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历代王朝更迭

第127章一场惊涛骇浪就此酝酿

历代王朝更迭 汤加盐大伯伯 3862 2021-04-06 00:49:25

  范雎到达秦国,恰恰顺乎其时战国政治、军事生长之局势,所以才会在秦国如鱼得水。秦国如果没有范雎,也许会是另一番景象;或者如果范雎获得了其他国家——诸如齐国——的重用,也许秦昭襄王仍是羸弱无力的君王,别说统一不了诸侯国,权力尽失也未可知。虽然,历史不能假设。而在此时,所有问题的焦点不在于是范雎造就了其时的战国,照旧其时的战国造就了范雎,而在于范雎到达秦国受到重用之后,使得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但在此之前,范雎还需要接受秦王的考核。如同他辗转来到秦国的经历一般,他能够获取秦王考核的资格,也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其基础的原因,就在于秦王对于所谓的才士俊杰并不信任。而获取他的信任,无疑成为范雎眼下最应该做的事情。

  时为秦昭襄王三十六年,这代表秦昭襄王已经做了36年有名无实的君王。虽然他知道自己才是正统的国君,奈何宣太后实在是巾帼不让须眉,在她的领导下,秦国的国势不停强盛。特别是白起领军后,往南,秦军不停攻伐楚国,力拔鄢、郢两座重镇,幽死楚怀王于秦,楚国元气大伤,不敢与秦国相抗;往东,齐国虽然强盛,却在秦军的攻击下节节败退,就连曾经一度风云天下,震慑九州的魏、韩、赵“三晋”之兵,也被秦军打得无还手之力,使魏、韩二君俯首听命于秦国。天下之大,唯有赵国还能够勉强和秦国在军事上作对。

  所有这些迹象在体现出秦国的强盛之时,也间接证明了宣太后政治势力的坚如盘石。

  秦廷上下虽人才济济,在战国舞台上风物无限,但却是由泾阳君、华阳君、高陵君以及魏冉“四贵”掌权,内部一片土崩瓦解。他们为了独揽朝纲、独霸朝局,屡次攻击和自己意见相左的人,甚至是秦昭襄王的亲信也朝不保夕。

  为了淘汰和宣太后等人的摩擦,制止秦国政局的动荡,秦昭襄王决意韬光养晦、厚积薄发。于是,秦昭襄王整日深居宫中,“宁愿宁可”被权臣贵戚所困绕。只有在国家重大事件,非要大王进场之时,才勉强出去应付。

  反观其时的战国局势,活跃在战国时期政治舞台上的谋士说客多如过江之鲫,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分。有的人确有其才,能够让国家在政治上左右逢源,在军事上攻无不克;有的却只是徒有虚名,甚至是为了混口饭吃,而随处骗取钱粮。他们都有一个共性:有三寸不烂之舌。没有这个优点,很少人能够接受他们。恰如白起,不善言辞,不懂政治,如果没有魏冉的举荐,纵然再有才气也只能泯然众人矣。

  因此,一时之间,不只是秦王,许多秦国上层统治团体中的重要人物,对来自诸侯各国的来宾辩士并没有几多好的印象,以为其中无信者居多。也正是这个原因,魏冉才会在半路上盘查王稽等人,让范雎对他生出了更大的嫌隙。

  范雎也知道秦国此时的情况,所以对于前途之多艰,也做好了心理准备。

  秦国的未来、秦王的命运,就在一次又一次与范雎的失之交臂中不停地浮浮沉沉。

  范雎难以在第一时间获得秦王召见,并受到重用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王稽。

  因为王稽此人,在秦国的职位,相比一般的王公大臣,实在是微不足道,派他出使魏国,足可见秦国对于魏国的轻视水平。王稽很少有时性能够接近秦王。

  范雎也知道这个情况,只是他欠美意思点破。心中暗想,只要自己想措施走进秦王的视野,只要秦王能够开恩相见,凭借自己的韬略智慧,定然能够让秦王另眼相看。

  正当范雎准备亲自动手、自力重生之时,秦王颁布谕令召见王稽。王稽遂向秦王汇报前去魏国出使的情况,完事之后,见王稽还不愿离开,秦王正自奇怪。王稽遂说道,此次自己出使魏国,虽然在外交上平淡如水,但却并不是没有几多收获。因为这一路过来,他阅人无数,竟然叫他觅得了一个天下奇才,名字叫张禄。只要他能够获得秦国的重用,秦国的国力定然能够蒸蒸日上。

  这一席话并没有几多出彩之处,所以也没有引起秦王的任何兴趣。为了不失掉王稽的面子,秦王遂让他给范雎部署一个住处,有时间自己再去召见他。

  于是,范雎便决意放心期待下去,然而这样的期待历程,竟然在转眼间连续了一年多的时间。

  范雎觉得,当初秦王只是在搪塞王稽,自己这样等下去也是徒劳,只能孤注一掷,用言语激秦王赐见。这一日,范雎求人向秦昭襄王举报家门,说道:“现有魏国张禄先生,如潜龙下凡来到秦国,才气恣肆、思维敏捷、智谋出众,为天下辩士,特地前来朝见秦王,辅佐秦国完成千秋霸业。”

  此外,范雎还进一步称述,其间不乏危言耸听的味道:“秦国势如垒卵,失张禄则危,得张禄则安。”然而天机不行泄露,更不足为外人道也,因此,范雎要说的大部门要害,只可以劈面和秦王说,不行以让人代为转达。

  可惜了范雎的一片苦心,因为秦昭襄王的价值观已经形成,对于天下策士辩客,他没有半分信任,只是以为他们都是欺世盗名之辈,因此,任你有千条妙策,他就是不闻不问。就这样,范雎的投效之心,再一次付于流水。和往日一样,范雎继续住在下等客舍,粗茶淡饭,在焦虑急躁中过活如年,转眼又一年时间已往了。

  周赧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70年),是范雎到达秦国的第二年。这两年时光,范雎虽然都在艰难的期待中渡过,但是他的时间并没有就此白费。他利用时间,阅读天下文籍;经过王稽的介绍和自己的视察,对于天下局势也了如指掌;时常和王稽辩说,每一次都让王稽唏嘘不已。只可惜,王稽在这两年的时间内,也很少见到秦王。纵然他再怎么有心想要向秦王推荐贤才,秦王却不给他时机,也不会有什么用处。

  范雎见此,开始时另有一些灰心,但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昔日商鞅来到秦国,不也是历经妨害才终于和秦王相见吗?只是那时候不是秦王考察商鞅,而是商鞅在考量秦王的变法决心和礼贤下士的恳切。

  然而,许多事情都是这样: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正当范雎在秦国国都咸阳大街上了解民情之时,一个消息的传来给范雎攻击政敌提供了借题发挥的时机。原来,这一日秦国竟然贴出通告,说秦国即将攻伐东方齐国的刚、寿。这让范雎大吃一惊,这秦王怎么会如此糊涂呢?齐国远在东边,中间还隔着三晋之地的魏国、赵国,搞欠好会落得个两面夹击,纵然攻克了齐国,也不外是为他人作嫁衣。

  回去向王稽一探询,范雎的疑惑轰然解开。原来,这个谕令的颁布,并不是秦王的意思,而是魏冉自作主张,因为陶山是丞相魏冉的封邑,旁边就是齐国的刚、寿,丞相魏冉此举,就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封地。

  时机就这样降临到范雎的身上。经过两年时间的考察,范雎基本上了解了秦王的性格特征、服务气势派头以及内心深处的想法。这也让他暗自庆幸:当初没有贸然指出魏冉和宣太后等人的不是,如果其时自己一到秦国便锋芒太露,不仅宣太后势力团体不会饶恕自己,就连秦昭襄王说不定也会献出自己,向其母后体现忠心。然而经过这两年时间的变换,魏冉等四贵越发目无王法,眼中基础没有秦王,秦王对他们的不满,也越发严重。

  于是,范雎当机立断,上书昭襄王,分析大义,直刺时弊而又紧紧抓住昭王的心病。其间言道:“众所周知,英明的君主执政,对有功于国家的人会给予赏赐,会对有才气有志向的人委以重任;功大者禄厚,才高者爵尊。因此,没有才气的人,不会继续这个职务;有才气的人,也不会蔽隐而不为国家所用。反观昏庸的君主则恰恰相反,只是因为一己好恶而擅自行使赏罚的事情,这种全凭一己情感的行为,怎么能够为国家带来兴旺繁荣呢?”从这一部门可以看出,范雎力主选贤任能,奖励军功、事功,阻挡用贵任亲的行为,认为这是对国家不卖力任的举动。这在血缘关系纽带极其庞大的早期封建社会里,无疑是闪光的思想。也正是这种思想,为以后士医生阶级的兴起缔造了萌芽。

  信件的第二部门,范雎掉臂一切地抨击了权贵专权专利的现象,以君王为大树的主干,而宣太后、四贵等人则是大树的枝叶。指出枝繁干弱的危害广泛,这对于增强中央集权、牢固君王的统治职位,无疑是极有看法的。尤其是其间说道:“圣人说过:‘善于使自己殷富者大多取之于国,善于使国家殷富者大多取之于诸侯。’天下有了英明的君主,诸侯就不会贪赃枉法,目空一切,这其中的症结所在,究竟是什么呢?因为明主善于支解诸侯的权力,而将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到自己的手中。良医可以预知病人的死生,而明主可以预知国是的成败。利则行之,害则舍之,疑则少尝之,纵然是舜、禹再生,亦需要遵循这种看法,不行以有丝毫的违拗。疏不间亲,这封信也只能言尽于此,许多话都不行以随便说,但是如果随意地说,又恐怕不能够引起大王的注意。大王英明,切不行以因为贪图享乐而影响了国是。草民希望您能够抽出时间,准我望见龙颜,让我一舒衷肠。草民所讲的,可以用于秦王治国,更可以用于秦国兴邦,如果有半点虚言,任那边罚都可以施加在草民的贱躯之上。”

  范雎的一言一语,都直接击中了秦昭襄王的心病。秦昭襄王处在宗亲贵戚的困绕中,其中以四贵最为明显,他们权局势大,私家富厚,简直可以和国家一比崎岖了。因此,秦王早有如芒刺在背之感,只是朝中线人众多,大多忠心于魏冉等人。此番,范雎能够直言不讳地说出自己的隐疾,不仅代表了他有超卓的见识,也代表了他具备足够的勇气和可堪大用的忠心。范雎对这封信,也是颇费心思。他知道,仅仅让秦王对这份谏言有所注意还不够,而如果斗胆地提出震耳发聩的言辞,不仅会受到他人的嫉恨,也会显得自己没有城府。于是,范雎在信末说道“语之至者,臣不敢载之以收”,故作蕴藉隐秘之语。一时之间,秦昭襄王浮想联翩,认为这范雎定然还要更为要紧的话要对他说,只是因为信件为外人送来,多有未便。

  为了彻底抓住秦王的心,范雎在陈述了一番自己对于秦国的局势之后,还信誓旦旦地宣扬其言的绝妙效用,足以振聋发聩。只要信件能够顺利到达秦王手中,范雎便可以高枕无忧,坐等秦王召见。由此可见,范雎不仅胸藏治国的经韬纬略,对于纤小如发和风云幻化的人性,也是了如指掌。如此人物入住秦国,可以预见,一场惊涛骇浪就此酝酿。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