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历代王朝更迭

第10章项梁的死亡前兆

历代王朝更迭 汤加盐大伯伯 3358 2022-02-17 22:13:01

  项梁早就以为大事已经指日可待,但章邯却并未绝望。

  在濮阳城内,章邯着手做了两件事:

  首先,章邯下令挖开河堤,将河水引入濮阳城外的护城河,使护城河水位立即升高,河面立即变宽,水流迅速湍急。这样一来,已经准备妥当的项梁不得不暂缓进攻了。他需要紧急制造相应的攻城器械。

  延迟了项梁军进攻的脚步之后,章邯紧急下令,要求能够实时抵达的各路秦军立即集结濮阳。

  城高河深,源源不停的秦军正在赶来。项梁眼见马上就要得手的鸭子扑腾着翅膀要飞,却只能望城兴叹,徒呼奈何。

  随着军力对比的此消彼长,项梁感受有些捉襟见肘了。但是,他并未太过在意。放眼望去,江湖上随处有兄弟。自己的实力不够,可以请朋友来资助!

  一呼百应啊!可惜事实真的如他想象的那般吗?

  他身后的齐国田荣,那是被自己救过命的,这时候该还人情了吧?赵国虽然跟楚国素无友爱,但是本着唇亡齿寒的考虑,也应该不会旁观!

  就在追击秦军之前,项梁已经兴冲冲地写下书信,让手下敏捷送至赵王和齐国田荣处。

  送信人出发了。项梁遥望濮阳城,料定章邯已经插翅难逃。

  项梁的算盘打得很好,然而,事情的生长真会如他所愿吗?

  可惜,他终归只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满怀希望的项梁向田荣和赵国发出了派兵援助的请求。然而,田荣与他哥哥田儋纷歧样。

  项梁兴兵替田荣解围之后,田荣没有随着项梁追章邯,而是敏捷赶回老窝救火去了。虽说章邯打得很惨,但田荣带着这点残兵败将,借着自己在齐国的余威居然把齐王田假打跑了。田假逃到楚怀王那里遁迹,国相田角和田间则是躲到了赵国。田荣对死去的年老够义气,没有乘隙自立,而是把年老的儿子田巿推上了齐王的宝座,自己任国相,辅佐侄子。老三田横这时候浮出水面,被任命为上将军,掌管齐国所有军队。

  但就在这时候,项梁的求援信来了。要是田儋还在,可能就急着兴兵了,田荣却不是。看过项梁的亲笔信之后,田荣回了一封信。信上说:

  武信君,您之前资助我们齐国渡过危机,我深表谢谢。您独自率军与章邯交手,这又让我很是之佩服。我很是愿意兴兵协助您消灭章邯。可是,在我兴兵之前,我希望您能允许我一个小小的要求。前些日子在齐国泛起了几个乱臣贼子,就是田假、田角和田间,自立为王,迷惑黎民。我率军平叛的时候,田假逃到了楚国,田角和田间逃到了赵国。为了我们齐国的安宁团结和咱们齐、楚、赵三国的和气,请您和赵王把这三个叛逆杀死。只要我见到这三小我私家的脑袋,齐国马上派兵支援!

  项梁接到信后震怒,险些拍案而起,暗叹自己交的是什么人,想当初他救人的时候什么条件没提,今天对方竟然来跟他讲条件!

  你配吗?可惜,其时的时局决定了,他配!

  项家有个传统:死要面子活受罪。项梁就是这样的人。田假在楚国遁迹,属于有利用价值但可有可无的一枚棋子,杀了也就杀了。但是项梁不这么想,项梁认为:田假走投无路投奔楚国,那就是瞧得起自己。如果为了田荣那点有也不多没也不少的救兵就把来投奔自己的人杀了,那天下人怎么看他项梁?谁还肯投奔他?于是,项梁断然回信:田假好歹也曾经是齐国之君,齐楚两国一直友好。现在他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是不会忍心杀他的!这番话,《史记》说是项梁说的,《汉书》说是熊心说的。不管是谁说的,都是项梁的意思。

  项梁不愿杀田假,赵国也就不愿杀田角和田间。横竖田假不死,齐国就不愿兴兵,赵国杀了田角、田间也没什么意义,还要担被天下人指责的风险。

  田荣果真说到做到,不见田假等三人的人头,他真的就不兴兵。项梁着急,三番五次地遣使敦促。田荣是绝不理睬。楚国信使似乎皮球一样,在齐楚两国之间被踢来踢去,直到章邯都快等得不耐烦了,项梁也没获得想要的结果。实在逼急了,田荣最终回复:一小我私家如果被毒蛇咬了,咬得手就应该砍掉手,咬到脚就应砍掉脚。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不砍掉的话就会死。田假、田角、田间三小我私家在楚、赵两国一点用处也没有,没有半点手足亲戚关系,为什么你们就不愿杀呢?横竖你们不把他们三个杀了,我就不兴兵。到时候秦国缓过气来,那时候我跑不了,你们也得死!

  田荣这话说得很硬,隐然有那么一点要挟的味道了。项梁自从起兵以来哪遇到过这种事!这回他是真的恼怒了。没想到田荣居然敢要挟自己,他还真是不指望田荣那点乌合之众!等他收拾完章邯,下一个就收拾田荣了!

  没有外援,盛怒之下的项梁决定独当一面。他首先命令刘邦和项羽攻打城阳(今山东鄄城县东南),进而攻盘算陶(今山东定陶西北),以防其他秦军呼应濮阳。刘邦和项羽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城阳拿下,将城内屠戮一空。但是在兵临定陶的时候,刘项雄师受挫,转而攻打雍丘(今河南杞县)。在这里,刘邦和项羽遇到了李由率领的一支秦军。李由此人来头甚大,他是秦朝当朝国相李斯的宗子,令郎扶苏的挚友,蒙恬的学生。从这里足见李斯城府之深。李斯师从荀子,是法祖传人,正是由于他的建议,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令郎扶苏在思想上倾向于儒家,曾经因为“焚书坑儒”事件进谏,使秦始皇暴怒。至于蒙恬,也是李斯一直忌惮的人物。当初赵高说动李斯同意矫诏拥立胡亥,就是以“一旦扶苏继位,可能用蒙恬取代李斯为相”作为借口。可是李斯居然让儿子与扶苏相交,拜蒙恬为师。扶苏、蒙恬相继遇害,李由却因为父亲的关系没有受到牵连,反而领兵在外。当年陈胜命吴广攻打荥阳却久攻不下,就是因为这位李由令郎在荥阳坐镇。

  现在,李由率军到了雍丘,正遇到刘邦、项羽引十万雄师而来。刘项军兵精粮足,士气旺盛。李由见敌军势大,急遽一面派人向章邯求援,一面组织军民恪守。此人虽然生于当朝国相之家,锦衣玉食,倒一ㄇ条好汉,在战场上身先士卒,拼命死守。双方鏖战到第四天中午,李由左臂中箭,血流如注。这位令郎绝不退缩,拔出箭头包扎好伤口,继续指挥作战。战至下午,雍丘城破,李由率秦军与刘项军展开巷战,直杀到身边只剩下十几个贴身护卫,仍力战不退,直至战死沙场。李由死后,仍然手握长矛,怒目圆瞪。刘项军中有人见此情景也不禁落下敬佩的泪水。项羽素来敬慕好汉,立即令人把李由的尸体送回其上蔡老家安葬。

  刘邦项羽取得了巨大战果之后,项梁率领雄师来到了定陶。对于刘邦、项羽的战绩,项梁很是满意。“连你们丞相李斯的大儿子李由都死在了我侄子手里,秦军不外如此啊!”项梁不无骄傲地想。包罗陈胜吴广在内,其他各路英雄面对秦军的反扑都是屡战屡败。唯独他项梁,不仅杀得章邯龟缩在濮阳,还杀死了国相李斯的儿子、力保荥阳不失的李由!试问天下,谁是对手?

  项梁的自大情绪被宋义察觉了。宋义也不是简朴人物,他原是楚国令尹,也就是宰相。楚国被秦灭亡后,宋义隐居楚地,在项梁立熊心为王后出山辅佐,此时正在项梁帐下。项梁被几场胜利冲昏了头脑,宋义却很清醒地认识到,区区几场胜利并不足以令秦朝一蹶不振,章邯也绝非浪得虚名。他不无担忧地对项梁说:“将军,带兵打仗,最怕的是胜利使将领骄傲、士兵怠懈。现在我发现士兵们已经有些怠懈了,而秦军势力益胜。这种情况,令我不能不替将军担忧啊!”宋义没敢直接指出项梁骄傲自大,绕了个圈子。但项梁不傻,哪里会听不出宋义是在说他?项梁心里很不痛快,可是宋义究竟是资格老,也欠好把他怎么样。于是,项梁阴冷静脸说:“你提醒得很对,很实时。你的批评是个好批评,我转头就收拾那帮偷懒的士兵。我充实考虑你的意见,觉得单凭我们自己跟秦军打,损失太大,因此想请你亲自去齐国跑一趟,再好好劝劝田荣。等他想通了,你立即带着援兵赶来,与我会战章邯!”

  项梁哪里是虚心接受意见,明白是觉得宋义讨厌,索性把他赶到齐国去。宋义气得无话可说,应了声“诺”,调头就走。瞅着宋义憋屈的背影,项梁开心极了,咧开大嘴哈哈大笑。

  却说宋义走出帐外想了想,反而兴奋起来,收拾收拾行李,带着随从,乐呵呵地上路了。在去齐国路上,宋义遇见了齐国使者高陵君。宋义停车问道者:“这不是高陵君吗?你这是要去见武信君吗?”

  高陵君恭顺重敬地见了礼,说:“是啊。我们的大王命我去见武信君。”说着,快快当当就要继续赶路。

  宋义连忙拉住高陵君,道:“你慢点走。我料定武信君必遭大北,你要是慢点走,还能留得性命,要是走得快了,恐怕正好遇上这场杀身之祸!”

  高陵君很惊讶:宋义怎么说得这么肯定啊?左思右想,自觉照旧小心点为妙,横竖也不是什么着急的事,就亦步亦趋地往前走了。

  宋义与高陵君没什么深厚的友爱,拉住高陵君说这一番话,几多有些使气、看笑话的身分。而他这一番话救了高陵君一条命,却也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真是可惜之至!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