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岂独无故

28,孟子

岂独无故 智襄子 2348 2020-12-30 12:44:51

  (万章)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曰:“‘何以是嘐嘐也?言掉臂行,行掉臂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作甚踽踽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万子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行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孟子·尽心下》)

  原:通“愿”,指平民为人处世谨小慎微,相当于“老实”“天职”。乡原:即“乡愿”,指一乡中的愿者,这样的人看起来恭谨忠厚,然而没有是非原则,一心博取好名声。

  何以:以何,因为什么。是:这样。嘐(xiāo)嘐:志向远大而言语夸张的样子。

  作甚:为何,为什么。踽(jǔ)踽:独自走路孑立的样子。凉凉:寥寂冷落的样子。

  为斯世:在这个社会上做事。

  善:认为善。斯:则,就。

  阉然:像阉人的样子,即善于迎合讨好的样子。媚:讨好,投合。

  非之:责难他。无举:没有可以揭发的事情。

  刺之:指责批评他。无刺:没有可以批评的行为。

  流俗:社会上流行的民俗习惯,一般含贬义。

  居之:平时。

  自以为是:自己认为自己正确。

  与入:与之入,跟他一起进入。尧舜之道:尧和舜都是传说中远古的帝王,以仁义做人、治天下。尧舜之道,即仁义之道。

  “全乡的人都赞美他是忠厚人,时时随处无不体现得是个忠厚人,孔子却认为(这种人)戕害道德,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缔造了“乡愿”这个词,并体现出对乡愿的极端憎恶:“乡愿,德之贼也!”(《论语·阳货》)一百多年后的某一天,孟子和学生万章一起由孔子对狂狷之士的看法聊起人的品类,孟子比力了狂者、狷者和乡愿(原)的差异。

  孟子引用了孔子的话:“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经过我门口却没有进屋来坐坐,我不会感应任何遗憾的,或许只有乡愿吧?”

  孟子通过乡愿对狂者和狷者的议论,具体生动地揭示出乡愿的内心世界。狂者仰望星空,抱着理想主义的热情,总是在批评社会现实,却又在实际行动上达不到自己所标举的理想,有什么意义呢?狷介之士为了保持自身的节操,结果弄得自己孤孑立单,何须呢?

  所以,乡愿认为正确的三观是:“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一小我私家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只要各人觉得好就可以了。既有如此看法,乡愿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就是:任何人说不出他的任何欠好,他总是跟社会现实水乳融会,不分善恶,不管是非。

  “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杨伯峻先生译作“生在这个世界上,为这个世界做事,只要过得去就好了。”好一个“过得去就好了”,于是社会失去了底线。

  儒生的理解:停止损失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尔后反。其妻问其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尔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孟子·离娄下》)

  施(yí):曲折行进貌,这是说为了不使对方发现,所以要躲躲闪闪地曲折行进。从:追随。

  卒:最终。之:到。东郭:指东城外,东郊。郭:外城。内城的城墙叫城,在内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叫郭。墦(fán):宅兆。墦间:指墓地。

  仰望:期望,指望。

  讪(shàn):挖苦。中庭:即庭中,堂前的院子里。

  施施:喜悦自得的样子。

  妻妾相对而泣,是为丈夫的卑劣行径而深感羞耻,是为自己的不幸命运而悲痛。

  儒生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使自己喜悦自得,吾甚耻之

  孟子曰:“人不行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可以:助动词,体现道义情态的许可。耻:羞愧之心,指声誉受到损害而发生的羞愧感。

  无耻之耻:对自己没有羞耻心而发生的羞耻感。东汉赵岐注:“人能耻己之无所耻,是为转业从善之人,终身无复有羞耻之累也。”

  孔子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又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都是说作为君子,说了假话而又没能做到,会发生羞愧感。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觉得不如别人并不是羞耻,那么就永远无法遇上别人。正如朱熹《孟子集注》所说:“但无耻一事不如人,则事事不如人矣。”

  在本章中,孟子强调一小我私家具备羞耻心的重要性,认为羞耻心乃权衡小我私家道德水准高下的尺度。当一小我私家察觉到自己在某件事情上应当感应羞愧而没有羞愧,他就马上警醒,深以为耻,这样的人也就可能远离羞耻了。

  儒生的理解:在自己的心中确立社会舆论

  孟子曰:“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敬重者,币之未将者也。敬重而无实,君子不行虚拘。”(《孟子·尽心上》)

  食(sì):给……吃,喂养,供养。弗爱:不之爱,不爱他。

  豕:猪。这里用作状语,体现像看待猪一样。交:交接,交往。

  兽:走兽,这里指犬马一类。畜(xù):畜养,豢养。

  敬重:对人谦敬重重。币:古代以束帛作为馈赠的礼物,称为币,引申为礼物的通称。将:奉送。

  实:实际。无实:即只有形式,而没有相应的实际内容。虚:相对“实”而言,即虚空的形式。这里“虚”作状语,用虚空的形式。拘:束缚,限制。按:“拘”本指把人羁绊起来使其失去行动的自由。君子不行虚拘:指君子不会因为对方虚空无实的礼仪形式而留下来为对方做事。

  孟子讲到的养而不爱、爱而不敬、敬而不实等问题,具有某种水平的普遍意义。

  当子游向孔子请教关于孝的看法时,孔子回覆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儒生的理解:见微知著,故不行不慎乎微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