上支付似乎不划算,赶走算了。

  卫文公接班以来,国内做的一些事情确实值得称道,说实在的,事情生长的看,卫文公也简直没有大国眼光,即便重耳不能归国,最起码的国际礼仪要做一做,日后好说话嘛,也正因为卫文公在重耳困顿流离的时候给予冷遇,让重耳心冰凉凉,埋下了祸根,让厥后的卫君哭着喊着要去朝拜晋国,晋国理都不愿意理,动不动还要兴兵来教训一下,国际职位很是尴尬。

  这是卫文公的短见之处。

  重耳、狐赵等人没有措施,饥肠辘辘,流荡卫国乡野。

  这里来了一个有意思的故事,这些人衣衫褴褛,面如菜色,只得向田间农人求一口饭吃,反而受了农人的讥笑,我们辛辛苦苦做事,饭都吃不饱,哪有多的给你们?

  饭不给,给个锅好欠好,我们自己挖野菜做饭,锅也没有,土块多的是,一块土就扔过来。

  大国令郎沦落到如此田地,人家国君不给面子,就连个种地的农人都这么羞辱,实在是悲愤。

  重耳更是心意酷寒,什么复国雄心,什么图霸天下,这些都是空花幻影,现在狗一样的找饭吃,重耳心下如死灰。

  重耳怒。

  赵衰曰:土者,有土也,君其拜受之。

  重耳不能忍,要拿农人出口气,随从的赵衰有见识,咱先别焦躁,这是个好的预兆,给我们土块不预兆着未来我们可以归国获得领土吗,这是天意啊,我看这农人不能打,反而要拜一拜,谢谢他的吉言。

  这碗鸡汤倒也管用,重耳还真听了,俯身就拜,把那农人给呆了,哪来的傻子。

  说故事觉得有趣,殊不知,这里见得重耳的忍辱意志,人在困难的时候,要低头,伏身做小,狐赵等人见重耳有这等谦卑,愈加敬重。

  在其史料中困顿卫国的时候,吃不上饭,纪录了介子推割股啖君,但是太史公笔下并没有记述此事,自始至终都未曾有一笔介子推割股的事。

  或许太史公认为此事非真,属于后人附会,不予接纳。

  对介子推的纪录也仅限于重耳归国封赏,遗忘介子推,然后介子推逃遁荒山,晋文公纵火烧山以逼介子推。

  很奇怪。

  在太史公笔下,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

  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曰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

  这里所提到的,都是厥后协助晋文公霸天下的贤能之人,唯独没有介子推。

  究竟是什么原理呢?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