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岂独无故

5,资治通鉴

岂独无故 智襄子 3227 2021-03-13 08:19:12

  显王二十三年(乙亥,公元前346年)

  1 齐国诛杀医生田牟。

  2 鲁康公薨,子姬偃继位,是为鲁景公。

  3 卫国国君自贬爵位为侯,成为韩赵魏的隶属国。

  【胡三省曰】

  周朝开国时,周成王封康叔为卫侯。所以卫国原来就是侯国,厥后进位为公。现在国小势弱,又自己给自己贬一级。

  显王二十六年(戊寅,公元前343年)

  1 周天子封秦国为诸侯之长,各国都祝贺秦国。秦孝公派令郎少官率师会诸侯于逢泽,一起朝见周天子。

  显王二十八年(庚辰,公元前341年)

  1 魏国庞涓率师伐韩。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群臣聚会会议,问:“咱们是早救照旧晚救呢?”其时的齐国宰相邹忌,被封为成侯,他说:“不如不救。”田忌说:“不救,韩国就投降魏国了,不如早救。”孙膑说:“现在韩魏两国,都还没有受什么损失,现在去救,相当于咱们替韩国去跟魏国打仗,成了咱们听命于韩国了。魏国有吞并韩国的决心,一定全力攻打,韩国顶不住,自然向我们求救。等到那时候咱们再脱手,就可深结韩国的感恩之心,又可晚一点蒙受魏国的兵锋。让他们两家先相互消耗吧!”

  齐威王说:“好主意!”于是黑暗允许韩国使臣,送他回去,又不兴兵,坐山观虎斗。

  韩国有了齐国托底,就全力反抗,结果五战五败,再次向齐国呼救。

  齐国起兵救韩,派田忌、田婴、田盼为将,孙膑为军师,照旧围魏救赵的老套路,直奔魏国首都安邑而去。庞涓收到军情,只得撤兵,班师回国作战。魏国国内,也再次发动,以太子申为上将,迎击齐军。

  孙膑对田忌说:“他们三晋之兵,素来悍勇,轻视齐国,认为我们齐国人胆怯,咱们就给他演出一个胆怯,迷惑他们。兵法云:‘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我们就给他演一出戏!”

  于是就让齐军刚进入魏国国境的第一天,挖十万个灶做饭,第二天五万,第三天两万。庞涓一路追踪而来,看见灶越来越少,大喜:“我一向知道齐军胆怯,但也没想到到这种水平!进入我国国境才三天,一泰半士卒已经当了逃兵,赶忙追!”于是举其轻兵锐卒,一天赶两天的路,一路狂追而来。

  孙膑盘算好庞涓行程,某天黄昏应该抵达马陵,就选择马陵为战场,构筑阵地,以逸待劳。马陵门路狭窄,旁边有许多断壁险阻,可以伏兵。孙膑部署齐军埋伏妥当,又在路上选择一棵大树,把树皮剥了,上书六个大字:“庞涓死此树下!”告诉弓箭手夹道埋伏,说:“见到火光就射!”庞涓果真晚上抵达,看见树上有字,喊人焚烧把来看,字还没看清,齐军万箭齐发,魏军大乱。

   2 齐国成侯邹忌和田忌交恶,要陷害他,就派人拿十斤黄金,到街上找算命先生,说:“我是田忌的手下,我家将军三战三胜,想举大事,您算一算看能不能乐成。”等那算命的出门,邹忌派人把他抓住,密告此事。田忌有口莫辩,铤而走险,率领他的仆人攻打临淄城,要抓邹忌。未能攻克,田忌无法,便流亡楚国。

  显王二十九年(辛巳,公元前340年)

  1 卫鞅对秦孝公说:“秦国对于魏国来说,就像人有腹心之疾,不是魏国吞并秦国,就是秦国吞并魏国,势不两立。为什么呢?因为魏国处于险厄山岭的西边,建都安邑,与秦国以黄河为界,独享中条山以东的利益。国势强盛时,可以向西侵略秦国;国势衰微时,也可向东收兵保土。如今凭借国君您的贤德圣明,我秦国正值强盛时期,而魏国呢,往年被齐国打败,各国诸侯都不跟他团结,正是我们东伐魏国的战略机缘期。魏国顶不住我们的进攻,一定迁都向东。这样,黄河天险,成为我们的内河,中条山之巍峨,成为我们的屏障。背靠黄河和中条山,我们正可东向而停止天下诸侯,这是帝王的事业啊!”

  秦孝公同意卫鞅的战略,派卫鞅将兵伐魏。魏国派令郎卯为将,领兵反抗。

  两军相拒,卫鞅为令郎卯送去一封信,说:“我之前和令郎您也是好朋友!如今各自为两军上将,我不忍心相互攻杀,不如咱俩见个面,缔结盟约,欢快奋兴喝个酒,然后各自休兵,让秦、魏两国人民安享宁静,令郎以为如何呢?”

  令郎卯轻信了卫鞅,驱车去与卫鞅会盟。盟约签订,把酒言欢,卫鞅埋伏的甲士冲上来,袭击俘虏了令郎卯,然后发动进攻,大破魏军。

  魏惠王畏惧了,派使者割黄河以西之地以求和。黄河天险没有了,安邑不能宁静,于是迁都大梁。他痛恨说:“我恨自己当初没有听公叔痤的话!”

  卫鞅立了大功,秦孝公封赏他商於十五座城邑,号为商君。

  2 齐、赵联军伐魏。

  3 楚宣王薨,子芈商继位,是为楚威王。

  当初,商君担任秦国宰相,用法严酷,曾经在渭水河滨处决死囚,河水都染红了。为相十年,结怨甚多。赵良见商鞅,商鞅觉得自己有振兴秦国之功,要和当早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的宰相百里奚比一比,就问赵良:“你觉得我比五羖医生如何?”

  【胡三省曰】

  百里奚被称为五羖医生,因为当初他是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羖就是黑羊)羊皮换来的。百里奚本是虞国医生,晋献公灭了虞国,俘虏了百里奚。晋献公的女儿嫁到秦国,百里奚作为陪嫁家奴跟到秦国。百里奚逃往楚国,被楚国领土的人抓住。秦穆公听说百里奚有治国之才,本想重金向楚国赎回,又怕给钱太多,反而让楚王怀疑,就派人对楚王说:“我家的陪嫁奴隶百里奚逃到了您这儿,用五张羊皮换回来,行不?”楚王一听,这点小事,有何不行,就把百里奚送回来,秦穆公委任他为上医生,秦国人就给他取了五羖医生的外号。

  赵良说:“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一千小我私家唯唯诺诺,不如有一小我私家敢说真话)。说真话可以免死不?”

  商鞅说:“好的,你说吧!”

  赵良说:“五羖医生,一个楚国乡下人,秦穆公把他从一个放牛的低贱职位,抬举到万人之上,秦国人无人可以望其项背。他担任秦国宰相六七年,有攻伐郑国的战功,又三次资助晋国立新君,一次救了楚国的国难。他虽然做了宰相,但到哪儿都自己步行,也不坐车;大太阳天,车上也不要遮盖。在国都中巡行,没有车队随从,也没有武装守卫。五羖医生去世的时候,秦国男女痛哭流涕,小孩子都伤心而不赞美,一起舂米的人,原来习惯是一起唱着号子劳动的,他们也默不作声。而如今先生您呢,靠一个国君的宠臣介绍,爬上高位,这种发迹的路径,已经不让人尊重,不像五羖医生那样高洁和传奇。您执政之后呢,凌虐公族,残伤黎民。令郎虔被您用刑,已经八年不出门了。您又杀祝懽,对公孙贾施以黥刑,把脸给人毁容了。《诗经》上说:‘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您做这些事,没有一件算得上是得人的。您出动的时候,后面都随着武装车辆,勇武的甲士左右守卫,车队两旁另有持矛操戟的士兵跑步追随。这一套警卫排场,少一件,您都不敢出门。《尚书》上说:‘恃德者昌,恃力者亡。’您这套排场,可算不得是恃德!您可以说是危如朝露!您的权势富贵,就像早晨的露水一样,霎时间就会子虚乌有。可是,您不光不醒悟,反而贪图商於的富贵,专擅秦国的政权,积贮黎民的怨恨。一旦秦王去世,秦国想收拾您的人,恐怕不在少数吧!”

  商鞅听了这些话,不以为然。仅仅五个月后,商鞅就浩劫临头了。

  显王三十二年(甲申,公元前337年)

  1 韩国宰相申不害去世。

  显王三十三年(乙酉,公元前336年)

  1 宋国设在太丘的神社崩塌。

  2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须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医生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尔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须曰利?”

  魏惠王说:“说得好!”

  当初,孟子师事子思。他曾经问子思,牧民之道,何者为先。子思说:“先利之。”为人民谋福利。孟子说:“君子要教给人民的,唯有仁义而已,何须说利!”子思说:“君王的仁义,就是给人民谋福利。君上不仁,则黎民不得其所;君上不义,则黎民也崇尚欺诈,这就是最大的倒霉。《易经》说:‘利者,义之和也。’义是因,利是果。又说:‘利用安身,以崇德也。’利可以用来安身,以崇其德。这些都是最大的利益啊!”

  【司马光曰】

  子思、孟子的话虽差异,但意思是一样的。唯有仁者知道仁义就是利益,不仁者不知道。孟子对梁王,只讲仁义,不讲利益,是因为说话的工具差异。

智襄子

程颐把义利之辨逻辑说得很清楚:“君子未尝不欲利,但专以利为心则有害。唯仁义则不求利而未尝倒霉也。当是之时,天下之人唯利是求,而不复知有仁义。故孟子言仁义而不言利,所以拔本塞源而救其弊,此圣贤之心也。”   《大学》说:“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也。”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